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
本片是改编自发生在16世纪时,一个集绝美与堕落于一身的城市威尼斯的真实故事。
Veronica 与 Marco 相恋,但因为门第问题而无法成婚。 Veronica 为了要得到 Marco ,决定成为十六世纪的 Venice/> 里最顶尖的高级宠妓,成功地周旋于贵族名流之间,甚至成为 Venice/>/> 的国家英雄。然而黑死病与战争却将她送上宗教法庭,她即将以淫乱及巫术的罪名被处死……
关于音乐
<绝代宠妓>固然是一部一厢情愿的电影,不过George Fenton却藉此写出了个人近期最美的电影原声带,除了其个人惯有的典雅曲风与抒情色彩外,<绝代宠妓>也具备了多首鲜明亮丽的主题旋律,恣意挥洒出一篇古典深情,明媚华丽的宠妓风情画。
Fenton对宠妓的描写,既有古典娟秀的婉约风情,也有富丽奢华的宫廷气派,十分贴切的妆点出这些当代风尘奇女子的迷人风采与特殊地位,如一开场的Venice Proud And Pretty(Veronica Confess),以细致柔美的拨弦,抚弄出威尼斯宠妓的绝代风华,是一首风姿绰约,充满女性美的主题作品,很巧妙的是这个主题在两场较量文采的吟诗作对中(Poetry Duel),摇身一变为富丽俏皮的波卡舞曲,语带讽刺的表现出宠妓挑战骚人墨客的过人胆识与文学造诣,是相当出色的变奏.而其它几段描写宠妓生涯的作品,如Warming To The Idea,Veronica's Ascent,也皆是以奢华堂皇,亮丽明媚的曲风,塑造出宠妓周旋权贵,多彩多姿的生活形态,至于几段描写宠妓”职业训练”的作品,则刻意以喜感十足的手法来表达(Job Training,Who's Next),而Marco's Homecoming一段,描写宠妓风靡全城的盛况,同时也让男女主角亮相,在喜感的音乐前导下,转而铺成出一首轻快流畅,风情万种的活泼作品,也是很迷人的佳作。
George Fenton除了运用丰富曼妙的古典音乐手法,妆点出威尼斯宠妓的艳冠群芳,色艺双全,以及其奢华风雅的宫帏生活,在其内心世界的情感描写上,也相当唯美动人,其中Veronica's Theme是最主要的主题作品,是情感十分优美浪漫的Love Theme,描写Veronica与Marco这对真心相许,却阻碍重重的恋人,在配乐中有许多段相当缠绵悱测的演出,如The Firs Kiss,Marco Will Marry,The Lodge,以及我个人最喜爱的变奏作品Veronica And Marco等.第二个Love Theme(如Library,Marco Goes To Wars)的旋律则类似<屋上提琴手>的Do You Love Me,其实似乎有不少音乐家不约而同的,以这个乐句来发展Love Theme,如John Williams的<Yes' Georgio>,James Horner的<慧星撞地球>,开场的乐句虽然完全相同,不过其后的变化则是各有巧妙不同.至于另一个Love Theme则极为凄美悲伤,在I Can Not Marry You中仅是略见雏型,而在Marco Goes To Wars与Inprisonment Part II中则发挥的极为凄测动人,是相当好的作品。
宠妓有浮华闪亮,羡煞众人的生活面貌,却也必须面对现实的政治利用,与社会的无情批判,George Femton在这方面的描写虽然也有唯美典雅的音色,但气质显然要来的黑暗的多,其中几段对战争,瘟疫,诬陷,入狱,审判的描写,George Fenton一方面以沉重的管弦表现出战乱的不安与社会的压迫,同时也将几段Love Theme作品,以柔美感伤的情调穿插其间,显见真爱仍是支持一个女子的重要力量,即使是一名宠妓也不例外,这些音乐比较接近<复兴时代(乱世情缘)>中的音乐风格,偏向感伤深沈,与那些繁华亮丽的乐章形成明显的对比.其中The King Of France是很别致的作品,后段的乐章虽然阴沈诡异,不过一开场描写法国国王抵达威尼斯的场面,倒是表现的很有味道,散发着一份迷人古典的皇室气派。
最后的两段作品,自然是表达女主角Veronica在法庭上获得平反,正义获得伸张的时刻,其中I Stand Alone For Venice and this Woman,感觉像<英雄本色-Braveheart>的音乐,对这部电影来说,这种处理未免煽情了点,而终曲自然是将配乐中的几个主题,如Veronica's Theme,Love Theme,宠妓的主题与变奏等,做一番铺陈与发挥,其实这部配乐中有很多很好的音乐片段,不过这首终曲并没有那种集大成的精彩变化与感受,只是平铺直述的组曲,感觉上可惜了点.但以整体来说,这仍是非常精致的一部配乐作品,曲风浪漫高雅,情感丰沛深刻,旋律性深情动人,而且迭有让人惊艳的变奏演出,音乐的独立性与可听性都很高,的确是一部古典宫廷电影音乐的杰作。
延伸阅读
当你心爱的男人不愿意或不能娶你的时候你怎么办?是守着这份处女般的爱情,孤单地过完这一辈子?是伤心难过,痛不欲生好一阵子,然后认命地找另一个人,用打过折的爱情与他结合?还是不顾自己的身份清白,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小老婆?在十六世纪的 Venice/>/> ,如果你选择最后一种可能性,你甚至可以更有尊严地以某种非法理的形式拥有他。那就是做为宠妓,我们的 Veronica 就选择了这条路。
【绝代宠妓】根据 Margaret Rosenthal 的原着小说《 The Honest Courtesan 》改编,而这本小说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小说的本名比片名更适切地表达主题,不过片商有他们行销上的考量而决定改名,美国本土改为【 Dangerous Beauty 】而海外版则叫【 A Destiny of Her Own 】。两个名字都模模糊糊的,而美国版的片名尤其暧昧不明。
