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春节(1)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闲话春节----春节的来历

腊八一过,春节就快到了。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即中国阴历新年。传统上中国人所谓的过年,指的就是过春节。

近年来,由于洋节在中国横冲直撞,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国节日受到很大冲击,以致于前不久还出现了“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事件”。但是,无论洋节多么张狂,国人对过年仍然情有独钟,激情不减。您只要看看每年的春运,看看火车站铺天盖地的人流急赤白脸地赶着回家过年,就能掂量出过年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海外华人对过年好像更加重视,尽管海外的过年气氛远远不如国内。人啊,缺什么想什么。这阵子,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家庭聚会,张家李家王家的轮流转。名义上都是为了过年,实际上也就是凑到一起吃吃喝喝,侃大山。在美国,周围环境缺少过年气氛,每到过年的时候,又没有专门的休假日,想出门旅游都没条件,华人只好周末自己在家忙乎着过年。

还是国内过年热闹。神州大地一进腊月便充盈着洋洋喜气,不信,您现在给国内家人打电话,顺着电话线您就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这几天,由于台湾地震遭到损害的海底光缆刚修好,能上国内网站了。上来一看,过年的喜庆劲儿扑面而来。那咱就先聊聊春节吧。

用“春节”一词来称呼中国的阴历新年,是二十世纪初的事情。

虽然,“春节”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它以前指的不是新年。汉朝的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叫做“春节”,到南北朝时,人们甚至把整个春季都叫“春节”。所以说,在中国古代,春节和新年是两回事,春节只是一个春天的节日,而元旦才是中国历法上的新年。

民国以来,把阳历新年改称元旦,把阴历新年叫作春节。再加上官方使用公历纪年,民间庆祝传统节日仍然使用阴历,阴阳历并行,使人们在使用元旦,新年和春节等名称时经常产生混淆。

近代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比较频繁,加上中国统治者改朝换代时有更改历法的传统,所以,关于中国新年的叫法也显得不很统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人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追求西方化在政治制度层面获得的具体成果,怎么着也得在历法上立杆见影不是?

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立法决定自公元1912年1月1日起使用公历,并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两千多年的传统咋能一下子就消失了呢?老百姓在传统与创新的斗争中总是传统的同盟军,传统的东西都熟悉,习惯了,用起来比较方便。所以,1912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中国老百姓一如既往,照样热热闹闹过新年。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了显示他不同于表面西化的孙中山,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为己任,同时又要表示对孙中山和南京临时政府所作决议的尊重,在1913年7月批复内务总长朱启钤四时节假报告时,在保留公历新年的同时,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全国例行放假,并于第二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从此,以往的旧历新年元旦就变成了“春节”。

不久,由于袁世凯复辟,二次革命兴,继而中国出现南北政府,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在历法使用上也出现了混乱局面。由于“春节”是袁世凯批准的,在反袁斗争中,许多倒袁人士把春节和袁世凯扯到一块儿,拒绝过春节。孙中山先生甚至还提出过废除“春节”的主张,但没得到广泛响应。毕竟,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对孙中山还是很有看法的,在文化习俗上也不好不顺应民意。

 

1928年,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南京政府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南京政府为和国际接轨,也为了了却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还曾颁布政令,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政府就显得比北洋政府专制多了,因为过年这事儿咋能跟老百姓较劲呢?这不得人心啊!

这个政令一出,立即遭到共产党和许多无党派人士的反对。结果,旧历新年未能禁止,反倒落个数典忘祖的骂名。老蒋很生气,只有叫娘希匹的份,但是也没辙。传统咋能一声令下就给改了呢!

 

把公历新年称作“元旦”,旧历新年叫作“春节”,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事。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规定新政府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和公元纪年法,顺便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改为“春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

撇开袁世凯和春节的关系不说,把旧历新年叫作“春节”还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既然正式使用了公历,旧历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废除,怎么着也得给礁鲂履甓计鸶雒?植皇牵?/p>

中国传统上把每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总不能把俩新年都叫作元旦吧。根据新历,把每年的第一天叫作元旦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以前人们称旧历年为元旦,那这个元旦就必须得改个名。

改称“春节”是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

首先,在中国传统社会,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万象更新,用春节来代表中国新年,其积极涵义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中国古代也有把新年叫作新春的,因为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叫春节,也很合乎节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文人学士把新年和春天联系起来做文章的比比皆是,因此,从民族文化心理上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直到最近还有人呼吁废除春节,还在跟袁大头过不去。我觉得,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儿因人废事的味道。

其实,春节并不是袁大总统为了粉饰太平,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节日,让老百姓为洪宪皇帝歌功颂德。他也就是因为改用公历,批准给咱旧历新年起个新名而已。如果非闹着要给春节改名,这就像我们以前为了和国民党划清界限,非管脚踏车叫自行车不可,这又是何必呢?自行车还不如脚踏车表达得清楚呢,除了下坡,不骑,它能自行吗?废了春节,您再整出个新名词来,也不见得好。正月初一叫元旦也好,叫春节也罢,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是过年。您爱叫什么叫什么 ,说出大天来,咱老百姓照样过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