前几天,看到WXC为了地域差异争论不休。我心想,至于么?有什么可歧视的?又有什么可骄傲的?不要把自己当个人物,也不要不把自己当回事...
没时间写了,翻出一篇4-5年前的旧作,也是为了一篇地域之争引发的想法。真是觉得没有新鲜感,争了这么多年,还是跳不出陈芝麻烂骨子的框框。难怪,心根本没有打开,怎么能期待扫除偏见。
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难道就看他说着什么方言,穿着什么衣服,开着什么车子,就能下定论么?
不好吧,还要看所作所为,所谓的综合素质吧...
---------------------------------------------------------------------------------------
天南地北的人
文化大革命时,爸爸和小叔叔自上海交大毕业后,一个被发配到了东北喂猪,另一个则被发配到了西北重镇乌鲁木齐种地,美其名曰支援祖国建设。两个大学时就戴上右派帽子的血性男儿,由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打击,在之后的运动中偃息了锋芒。
妈妈说,和爸爸两地分居7年,希望爸爸能够调回南京。无奈的是爸爸的档案始终迁不回来,原因不言而明。哥哥出生40天,妈妈抱着他泪汪汪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离开了生长的江南,决心和爸爸夫妻同命,风雨同舟。
小时候,由于爸妈的江南口音,我和哥哥自然而然的说着普通话。东北话听得懂,却很少说。东北的学生不把我们当成东北人,始终把我们划为南方人,据说是那种善用心机、精于算计的人种。其实,小孩子能懂得多少,基本都是大人灌输的概念。现在想想,可笑得很。偌大的中国,派系林立,怪不得心不齐,人不聚。可是,地区的差异确实是明显存在的。
那时候,在东北,小孩子是比较崇尚武力的,这和我们家的教育不大一样:)可是私下里,我却觉得有时候拳头还是能解决问题的。在那群孩子中,如果想不被欺负,必须让自己变强,他们对于外来者的态度是明显不友善的。后来,我让自己变强了,我的成绩经常是年级第一名,体育也是最好的。小时候能歌善舞,经常和朝鲜族的阿姨跳上几段,呵呵,所以现在还记得那个“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基”的调子。虽然现在都忘光光。那时天真无邪,一心不愿被小朋友排斥。后来他们都带我玩了,天天放学也都陪着我一起回家,我不再被排斥。可是心里总是觉得很难过,也可能从小看的书太杂太多,总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已经体会了弱肉强食的感觉。
每一年的春节,不管天有多冷,雪有多大,爸爸妈妈总是拖儿带女的搭上南下的列车,探望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从小都是被爸爸从车窗扔进火车车厢的,经常没有座位。而且小时候还没有直达的火车到南京,必须从天津转车。我挺开心的,因为天津有狗不理包子,记忆里好香好香。幼年的我不理解爸妈的艰辛,不理解爸妈的难过,那时我只要有包子就满足了。吃饱了就睡在行李上,还经常滚下来,脸摔成了包子。不过,我还是有聪明的时候,想帮爸爸妈妈分忧。
记得有一年,哥哥因为整好卡在全票和半票的线上,那个售票员好凶好凶,说爸妈恶意逃票,把妈妈骂得眼圈泛红。爸妈那种老好人,都不会吵架的那种,只能认了。对付这种人,依我看,就要更凶。可是那时候我也只能躲在妈妈的身后,眼睛眨巴眨巴地偷偷鄙视她。那个胖女人看到身边还有个小孩藏在后面,立刻来了精神,把我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揪了起来,往高度尺旁一扔,说,“这个小的肯定也有问题!”爸妈心疼地想要把我抢回怀中,我却被胖女人揪住了长长的辫子(真是疼死我了)。我一手保护着头发,一面气愤地说,“量就量,阿姨你要看准尺子”!那个女人愣了一下,看到我眼里的倔强…之后量了我的身高,反复查看着高度尺,发现我属于免票一族!可惜她没有发现我其实应该是半票,因为我的膝盖自始至终都是弯着的,只是藏在厚重的棉裤下,看不出来罢了。后来一路上,妈妈也在奇怪,明明是准备到火车上给我补票的,怎么我一下子就矮了一大截?后来发现我的裤角长了许多,拖在地上,她才发现,原来一直我都是弯着膝盖在走路。爸爸妈妈很心疼我,宠爱地把我抱在怀里,刻意忽略了我的问题,“为什么那些人那么凶?”可惜的是,我的身高之后飞速增长,即使弯着膝盖,也是全票和半票的差别。长大以后,大江南北走了一些地方,发现北方的售票员,列车员普遍对南方的旅客都非常凶狠,南方的列车员对北方都有些歧视。这也源于一种南北之间的宿怨吧。
