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交响系列之十一】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联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我跨穿了五州去访一趟飓风的重灾区新奥尔良NEW ORLEANS,面对这个百废待新,满目疮夷的城市,真是百感交集。一路沿着这条壮美的,同时又是作恶多端的密西西比河行驶,陪伴着一路的主题曲,除了黑鸭子组合的誓言无声之外,就是我最酷爱的贝多芬的自信之皇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首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肖萧特注兼播前小记)



谨以本帖为即将回国的好友KSF兄送行。预祝一路平安!




本贴音乐概述




收藏类属:世界交响名曲,贝多芬交响系列

音源类型:MP3

赏析资料致谢:pianosheep

本帖编辑:肖萧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赏析背景介绍




贝多芬的头四部钢琴奏鸣曲,在最早演出时,都是由他本人担任独奏。他最早在维也纳的成功,是以一个演奏他自己作品的音乐家的身份获得的。到了1809年,完成他的第五又称《皇帝》协奏曲时,他的耳聋已使得他无法继续演奏。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第五协奏曲时他最后一部协奏曲的原因。






这部作品完成于1809年,就是奥地利在瓦格兰姆失败的那一年,拿破仑围攻并且占领维也纳的那一年。当市区的炮轰声响太甚时,贝多芬就跑到他弟弟卡尔的家中去躲在地窖里,用枕头把头捂起来-这不是因为胆小,而是要保护他的耳朵,以及仅仅剩下来的一点听觉。拿破仑占领了奥地利的首都,贝多芬表现出极为对抗和愤怒的情绪。一位朋友总见他在一家咖啡馆里对着一个法国军官的背后挥舞着拳头说:“如果我是位将军,并且懂得战略象懂得对位法一样多的话,我会给你们这些家伙点颜色看看。”


可能因为战争的缘故,这部协奏曲等了两年才首次上演,演出的日期大约是1811年11月28日,有一位叫做斯纳德的人担任独奏,由舒尔兹担任乐队指挥。听众反应非常热烈。德国一家报纸《音乐大公报》在1812年1月欢天喜地地报道说:“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最富于独创性、想象力和最有效果的,但也是现有协奏曲中最难演奏的一部。”


三个月以后,2月12日,在维也纳第一次上演的时候,贝多芬委托他的天才学生车尔尼担任独奏,但这次演出未获成功。期刊《女神》的编辑把这次失败归咎于“骄傲的和过分自信的”贝多芬不肯迁就听众的水平。“他只能被一些行家理解和赏识”。


然而,我们听到一种传说-并非不足凭信:在维也纳首次演出的听众里,有一位法国军官听了他的音乐深受感动,欢呼这部作品似“协奏曲中的皇帝”。现在所熟悉的这个名称“皇帝”来源于此,抑或是早期的出版商和钢琴家所加,我们将永远无法知晓。


这首协奏曲的特色是:第一乐章以及行星的钢琴影子作开端,华彩乐段是作者自己写定不让独奏者随意即兴演奏。第二、第三乐章一气呵成,不予间断。








分乐章赏析---协奏曲用传统的三个乐章的形式



第一乐章,快板




开始的诗后,乐队首先奏出一个强烈的和弦,钢琴随即以即兴式的姿态奏出一串短小精干流畅明亮的引子,具有贝多芬特有的刚毅的特质。之后,乐队随即奏出庄严而崇高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雍容华丽,热情奔放,尽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仍由乐队奏出活泼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乐观自信,充满欢乐。不久乐队重复一次第一主题之后,又加入新的素材(第三主题)以带引钢琴进入。钢琴进入之后,仍然捕捉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出神入化的演奏表现出温柔优雅,宁静安详,把呈示部的气氛转变为具有抒情性的特质,极富于感染力。以后乐队有把各个主题予以重复之后,便转入展开部。展开部材料大多来自主题、副题,由于主题、副题非常适合展开,因此组织起来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展开部比呈示部活跃得多,在某些部分起到一些对比作用,但又没有失去抒情的素质,显得秀丽而完美。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反复。有强烈的和弦和引子反复,然后由乐队奏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仍然是气象万千和充满活力。但主体、副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使乐曲平添了一些匀称美。当乐队重复第一主题之后,迎来了一段简洁而精彩的华彩乐段。这个华彩乐段是贝多芬克意安排的,并有如下的指示:“不是作为华彩演奏,该乐段与下面互相衔接。”表示这些小节必须遵循速度,华彩乐段的后八节,钢琴以微弱轻巧的音调,引出和衔接乐队的第二主题,轻盈巧妙、高雅欢乐。继而乐队又重复一次第一主题和第三主题,情绪渐渐的趋向于激烈,最后在热潮澎湃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稍快的柔板。




