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猪年福祥! 转载: 1955年高级将领授衔浅析

1955年军衔制,是军史爱好者永恒的热门话题。
一、1952年干部评级与1955年授衔的关系 ;
相当一部分爱好者对1955年授衔情况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但并不很清楚1955年授衔基本原则依据。所以经常有某人是否低授、某人是否高授的评判,有的多少有理,有些则谬之远矣。这主要是他们不了解1955年授衔基本以1952年干部评级为依据的缘故。
(一)1952年干部评级 :
1950年11月全军第一次干部大会决定:我军干部先评定排连营团等军队级别。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评定个人级别,并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主要评级依据是“德、才、资”。1952年3月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 21级:
一等:军委主席、副主席、总司令级
二等: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军委委员级
三等: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四等: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
五等:正师级,副师级,准师级
六等:正团级,副团级,准团级
忤|?
七等:正营级,副营级
八等:正连级,副连级
九等:正排级,副排级
_萴N摥瘕_
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军委委员级及以上未作具体规定)
职务与评级标准 _: 9_篩
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一般应在正副准兵团级内确定,个别资深的副司令员、副政委得评为军委委员级。
大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副部长、干部部副部长:一般应在正军级至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之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之二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之二级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一般应评为正军级至准兵团级,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之二级军区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副部长、干部部副部长:一般应评在准军至正军级范围内评定,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军、师、团三级干部:各按正、副、准三级评定,各级正副参谋长、政治部正副主任一般应评为准级;副职干部一般应评为副级;正职干部一般应评为正级。但因其德才条件不同,亦可按现职高评或低评一级。
营、连、排三级干部:各按正、副两级评定,但因其德才条件不同,可酌情按现职评高或评低一级。

(二)当时高级将领评级情况如下(仅列举1955年9月27日授衔者):
军委主席、副主席、总司令级(3人):
朱 德(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彭德怀(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 彪(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7人):
刘伯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贺 龙(西南军区司令员)、陈 毅(华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兼中南军区第一政委)、徐向前(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中南军区代司令员)。
军委委员级(8人):
粟 裕、徐海东、黄克诚、陈 赓、谭 政、萧劲光、张云逸(据说因资深高评为大军区司令员级,待考证)、罗瑞卿
正兵团级(36人):
王树声、许光达、萧 克、张宗逊、王 震、许世友、邓 华、 
杨成武、傅 钟、萧 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
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 飞、杨得志、
黄永胜、谢富治、杨 勇、李 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
王新亭、周 桓、李志民、赵尔陆、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
徐立清

副兵团级(42人):
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 涛、傅秋涛、王 平、
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
刘 震、陈伯钧、钟期光、唐 亮、李天佑、萧向荣、张经武、
张 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
刘道生、陶 勇、吴法宪、成 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
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贺晋年

准兵团级(57人):
贺炳炎、万 毅、王 诤、孙 毅、朱 明、王宗槐、蔡顺礼、
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

二、1955年评衔
(一)评衔标准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应以干部1952年评定级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进行全面衡量。规定:

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
正师级,多数可评为大校;
副师、准师级,多数可评为上校;
正团级,多数可评为中校;
副团、准团级,多数可评为少校;
正营、副营级,多数可评为大尉;
正连级,多数可评为上尉;
副连级,多数可评为中尉;
正排级,多数可评为少尉;
副排级,担任军官职务的可评为少尉,担任军士职务的可评为准尉。
另根据苏联军事顾问意见:首次授衔应压低一、两级,为以后晋升留余地,不过谁也没想到将官居然10年不晋升。
(二)干扰因素
从后来实际授衔结果来看,90%以上的高级干部是按照本人1952年评定的军队级别并参照编制军衔规定执行的。出现例外不外乎是以下几种情况:
1、将官名额限制:1955年授衔时将帅名额是有限制的,从后来结果看,1955年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高级将领合计250 名;少将800名(其中1955年9月27日授798名,年底授2名)。所以并不是所有够级别的人都能获得同级主要编制军衔,总会有人作出牺牲。
2、山头派系平衡:典型的如王树声、许光达,级别正兵团,按资历、战功应该授上将,因为照顾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两个大“山头”被授予大将军衔。
3、个人条件及其它因素:同级别干部,因个人“德、才、资”及其它原因,高评或低评一级军衔都属正常。如贺晋年、段苏权等在授衔时因受一些问题牵连导致低授。
(三)评衔结果
军委主席、副主席、总司令级和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全部被授予元帅军衔;军委委员级全部被授予大将军衔。
36名正兵团级干部中,王树声、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徐立清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余33人都被授予上将军衔。
42 名副兵团级干部中,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 涛、傅秋涛、王 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 亮、李天佑等19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萧向荣、张经武、张 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 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等2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贺晋年1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57 名准兵团级干部中,贺炳炎1人被授予上将军衔;万 毅、王 诤、孙 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 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 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等53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袁也烈、解 方、段苏权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203 名正军级干部中,王尚荣、苏 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 耀、邓逸凡、汤 平、余秋里、陈庆先、刘 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 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
胡奇才、周 彪、彭 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 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 健、鲍先志、皮定均、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 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 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等96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余107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副军级干部215名、准军级345名全部被授予少将军衔。

(四)统计数据(限1955年9月27日授衔者)
被授予大将军衔的10人中,军委委员级8人,正兵团级2人。
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5人中,正兵团级33人,副兵团级19人,准兵团级1人,无军队级别2人。
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人中,正兵团级1人,副兵团级22人,准兵团级53人,正军级96人,无军队级别3人。
被授予少将军衔的798人中,副兵团级1人,准兵团级3人,正军级107人,副军级215人,准军级345人,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2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