每年回到南京,长辈们非常疼爱我们,并一致认为我们全家在北方受了很多苦。苦我是没觉得,因为都是父母在承受。他们尽其所能为哥哥和我提供一个单纯的环境,将凄风苦雨挡在身后。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很快乐。也让我从小就只重精神,不重物质。
当时的南方相对来说富庶许多,没有寒风凛冽,只有兴旺与温暖。春节时分,家家看灯,购置年货,街上熙熙攘攘,这是最让我们这些小孩喜欢的。那时候我对压岁钱没有兴趣,因为得了也是要上缴的,我只对外公的小说有兴趣,哥哥是对地图册有兴趣。外公总说我们那么大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字,能看懂多少东西。呵呵,可是我就是能将故事讲给他听,哥哥也从来都不会迷路。外公发现我们两个很有特点,问妈妈怎么教育出来的。妈妈会骄傲的说我们两个都比较懂事,很贴心。嘿嘿
街坊邻居也知道我们是从东北回来探亲的。小小年纪的我总是觉得他们的目光很怪异,好像我们来自于蛮荒之地…我问哥哥怎么回事,显然我那玉树临风的哥哥也感觉到了,要我别想那么多…渐渐长大了以后,我慢慢理解了他们的眼光是怀疑还有蔑视的。觉得北方人贫穷,傻气,愣头愣脑。可是自古以来,能够打下江山的不都是金戈铁马的北方汉子么?南方的秀气为他们传承了文化,却没能守住疆土。基本上,世代的帝王,都是北方人来做,因为南方少了霸气,少了王者的胸怀。南方人可以求功名,可以做官,居高位至宰相,可惜,始终是一个臣子。十几岁的时候,我默默在心里抗议着。
初到南大,才发现这里基本上是江苏人的大学,南北的差异在学校里就非常明显。经常有淮阴帮、江阴帮、盐城帮...北方的学生少之又少。我只能说人家以城为单位,我们只能以北方来统称。同学理解不了为什么我比他们还要了解南京的文化,地理和人文,我只是一笑而过,心里却自诩着自己有着不同于南方的直爽和宽容,呵呵。可是,当一个浙江同学问我,“云南在哪个省” 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忍耐不住,拍案而起J “云南本身就是一个省,就象浙江也只是一个省而已。”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我觉得这和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有什么两样啊?心胸如此狭隘,目光如此短浅?独自做着美梦,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我也认同经济实力判定了区域的优劣,我仍然觉得,文化的传承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为什么我觉得现在江苏人都看重挣钱,而不注重知识了呢?他们渐渐在丢弃他们的优势。或许我还是书呆气十足,可是我还是这么觉得的。钱终究不能衡量一切,不能代替一切的。相对于北方的开明,和接纳,南方的包容性还是小了一些,这也就是北方人心中的南方,“小家碧玉”的涵义吧。
北方不是不努力,而是自然环境恶劣使然。可是却让成长的人们骄傲坚强,乐观向上。他们都勇敢地面对着挫折和逆境。在南方,我没有这种感觉,但确实品味出不同于北方的细腻和温柔。卓越的自然条件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安逸和享受。可我觉得这里的人们不能这样就满足,他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宽、更远些。除了江南,还有塞北;除了塞北,还有秦川、高原;是这一切构成了中国的文化,而无论是哪一个区域,都只是其中交织的一束。除了中国,还有世界,如果我们的眼光看不到整个的中国,又如何能够涵盖整个世界。
同是一个中国,北方的霸气和坚强,南方的秀丽与细腻是需要融合的,我很庆幸自己从小接受了南方和北方共同的文化。天南地北,我也跑过了不少的地方,极力吸收好的方面。99年台湾大地震之前,我在台湾停留了20天,给我的印象很好。我把日月潭中的水带回了南京,洒在父母的手上。也很后悔没有带一瓶长江水过去,送给那些迟暮之年思乡心切的老者…那块小岛上的人们是勤劳而且乐观的,他们始终在学习,在进步,在虚心接受。能有今天的成绩,他们的个性和态度也预示了进一步成就。
人心是要持平的,如果骄傲或是自卑的看待一项事物,那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能看仔细, 不能看清楚,毕竟自己已经无形间设定了距离。 无论是南方和北方,我都很喜欢,也很欣赏。无论是南方和北方,都有不足和缺陷。就象人一样,只有经常的反省,才能弥补,才能进步。
现在,如果有人问起我是哪儿的人,我都回答,我是中国人,是一个天南地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