这个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单纯简洁,朴实无华,比第一乐章简短得多。第一乐章有五百七十八小节,而第二乐章只有八十二小节。短小精干,富于抒情性。隐伏于第一乐章的宁静和谐的情调,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始时纯弦乐部分以柔弱的音调奏出虔诚庄严的第一段主题,仿佛超脱的心灵,达到了净化后的境界。第一主题终止之后,钢琴马上接入第二主题,并以精炼的手法予以发展。这个主题柔情似水,充满幻想性,使人陶醉于美的遐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现在不再是第一段纯弦乐部奏出,而是以钢琴奏出的简单和弦做修饰,使曲调更加抒情优美。第二乐章的结尾,把第三乐章开头第一小节的旋律巧妙地用,不间断地带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




他是欢乐的、洒脱的,把热情奔放和华丽温柔结合在一起。那些具有民间舞曲特点的节奏和万众欢腾的场面,由独奏乐器和乐队交替奏出,独奏部分不少精彩主题,美妙无比。第一主题首先由钢琴奏出,乐队随即重复第一主题,并加以发展。第二主题是一个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旋律,显露出载歌载舞的情调,钢琴有机地予以展开,既热烈,又洒脱。其后,钢琴和乐队交替反复第一和第二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曾作多次的反复,欢乐气氛达于顶点,钢琴独奏部分精湛细腻的展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惹人喜爱。在乐章的末尾有十小节定音鼓和钢琴独奏的片段,手法颇为别致。然后,钢琴和乐队以雷霆外钧之势,把欢乐推向高潮结束全曲。







交响乐协奏曲欣赏知识简介




【协奏曲】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 用一件乐器者又称“独奏协奏曲”,用几件乐器者又称“大协奏曲”。 通常为三个乐章,但也有仅一个乐章的协奏曲,舒曼将自己这样的作品称为“小协奏曲”,以及乐章更多的协奏曲。


维瓦尔蒂按照意大利歌剧序曲的模式确定了协奏曲快-慢-快的乐章布局,但是在他那里,三个乐章几乎是等长的。到了莫扎特那里,虽然他的协奏曲仍然是三个乐章的,但是明显是类比于交响曲的套曲格式确定的,同样强调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在莫扎特那里,协奏曲形成了固定的乐章配置。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一般是快板,戏剧性的。一般没有引子,直接由乐队进入呈示部。呈示部有两个,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共同演奏。在再现部接近结束,收束的时候乐队暂停,由独奏乐器即兴演奏华彩段,以展示演奏者的技巧。有时因为演奏者过于炫耀,会脱离原曲的风格,所以从贝多芬开始,一些作曲家也会预先写好华彩。


第二乐章一般为三部曲式,常为柔板,慢板或行板,一般具有抒情性的歌唱性质。


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式,急板,欢快而富有技巧,常为舞蹈性质或节日欢庆性质。 协奏曲的独奏乐器可以是任何常见的不常见的乐器,常见的如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像中提琴协奏曲,管风琴协奏曲,各种管乐器协奏曲就相对少见了,更少见的还有低音提琴协奏曲,打击乐器的协奏曲等等。


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莫扎特大幅度提升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同时为自己的协奏曲创作了华彩,他最终确立了C.P.E.巴赫开创的第一乐章采用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这一规则,把第三乐章写成回旋曲式,确定了协奏曲的形式(致谢KSF)






肖萧上传特注




本贴音乐来自肖萧上传, 仅供文学城音乐快递的朋友们普及交响音乐网上试听所用。本音乐系列属敏感版本,请朋友们下载试听后,务必自觉删除为感!特别地为此致谢大家!


全部曲目点击下载: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快板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稍快的柔板。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



(来自肖萧的问候和祝福于2006年8月9日3:51AM. )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