电影开始以后二十分钟,我不断地想起【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并且互相作比较。这样的比较非常有道理,因为莎士比亚此时正好活着并且开始他的创作生涯,而两部电影描写不同的地区在同一时间有着对女人同样的歧视与限制。这部电影比【莎翁情史】更有资格做为泛女性主义者的指导片,在本片里提供了莎翁情史里没有的两种极端类型----淑女及宠妓----的对比,也突显出女性在那样的父权社会里争取地位与权力的挣扎与手段。但是不要曲解我的意思,虽然你可以很容易在里面开发出女性主义的影子与论述,我还是不大愿意叫它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导演确实有处理性别议题,但不是尖锐地突显甚至攻击父权观念,也没有严肃的「片以载道」的意图。
饰演女主角的是 Catherine McCormack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觉得陌生,回想一下【英雄本色】 (Braveheart) 里美得一塌糊涂的 Sophie Marceau 使出混身解数也无法赶走,占据 Mel Gibson 的心的那个乡下姑娘。即使戏份不多,或许观众的眼光也被另外两位大牌吸走, Catherine 在英雄本色里把她的角色诠释得很适切;这一次她总算有了自己的大舞台可以挥洒。丰富的面部表情,与情境融为一体的情感流露,绝对不是什么 Denise Richards 之流的花瓶可以做到的。男主角选得也不差, Rufus Sewell 虽然也不是太有名的影星,但他跟 Catherine 之间有某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搭配性,使他们两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时,让观众都不禁要为他们的爱情加油打气。这样的组合可能还比不上 Meg Ryan / Tom Hanks ,但绝对比那个铁当你号的捷克与螺丝上镜头。
「 Marriage is a contract, Veronica, not a constant tryst. 」 Veronica 的妈妈这样对她说。就像 Gwyneth Paltrow 在【莎翁情史】里饰演的 Viola 被当成五千英磅卖给没落贵族当老婆一样, Marco 也必须为了政治前景娶一个四维八德的妻子。我想这种扼杀自由恋爱的管制婚姻不需要我为各位喉舌,但时至今日的婚姻就不再是契约了吗?或许形式不再那么赤裸,程度不再那么夸张,但是当你决定结婚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了一些「政治」?很多研究都指向同样的结论:女人在考虑婚嫁的时候,经济能力占相当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以前是父母家族为你考虑政治,现在是你自己考虑政治,即使在今天, Veronica 的母亲说的话依然成立。
Anyway ,当时的 Venice/>/> 的女人有两种选择:嫁人、顾家、生孩子,做着本质上一个佣人就可以做的事,终此一生;像 Veronica 这样有条件又不愿意如此的女人就努力地成为宠妓。讽刺的是这种高级妓女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比平常女人占优势:她们被允许(事实上是被要求)可以读书,这样才能够跟恩客谈论时事,吟诗作对;她们拥有选择自己一夜情(当然这个名词今天已经被染上了深不可灭的颜色)配偶的权力;她们拥有行动上的自由;她们甚至比那些三从四德的女人更能享受人生。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一个父权社会根本上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充满讽刺性。他们要求女人要有道德,守贞节,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概念阻止自己的老婆读书,有自己的思想,却又嫌她们太无聊---- Marco 问他的新婚妻子 Julia 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欲望,得到的答案是「我想帮你生一堆孩子」、「我渴望成为你的妻子」、「我想做一个好妻子」,脸上却尽是被老师硬逼着榨出答案的表情。别说 Marco ,我看了都要抓狂。这种女人既无趣又无法享乐(做起爱来像死人----我的学姊这样说。没有人特别喜欢跟尸体做爱吧?)( Oh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里的那个英国士兵例外),所以他们只有向外发展,宠妓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供给,用来满足男人的欲望。
对,欲望 (wanting) , Veronica 的妈妈一直强调这一点。可是这个欲望本来可以被自己的妻子满足,如果他们不把女人制约得那么蠢的话。父权思想的矛盾与讽刺在这里呈现出来:男人把女人搞得很笨很苦闷,然后把自己也搞得很苦闷,只好创造出宠妓来聊解苦闷;有好条件的女人反把男人玩弄在股掌之间,可是她们相较于一般女子的一切优势----识字、阅读、吟诗、爱欲、欢乐----都是男人赋与的。到底是谁比较笨,笨蛋还是创造笨蛋的人?
