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小谈忍者(1)


“忍者”一词在日语中本意为“秘密行动者”,是幕府时代由大名领主所豢养的私 人特务谍报组织,并非武士。
“ 忍者”这个名词最早可以回溯到江户时代(从丰臣家族灭亡算起至明治维新(1867年) 为止的267年间),不过忍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德圣太子时代(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 在当时,忍者被人们称为“志能便”,在忍术秘本中传说在日本首次派谴“忍者” 完成任务的,是德圣太子,他身边有位名叫“大伴细人”的忍者。飞鸟时代(671-8世 纪初)称为“志能便”,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 )名为“斥候”,战国时代(1470-1573)流传最广的叫法是“乱波”,这是武田信玄 给起的名字。到了江户时代最终定名为“忍者”。
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忍者是身着黑衣的蒙面刺客,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忍 者并非自由杀手,而是作为大名领主的私人家奴专门从事特务活动刺探军情等秘密 行动。暗杀只是低级忍者的部分使命,而在夜间执行暗杀行动的忍者也不穿黑衣服 而是深蓝或深紫色的夜行衣。因为在黑夜里,纯黑色的衣服事实上十分显眼,相比 之下,接近夜空颜色的深蓝色和深紫色著装能让忍者比较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如同武士与其精神支柱武士道一样,忍者也有其自身的精神基础-忍者术或简称为 “忍术”。忍术,又名隐术。关于忍术起源,在忍术权威著作《万川集海》中指出: 忍术思想的根源来自中国的姜太公吕望。是他首先提出了忍术概念,并写在了传世 名著《六韬》之中。后来,孙武、张良、韩信等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特别 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在日本倍受忍者阶级推崇。
这些说法是否属实尚且有待考证,但和中国兵书理论的形成来源大规模的征战不同 的是,日本的兵书理论指导思想往往起源于各个小邦土蕃间的小型械斗和山贼草寇 对于往来的客商的劫掠经验(有点类似水浒中人的剪径行为),日本人则认为忍术的 理论基础是由中国传来的孙子兵法,再加上修练道和臭名卓著的山中的埋伏劫掠技 巧,就是所谓的“风、林、火、山”四字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略似火,不动为 山。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中国《孙子兵法》的术语到了日本成了山贼草寇 的行业术语,真有点亵渎先贤。
《万川集海》成书于的延宝4年(1676年),作者是隐士藤林保武。他结合了中国和 日本历代名将的思想与武学精华,参照《六韬》和《孙子兵法》的内容写成了这本 忍者论述理论,阐述了集忍道、忍术、忍器于一体的忍者的修行指导原则。书名 《万川集海》就是海纳百川取各流派精髓的意思,取自中国古籍《文选左思吴都赋》 中的“百川派别,归海而汇”。
忍者往往家族世代相传的,各个家族的忍术也有门派之分。在忍者组织内部,也有 类似我国青、洪帮内那种森严的等级。忍者分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称 “智囊忍”,专司策略布局的统领工作,类似总司令或参谋本部。中忍:实际作战 时的前线指挥官。下忍:又称“体忍”,是最前方与敌军交手的实际接触人员,往 往成为夜壶式的炮灰。
作为间谍家族,忍者无论男女,从幼年就开始了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追踪、侦察、 谍报、保镖、易容、隐身、监听、暗杀等多方面的内容。忍者的体能训练和耐力训 练是极为严格的,和今天的特种部队类似,至于武功的训练不一而足在此不必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忍者在精通各种冷兵器的同时,对于火器的使用也是很积极的,并 非如同影视中描述的蒙面黑衣刀客。这一点,在朝鲜战场上对阵于明朝军队的忍者 兵的熟练枪法给葡萄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忍者成员训练的另一面是其心理承受能力,忍术和其他武术流派强调体质训练不同, 它尤其强调精神上的修炼,并将其整个的训练体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炼基 础上。因为忍者作为执行高风险性任务的特务成员,往往独自一人在敌后要面对死 亡、孤独、黑暗乃至于饥饿、寒冷、伤病等诸多困难,所以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 忍者能无畏无敌的真正原因。在忍者的思想启蒙过程中,佛教密宗始终贯穿不二, 彻底地洗脑教育使得忍者的精神变得无比纯粹和坚韧,体内的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 的开发。可以完全除去心灵的迷惑和恐惧,全神贯注的投入战斗。
在常规训练之外,忍术还包括各种残酷甚至灭绝人性的训练以达到对忍者彻底的洗 脑,进一步磨练意志,忍耐力,生存能力等等。这种训练诸如连续数天不食不动, 杀死自己的亲友,以及与猛兽搏斗等,其残酷无情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