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小说六:《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流浪金三角》

武生者,盗江湖之吴人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流浪金三角》,作者:邓贤
  《大国之魂》
  中国作家中罕见大手笔,场面剪辑,节奏调节功力深厚之外,针对许多早已无可回避的历史问题,如国民党抗日、慰安妇、知识青年问题的由来和评价、金三角等,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优点不必赘言,书极为畅销就是证明。
    说说缺点:
  《大国之魂》中都是大人物、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他们生命中的重要活动,以小时或者天为单位,有无数的考证存在。随手编造他们的对话,很难免不是幼稚,就是错误。
  尽管如此,书写得好,缺点就是大醇小疵,而且,再版还可以修正。
  书中的蒋介石由于对话不妥,浑如宁波街头混混儿,开口闭口"娘希匹";宋美龄像"精明而不聪明"的上海人,言必称"大令"。这种令人难受的、刻板化的、不正确的细节描述,和作者所记述、赞颂的蒋氏的抗日历史功勋不相称。
  这些可笑的细节,包括一些历史问题的说法,来自中共当年的宣传炸弹《金陵春梦》。
  《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本名严庆澍。
  当时1952年,大陆刚解放不久,宋乔写的《侍卫官杂记》游戏文章,用共产党文化人圈子中罕见的轻佻笔触,揭露当时中国老百姓人人痛恨的贪渎腐化,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蒋宋以降人人不落空,在香港《新晚报》连载并出单行本以后,读者反应强烈。不过,有关方面认为,把蒋介石的昏庸无能和霉烂腐朽的生活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还不够:
  "难道蒋介石就仅仅如此么?"
  政治任务落到了年仅33岁的严庆澍身上。理由是:他在蒋介石发迹的上海住过,又上过抗日战争前方,到过内战前方,还到过台湾等地……。据说,当时,他手头资料很少,仅仅只有一份友人送给他的五页"八行笺"。
  这份五页"八行笺"是一位蒋介石的侍从室侍卫官退休回香港后写的,上面记载的情况是他奉蒋介石之命在重庆监视蒋的“兄长”郑绍发的经过。
  战乱频仍的中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不知凡几。动机有意或者无意,事实误认或者错认,都不稀奇。问题是这种故事怎能当史实来用?不过,当时有了这几页材料做为"骨架",文章就做出来了。
  严庆澍磐磐大才,但是得记住:他写的不是历史,是政宣。你要引用,得万分小心。
  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现在在中国的外国人在网上的热门游戏是,寻找公共场所的错误翻译,拍照存证。北京是中国首善之区,为了迎接奥运,早就在训练外语人才了,听说连计程车司机都得会说几句。什么商店的招牌都得有英文。
  著名的例子是 "干果区",它的英文翻译是"Fuck the Fruit Area":
  干,英文不就是fuck(性交)吗?
  果,不就是fruit(水果)吗?
  所以,某个食品批发公司的"干果区",翻成英文就是"操水果的地方"。
  什么水果有这个功能啊?你操得了吗?
  照这个方式翻译,"干部"的英译就是"fuck department"了。哈哈。
  究其因,主事者百分之一百相信手头的汉英词典,或者电子翻译机。对这些比普通文盲还要低一个档次的人来说,翻译就是翻译,别说"信达雅"了,就是准不准也没有概念。
  国共斗争以来,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那时候的书都是斗争武器,是不能拿来当书看,更不能当教科书用的,就好像今天的翻译机一样,不能随便用。偶一用之,不慎就会发生像"娘希匹",或者"Fuck the Fruit Area"这样的笑话。
  《流浪金三角》有一段《十月》编者的前言,写得好:
  "读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们总是落泪。
  读《大国之魂》,为半个世纪以前浴血奋战的抗日军民落泪;读《中国知青梦》,为三十年前失落边疆的知识青年落泪;如今读《流浪金三角》,又该为谁落泪?
  他们盘踞金三角,欺压当地百姓,侵犯别国主权,制造武装动乱。他们营造地球上最大的毒品产地,种植人类肌体上最大肿瘤,把毒品和灾难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
  然而,站在我们面前这一群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人,和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他们流浪异国,漂泊他乡。他们在崇山峻岭中披荆斩棘,在枪林弹雨里殊死挣扎。
  他们面临的是最艰难最绝望的生存环境,承受的是最孤独最痛苦的精神压力。他们忍辱负重,他们坚韧不拔,他们生生不息。
  人类的心胸已经日益宽广,我们甚至已经在关怀所有非人类的生命,包括豺狼蛇蝎,我们当然也会关怀所有的人类,包括崇高的人类和堕落的人类。但是,在爱心普及的新时代,或许更需要伸张正义弘扬公理?或许更需要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几十年来,如果某人的表现不合某种标准,有许多中国人流行的说法、看法、做法是:这个人不配做炎黄子孙。
  对我来说,我只知道一条:动辄指某人不配做炎黄子孙的人,非我族类!
  子孙是一种血缘关系,没有配不配的问题,只有无知愚昧的妄人,和不无知不愚昧的普通人差别。
  如果这篇编者前言没有那种欲说又休,掩掩藏藏的套语,好像"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但是,在爱心普及的新时代,或许更需要伸张正义弘扬公理?或许更需要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就更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