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天才柴可夫斯基(漂流杂记 42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如同列宁山下、莫斯科河畔的新处女坟地里,长眠着许多俄罗斯名人一样,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 — 涅夫斯基修道院一侧的季赫文斯基“名人墓地”里,也长眠着许多俄罗斯的杰出人物。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神的天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我这人有个怪癖,喜欢参观帝王陵寝,名人墓地。参观柴科夫斯基的墓地,是我的心愿之一。对柴科夫斯基的热爱和仰慕,缘于他的音乐,那天籁般的优美旋律,把我带进音乐的殿堂,涌起绵绵不绝的遐想和情思。在 1980 — 1990 的十年时间里,我一直穿梭于中苏之间,使我有机会观看了苏联国家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芭蕾舞剧《罗密欧和朱丽叶》、《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从中领略了柴科夫斯基音乐的迷人魅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于 1869 年(当时柴氏只有 29 岁),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在国际音乐史上,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之多,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部。

        《胡桃夹子》是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 1892 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 3 月 7 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 12 月 6 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同样获得巨大成功。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色。

        《天鹅湖》是四幕芭蕾舞剧,作于 1876 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 1877 年 2 月 20 日首演失败,遭到恶评。直到 1895 年,在彼得堡再度演出,才获得惊人成功,引起轰动,佳评如潮,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天鹅湖》造就了许多优秀的芭蕾舞演员。杰出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就是其中之一,她所塑造的白天鹅形象成为经典之作,莫斯科新处女坟地的乌兰诺娃墓碑,就是她所塑造的白天鹅形象。

        柴科夫斯基一生作品甚丰,除了上述三部作品以外,还有《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忧郁小夜曲》等。其中最受俄罗斯人交口赞誉的是《一八一二年序曲》。

        《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 1880 年 10 月。该曲取材于 1812 年俄国军队打败拿破仑军队的历史史实。拿破仑于 1812 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以后,兵临莫斯科城下。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拿破仑的军队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结果惨遭失败,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对军队的文告:“勇敢和胜利的军队!你们每一个是祖国的救星,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功绩,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振奋,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

        作品于 1882 年 8 月 8 日首演,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音乐中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乐队和军乐队的磅礴气势以及乐曲末段钟鼓、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将全曲推向高潮,使当时的听众极为兴奋,演出获得空前成功。这部序曲被称为柴科夫斯基的巅峰之作,使其声誊如日中天。

        柴可夫斯基还有一首著名的《如歌的行板》,那是 1869 年夏,在乌克兰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优雅的小亚细亚的民谣。如歌如诉,如啜如泣。据传该曲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后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

        1992 年秋天,我第一次到圣彼得堡,便在俄罗斯朋友的引领下,参观了柴可夫斯基墓。

        柴可夫斯基的墓是一座极其精美的雕塑艺术品。红褐色的花岗石基座上是一个鲜花绽放的花坛,柴可夫斯基雕像后高高站立着一位背生双翅仰首上望的仙女,容貌秀美、神态安祥,似乎在告诉世人柴可夫斯基的伟大音乐艺术与天地永存,与日月齐辉。柴可夫斯基的雕像前一位少女亲昵地依偎在他的胸前,面带微笑阅读捧在手上的乐谱。象征着俄罗斯人民热爱着他的音乐,而柴可夫斯基永远与热爱他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真人般大小的柴可夫斯基半身雕像栩栩如生,在仙女和少女的簇拥中,前额微低,双目前视,目光严峻,似乎在永远思索着他无限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音乐。

        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不时地有俄罗斯朋友前来参观,把带来的鲜花伸过护栏,轻轻地放在那位手捧乐谱的少女雕像的怀中,然后默默地站在那里,注视着这位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天才音乐家。

        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参观者一定和我们一样,在心里回响着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或交响曲中的某一段旋律。在音乐家墓前,用音乐作心灵的交流,该是纪念柴可夫斯基的最好方式。

