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多少年以后, 我会和她说, “我们那三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偶尔看到徐小平的一篇文章,题为 “ 歌曲《小芳》揭示婚姻本质”, ( 请见 http://blog.sina.com.cn/u/46cf3d45010006sl) 。 这几年对婚姻略积有感触,原因是在三年前才意识到是到我和婚姻这个东东尽快亲密接触的时候了, - 而在这之前,对此却一点概念都没有, so 这几年对婚姻这个概念的从无到有的 learning curve 是非常可观的 steep 的。 再有,临近“新婚”两周年之际,回望一下和他一起走过的路,不免对徐的观点有点共鸣。

东方人喜欢谈“条件” ,甚至喜欢将它们划分成“硬件软件” ,列出每种件的各个指标,就差点将一箩筐的指数load进数据模型,作最优化选择了(eharmony.com 是不是在做类似的对“软件” 的match? 从未去过这个网站)。撇开感觉,只谈条件,并不是一件特别需要唾弃的事情,只要他们有足够高情商,懂得自我平衡调节,也许会在别人眼里是在“和和美美” “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可是不知道一辈子的唯心会不会让你多年以后心甘情愿的闭眼辞世。

其实,不论东方西方,大多数还是重软件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东方有“缘” 的说法,而西方人总也孜孜追求找到 “soulmate”. 其实不管是你俩最终有缘,还你俩是相互的ultimate的魂友,其实这个关系最underlying的基础,也许正像许小平所说,你俩已达成文化共识,并在一起的日子一直将这个认同共识maintain在一个平衡区域。其实,对达成文化共识的一对,再检查一下他们的硬件指标,往往也是旗鼓相当的。这可不是偶然的conincidence, 逻辑也许是,“似曾相识的人” 往往容亲近,产生共振,才会有保持长久婚宴最需要的synergy(因为是合二为一嘛),而“似曾相识的人”往往appear成对方的硬件上的mirror。
 
你这一辈子,这个世界上,你会被吸引的人也许还会有几个,所以,个人还觉得,marriage certificate还是有它的伟大的regulating人类mating behavior的功用的。我们都需要尊重它,用我们的道德意识去严守attraction和infidelity的界限,把精力投入你的已有的家,不要” 生活在别处”,要知道“此处风景最好” 。


Related Discussion: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arriage&MsgID=267640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