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简体诗词

诚心与海内外朋友谈论中国诗歌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提倡简体诗词

人类有求新求变的天性本能。古往今来,每当一种型态的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程度,就会出现一些改革更新的想法。现今的时代,人们生存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科学工业的发达,现时代的一般忙碌生活中,很多人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中国文化的雅致和品味。优美的古典中华诗歌,也缺乏应该散发的光彩。更由于政治、教育、生活、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欣赏和创作优雅传统诗词的人已经日见减少。传统诗词的式微,实在是中国文化的不幸。

五四以来,用白话文体写出来的诗文,因为创作不必遵守严谨的格律,较易为大众接受。可惜的是,现代很多写新诗的人,还有一些新闻媒体的编辑们,错误地认为新诗和传统诗词不能并存,而且助长形成对立。几十年来,喜欢新诗的年轻人,多半不肯学习传统诗词和韵律;而许多爱好传统诗词的作者,也不努力尝试新诗的写作。诗坛上,由于传统和现代的思想缺乏沟通,变得“古今隔绝”,以致现在一般看到的新诗,多数是些半中不西没有韵味的“新散文”;而传统式的诗词,居多只是个人酬应抒怀之流,而且过份严守格律,呈现陈旧呆板的无力感,自然难以引发现代大众心灵的共鸣。这是一个可忧的现象。

为了挽救传统诗词免于没落,也为了改善日趋混乱的新诗诗质,中华诗词将来创作的方向,当应尽量谋求传统诗词与新诗融合。无可讳言的,千百年来前人虽然建立了良好的中国诗词风格,但很多地方和现在的社会背景已经不能契合。很多古人留下的词汇,不足以充分发挥对现代思想情操社会生活的描写。因此,创作新的词汇而同时维持传统的诗风是一个需要着力的重要环节。诗歌创作,当然应以意境为先,同时,音韵和节奏,乃诗歌能够感人的基本要素,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不过,任何规则都应有其灵活性,诗词创作不必处处拘泥于格律,而损坏诗词意境,以致降低其艺术性。格律是为人而设的,诗词不该变成格律之奴隶。为了初学写诗及推广诗歌的方便,可以将音律的要求尽量放宽,但绝对不能没有音律。许多新诗,虽有很好的意象,只是作者不知音韵之重要或是根本不懂音韵,弄得诗歌一如平白的散文,实在可惜。

我们希望在传承中国古典诗歌优秀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适合现代文学语言而比较完整的诗歌体系﹐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提倡简体诗词。我们不主张以新废古﹐更要平息以往新旧对立的不幸局面﹐我们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促成中华诗歌应有的和谐。在创作上﹐我们强调音韵是组成诗词的最重要元素﹐但是力求摆脱传统诗词的严格枷锁规限﹐只希望依循及掇取韵律上的必需部份﹐以满足节奏及音韵最基本的审美要求。符合这种意识形态的诗歌﹐我们名之为简体诗词。

诗歌不同于散文﹐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字句的精炼程度和音韵节奏。简体诗词的做法﹐就是应用语音科学的基本原理﹐有弹性地配合古典诗词平仄相间的原则﹐摆脱陈旧的格律﹐希望人人都能不用翻看诗律词谱而写作具有传统韵味的诗歌。这种做法﹐其特点在于易学易作﹐却又不失典雅的诗歌意境和韵味。在思维上很接近于唐前的古体诗﹐在基本技法上又和新诗比较接近。对鼓励年轻朋友写作具有传统韵味的诗词﹐普及基层诗教﹐应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做到“纵向沟通古今,横向联系中西”( 钱钟书语) ﹐逐渐把中国诗歌引上康庄大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