阁老 发表评论于
欢迎各位音乐爱好者。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不朽的,有人说在这世界上每天都能听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他的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话绝对不是夸张。客居俄罗斯期间,我熟识的一位钢琴老师是前苏联著名的功勋艺术家,每天弹奏一曲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成为他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九十年代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国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指挥,和我们一起合影并送给代表团每个成员一张由他指挥的《天鹅湖》唱片。来到美国以后,我周边的多家邻居来自俄罗斯,到他们家里做客,他们就会给我们播放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赠送朋友、招待客人,这是俄罗斯人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柴科夫斯基的热爱。
TGYhe 和罢了小弟对音乐的理解,使我产生许多共鸣,谢谢你们。
罢了 发表评论于
提到柴科夫斯基,我们不能不提梅克夫人;他们一个是贫穷潦倒的音乐家,一个是富有的寡妇,但地位的悬殊并不能阻止他们之间长达十三、四年帕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如果没有梅克夫人对柴科夫斯基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和悲观主义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最让我动容和钦佩不已的是,他们是如此强烈地相爱着,然而他们居然从来没有见过面。对那个给柴科夫斯基带来不幸的女人,梅克夫人曾在给柴科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恨那个女人,因为她使你很不幸福;然而我将百倍地恨那个女人,如果她使你幸福。”我惊异,他们之间这种只停留纸上的爱情,居然可以这样炽热,这样隽永、这样强烈、这样有生命力。柴科夫斯基从梅克夫人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而是生命的信念与灵感的源泉——“在漫长的旅程中,无论白昼与黑夜,我都带着你的歌,不息地歌唱。”柴科夫斯基一直想通过音乐来找到“自我”,他认定“生命就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在对于“自我”和“光”的追求中,他体悟到强烈的悲怆。然而他始终不懈地追求着,并一度从梅克夫人那里找到了“它”。。。。

迫于社会的压力,加之公司破产,梅克夫人不得不在1890年9月和柴可夫斯基断交。在收到的断交信后,柴可夫斯基在复信中写到“如果不是有了你的友谊和同情,我一定会发疯且毁灭。”从此以后,柴可夫斯基的精神果真全面彻底地崩溃了。梅克夫人是他心中的上帝,她突如其来的绝交从灵魂上陷柴可夫斯基于死地。

三年后,极度悲伤中的柴可夫斯基因霍乱在莫斯科病逝。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的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后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是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迷。

在柴可夫斯基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有:《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六号/悲怆交响曲》和《天鹅湖》等。

《第一钢琴协奏曲》构思之宏伟,作品规模之大,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交响曲。乐曲中充满了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和些许俄罗斯风味;这部作品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我最为欣赏的是,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第一乐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光辉灿烂、富丽堂皇,色彩变化多端和丰富的想象力都获得了充分的发挥。乐章中极为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以四支圆号为引子的开始,由小提琴和大提琴用它那温暖的声音庄严地奏出的主题,和钢琴大量洪亮和弦的伴随,给人一种极其雄壮、辉煌和激动人心的震撼与感动;气息宽广的主题,宏伟有力,充满着一种炫目的光辉,很有一些俄罗斯民歌旋律的特征。在我眼里,它是一支庄严壮丽的生活颂歌,是整部钢琴协奏曲的灵魂。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中,最著名的可以说是《悲怆交响曲》。这是他生前最后的一部作品,被人称做“天鹅之歌”,意味那天鹅临死前最美的歌。而“悲怆”这个标题,是柴可夫斯基在作品完成后,再考虑加上去的。柴可夫斯基绝望地在这部辞世之作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大起大落、大波大折的旋律中,有对遥远的过去的甜蜜回忆,家乡的空气,母亲的呼唤,兄弟的情谊以及梅克夫人那天使般的精神之恋......而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抑郁到狂躁的情绪在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反差,当残酷的命运把他交给死神时,千疮百孔的灵魂已疲惫无力。在最后的乐章中,心灵最后一次面对自我,最后一次经历着人生大悲的痛苦,生命颤抖着走向死亡。这是一部柴可夫斯基自认为最好、最真诚的作品,他说:“毫不夸大地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了。。。。”。

之所以喜欢《天鹅湖》,除了音乐本身优美之外,还因为,这部《天鹅湖》曾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从少年走向青年;想当年,和女朋友一起不知看了多少回。我想,我们这一代中的许多人,对《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匈牙利舞曲》,《拿破仑舞曲》和《西班牙舞曲》等一定都非常熟悉,就像Dumartini说的,此时此刻,读者的心里说不定回正响着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或交响曲中的某一段旋律。

我现在的耳边就响起了那支欢快的小号声:56176577, 67176765,55654354,44543231。。。。
tgy 发表评论于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也是不得不提的作品。老柴拿它去拍尼古拉斯。罗宾斯坦的马屁(当时的音乐学院院长),罗宾斯坦却极不欣赏。现在被后人奉为极品,也成了我最爱的钢琴协奏曲。作品里的青春的激情和生命风采,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根本就是挡不住。第二乐章里的田园行板是柴可夫斯基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充满生机并散发着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每次听,都被感染的一塌糊涂。

不过谁来演奏也很有区别,VAN CLIBURN的版本是其它演奏家无法企及的。他浑厚的气势,对节奏神奇般的控制,他的琴声与交响乐队浑然一体,每每让我如痴如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这下载VAN CLIBURN的版本。
http://s1.upload.sc/request/412c1a0b6e651a9ef50ce838b0a3bf18/owner
DUMARTINI 发表评论于
此时此刻,每个读者也在心里回响着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或交响曲中的某一段旋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