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马六甲困局:缅甸再度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焦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倪海宁在即将出版的《中国评论》3月号撰文指出,从地缘角度看,缅甸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其内政与外交走向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日前,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中,中国同俄罗斯一道否决了美国、英国提交的有关缅甸军政府“侵犯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

  文章说,中国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非常谨慎,迄今只用过5次;这是时隔35年后才再现的中俄在安理会投“双否决票”的罕见情况。联系到近年来缅甸相继实施的迁都、重开制宪国民大会等重大举措,人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一近乎与世隔绝的西南邻国。

  文章在回顾了中缅史上的友好交往后指出,中国对西方所谓的“缅甸问题”动用否决权,政治与经济意义都很重大。在政治方面,这是中国对腹背受敌的缅甸的“雪中送炭”之举。更重要的是,此举会给双方都带来经济实惠。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地缘经济不仅已同地缘政治密不可分,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后者。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缅甸国内局势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与中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息息相关。

  文章援引美国着名政治家兼学者的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与缅甸的军事合作,使中国能够使用印度洋上缅甸几个近海岛屿上的海军设施,因而在整个东南亚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具有某种更大的战略影响。中国如果有朝一日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以及新加坡这一地缘战略咽喉,就将把邻国获得中东石油和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通过缅甸,走向印度洋这一“在近现代史上非一流大国而不能进入、非一流大国也不能自主存在”的群雄逐鹿地区,既可以打破美国布下的“马六甲困局”,也能够限制印度在南亚建立排他性地区霸权、从而成为中国地缘政治对手的能力,个中意味可谓深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