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再度发现闻声的文学创作被当作新闻上了一些网站的首页,必须在此做出澄清。12月1日,闻声以新闻报道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年终考古大发现:秦桧政治遗嘱出土》上博后,网友们反响热烈。12月4日,闻声再度写了篇《唾弃秦桧的时候也该感谢他》,解释了我的创作意图。现就该两文的有关事情再做如下声明:
一、这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体的文学原创。为免混淆,闻声在文章中虽然采用了新闻格式,但完全缺乏基本的新闻要素(如地点、专家姓名等),并且在文末用大字加粗套红注明了“[原创博客文学作品,请谨慎转载或摘录,论坛全文转载的务必请注明出处,勿谓言之不预也。]”。很遗憾,部分网友仍然在质疑该“新闻”的可靠性,相当多的网站居然当作新闻转贴到新闻版块中,这再次证明了网络带来的信息快餐式消费的急切。
二、文章中的“考古”发现地,"早先名为麓洱(---落儿是杭州话,指冤大头),现名为壶侑(——忽悠)",有的细心的网友看出来了,很不容易,应该加10分。
三、文章出来后,跟贴很多,转载了该文的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跟贴,其中不少是骂贴。在我自己的博客中,我把有粗口的跟贴一律都删除了。我自己理解是,跟贴多首先说明网络时代我们很多人还是注重宏大话题的,并非只关注下半身;骂贴不少,说明大家基本没把它误读为新闻,否则你骂新闻没任何意义;民族主义、甚至所谓的爱国主义的确在网络上很昂扬,都从这里在宣泄。
四、为此,我在《唾弃秦桧的时候也该感谢他》中,充分解释了我的创作意图。可能说得不够透彻简洁,还是需要在这里强调:1、我不反对历史的基本认定,即秦桧是应当被唾弃的;我更不反对岳飞的伟大定位,甚至我在“遗嘱”中也强调了对岳飞的认可;2、将秦桧妖魔化、丑化绝对是首先基于政治的需要,其次才是民间情感宣泄的需要,但绝对不应该是学术的需要;3、这次创作的确是有相当的历史依据做支撑的,不是戏说,更不是胡说,而是用一个荒诞的形式串演的并不荒诞的演义。这不是为了翻案,而是为了资治通鉴,简单的、偷懒的道德评说对现在和未来没有意义,前些年引发震动的《走向共和》,对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所做的定位,都让观众耳目一新,但其实在史学界并非新闻,同样的,对南宋早期的历史研究,学界其实是相当成熟了的,但碍于民间神魔定位情感,像我们这样的史学门外汉(在这个意义上我真的就是传递了一则不新的“新闻”)就容易感觉到震撼。4、“遗嘱”中的指责知识分子“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得到不少网友们赞赏,说明大家与我所见略同;5、我还是坚信嚷嚷得最慷慨激昂的家伙,在刺刀面前往往也是下跪得最快的;6、骂贴不少,的确让我很心酸,因为这说明不仅容不得不同意见的讨论和质疑、甚至还容不得同一种意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每个人都捍卫自己心目中的神圣原则之前,更应该捍卫的是他人质疑(甚至只是换种表达方式)的神圣原则。7、最后我还是推己及人,毕竟生活这么艰难,有个魔鬼的存在,虽然未必使大家能真正学习和效仿神的品格,却足以为大家找到自以为具备了的伟大和高尚。千百年来,魔鬼秦桧无疑对坚定我们的自信心是有极大好处的,我们还是十分需要这样的心理治疗的。
五、最后,请所有转载过该文的网站,一是赶紧补上你所转载的出处(包括辗转从别的地方转载的)并千万注明是网络原创文学(时髦的话是说该用脚后跟想想这是否新闻),二是赶紧把该文从“新闻”类别中去除,从私人博客中直接抄新闻,我虽然干了十几年的新闻工作,还真是碰到新闻了!
六、感谢大家关心,这个政治遗嘱的话题算是过了,希望咱们今后能更多地一起探讨一些有趣的、有益的话题。
[老友开新博,却只能回澳洲的时候才能更新此博客,可悲呀!今日开门红,没准备新礼物,只好偷懒先把自己在新浪blog.sina.com.cn/m/winsoundideas、和讯博客winsoundideas.blog.hexun.com上的部分涂鸦贴上。本博坚持本人的一贯方针,除极少数转贴外(一定会注明出处),绝大多数全由本人手工原创,如蒙你看中,欢迎转载,但要先告我一声,稿费嘛,呵呵,您留着吧,千万别捐给什么希望工程,我信不过那些……闻声敬启/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