当然女人不全是笨蛋。 Veronica 的好友 Beatrice ----一个意大利的典型名字,因为但丁的《神曲》 (Divine Comedy) 而闻名于世----有着理想女人的代表号名字的她虽然循规蹈矩地接受家族的安排嫁给一个没有威而刚用的中年男人,却希望 Veronica 能教导她的女儿成为宠妓。这不是很讽刺吗?具有美德行为的母亲却希望自己的女儿堕落。但是在这个被男人扭曲的权力结构里,这是唯一有利的战斗位置。
然而 Veronica 告诉她牢笼再大也还是牢笼。没错,她在跟 Marco 的表亲玩吟诗接龙的时候光彩慑人,在被公然挑衅时也拔剑还击(而且赢了,这是象征女权胜利还是单纯的乡愿?),但她毕竟是女人。 Marco 为了尽他的政治义务放弃与 Veronica 结婚,他要求 Veronica 继续爱他并做他个人的情妇;然而当她为了整个 Venice/>/> 的国家利益,尽自己做为宠妓的义务牺牲尊严取悦法王, Marco 却无法接受与人共有她而扬长而去,这算什么玩意?
不要天真的以为这是时代的错误,很不幸的也很可恶的,现在,就在你我的身边,很多男人的想法跟 Marco 是一样的。 Marco 在电影最后为了要符合近年来拍电影政治正确的原则而挺身而出,总算是后来反正,但你要期待你的男朋友,也有政治正确的表现吗?以我对于许多男人的了解,我必须对女孩们说:不要再那么天真了,他们看自己跟看你永远是两个水准的。
所以,这是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吗? Whatever ,你要这样说就这样吧!这篇影评变成长篇的抱怨,不过电影本身是很好看的。这部电影很写实,不过绝对不是写实主义的电影(写实的部份只有上流社会,而写实主义必须关心的中下阶层的生活,几乎没有入镜);一个父权社会中的女人,一个为爱相思而憔悴的处女为了得到她的挚爱被迫选择旁门左道争取权力,这部份的描写是很成功而自然的,可惜当黑死病被带入剧情线中,她被教廷指控行巫术时,这部电影开始失焦。我怀疑导演是不是野心太大,除了性别议题外又想处理宗教迫害,但很明显地不是很成功。最后审判的那一场戏被赋与太多的象征意义,似乎试图宣告这个追求爱情的女人是没有犯错的。
Veronica 做出很多 confession ,这个英文字既可以当「忏悔」解释也可以说是「自白」,教会想听的是忏悔而她选择了自白。自白没有感觉罪恶或愧疚的成份。可是虽然这个细微的差别设计得蛮漂亮的,却无法补救整个审判造成的失焦感。她本来就不觉得她做了罪恶的事,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赢回 Marco 的爱,而她很勇敢同时也理直气壮地选择了这条路,并且愉快地发现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些事我们本来都已经知道了,不需要这个多余的审判来告诉我们,更别提那些她的入幕之宾一个个站起来为她做无言的辩护有多么不切实际了。现实的政治不会是这样的。
结论。无论如何,暇不掩瑜。大不了看完以后忘掉后面那场戏,或者乾脆看到黑死病出现时就把 VCD 拿出来。值得一看的电影,娱乐效果不错,希望能带给你一点反省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