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道德

施化

  

小时候就听老师说过,森林里的野蘑菇,有一些是有毒的。越是鲜艳美丽的蘑菇,毒性越大。吃了毒蘑菇会立即中毒,轻者让人昏迷,重者可以致命。现在我相信,道德也带有同样的性质。道德在多数时候,是一种美味。但是鲜艳美丽的道德就有毒。道德之毒,轻者让人昏迷,重者可以致命。

贞操就是一种有毒的道德。贞操是以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为准则的伦理规范,在中国畅行了几千年之久。这种对于不同性别的不同标准,就象裹小脚一样,造出一代又一代的畸形人。因为人的性别虽有不同,但需求是相同的。违反人性的道德,只会摧残人性,不会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五四以后,贞操道德大受舆论的撘伐,已经不再成气候。但是历史的死灰总是不断复燃,直到今天,贞洁或贞节作为全社会的主要道德判断,还是没有变。虽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下,卖淫嫖娼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道德取舍,只是变得无可奈何而已。只要有人提出给予性工作者以正常的待遇,就立刻会遭到一片唾沫。

同样有毒的道德还有孝。孝也是一种违反人性的道德规范。如果说贞操是对女性的阉割摧残,孝主要是对男性的阉割摧残。你看二十四孝图,里面的冷血场面,都是被中国人历代当作示范来追捧的。孝所建立的长者尊严,只对维系极权统治的道统有益,而压抑了年轻人,严重阻碍了一代超越一代的自然发展。那些唯唯诺诺的孝子们,即使再有才华,也对社会的进步无所作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知道这个理念和今天中国的人口膨胀,有没有一点关系。

可惜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一向是把道德当作神圣来顶礼膜拜的。中国没有国教,而道德却具有相当于国教的地位。这从几个已成为现代国家的中国领导人,止不住地提倡“以德治国”和“八荣八耻”,也看得出一点端倪。至于普通老百姓,更是把道德的地位捧得重于一切。凡是沾上一点道德金粉的事物,一概不追究缘由,判断是非,立即跪倒,心悦诚服。而被指为不道德的事物,也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绝,打倒在地,还踏上一只脚。如果说,有一种拜金主义,那么,还有一种拜道德主义,也就是道德至上或道德迷信。和道德迷信相对应的,却常常是道德沦丧。

问题更严重的是,许多带有道德迷信的人,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好人。这种人不偷不抢,不赌不嫖,老实本份,具有一定的社会座标的地位。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占据社会高层,成为精英以后,他们的价值取向带有指引社会的性质。一个社会,把整个前途交到道德迷信者的手中,也就基本把自己毁了。

道德是什么东西?道德不过是一种先后承传的伦理规范,是在历史当代当地的条件下,人为地制定出来的。道德最初是民间的产物,约定俗成,被家庭师长世代传递。一定的道德规范,反映了人的向美向善的理想追求,有维系社会、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象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被利用一样,道德也被历代统治者利用,用来强化他们的权力地位。被利用了的道德也就是被垄断了的道德,一旦被迷信化,例如贞操和孝,绝对有害无益。因为道德形成只不过是人的认知,而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随着时代变化的。以有限的认知来规范无限的外部世界,以某一历史来规范永久未来,岂不是荒唐透顶?人对自然的认知表现为科学,但是科学不包括全部自然。把科学当作全部自然,是科学迷信,是害人的。道德是人对社会的认知,同样不包括全部社会。把道德当作迷信,同样害人。

既然道德对社会的认知是有限的,人们就应当还原道德应有的地位,并用法律来补充它。法律和道德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僵固的,抄袭传统的。法律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适应,并且吸收全体公民的最新意见。如果一种旧法不符合人性的要求,可以随时废除掉,用一种新的来替换。而道德的这种调整适应能力就相对比较弱。道德的演变非常缓慢,往往需要几个世代。以道德为唯一最高规范,产生的结果一定事与愿违,是道德的失效,法律的松弛和私刑。

刚刚读到一篇新闻,一个非洲移民的父亲,由于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行割礼,用剪刀剪去她的阴蒂,被法院判处监禁。这位父亲拒不认罪,大声喊冤。因为这种割礼是符合自己出生地的道德规范的,为的是让女儿不再有性高潮,从而减少淫乱的机会。可见有毒的道德,世界上哪里都有。如果要问,没有毒的道德有哪些?当然有很多,比如,拒绝弄虚作假,容忍异己,敬重弱小等等。但是这些都暂时还没有被中国社会公认,有待于道德改革,然后渐渐蔚为风气。

 

2006-11-0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