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06日 08:11: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百万人倒扁运动”抗议活动即将上演
岛内“倒扁”活动此起彼伏,尤其是由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倒扁运动”抗议活动即将在台北上演,再次引发人们对陈水扁下台问题的极大关注。那么,陈水扁会不会下台?何时下台?这些问题自泛蓝推动“罢免案”开始,就一直是两岸最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陈水扁下台取决于“政治道德、法律程序、社会运动、民进党内部改革力量的变化、军队动向与美国因素”这六大因素。而这“六大因素”又是相互影响与变化的。
美国因素
美国因素是决定陈水扁去留的最大外部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巨大。在台湾“第一家庭”爆发弊案、丑闻及出现“倒扁”活动后,美国在关键时刻,扮演了重要角色。6月初,在第一波“罢免案”推动的关键时刻,布什派美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突然赴台,与陈水扁进行闭门长谈,约见其他政治领袖,却公开不见当时欲取代陈水扁的吕秀莲,并一句“不认为当前台湾局势有值得忧虑之处”,达到“保扁”的目的。不少人认为美国“保扁”是因为对吕秀莲的处事风格与不确定性担忧,其实这不是关键问题。美国是从自己的国家利益与地区稳定等因素决定政策。
此后,美国在台协会及驻台负责人频频与政坛朝野人士互动,保持密切联系。“立法院长”王金平对外表示,美国只是对时局的关切,要不要继续让陈水扁做满任期或自动下台,是陈水扁个人的事情,美国不会介入。在施明德发起“百万人捐款倒扁”活动后,美驻台北办事处负责人再次发表对台湾时局的看法,认为“倒扁”是台湾内部的事务,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陈水扁涉及一系列弊案,否则出于政局的稳定考虑,陈水扁还是应该在任,是明确表示“保扁”。在目前情况下,美国并没有放弃陈水扁。但美国是不是永远会支持陈水扁政权,还要看岛内局势的发展而定。美国国会发表的有关陈水扁政权岌岌可危的报告,就是美国有两手准备的表现。
社会运动
自台湾第一家庭弊案爆发以来,尽管岛内“反扁”“倒扁”声音不断高涨,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或强大的社会运动。国亲两党组织的反扁抗议游行活动,规模不够大,而且只是按党的组织分别在两个周末举行,而不是持续的社会抗议活动,特别是在民进党将其归为“蓝绿恶斗”的情况下,其正当性受到质疑。事实也证明,泛蓝阵营的两次抗议活动只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社会运动。后来,在台湾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一个人的绝食抗议活动”,但并没有唤醒沉沦的扁政权,由于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位黎姓学生最后也选择了放弃。
此后,泛绿部分学者与社运人士接连发起要求陈水扁下台,希望用道德的力量,而不是社会运动的力量要求陈水扁下台,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终于出山,发出公开信,举行记者会,发动一人捐款100元的“百万人倒扁运动”,而且民众的响应积极,超出预期,在8月22日,捐款数额超过1亿元新台币,捐款人数也很快超过百万人,而且文化界、律师界、演艺界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士等纷纷加入,“反扁”与“倒扁”抗议活动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于是,人们再次把陈水扁下台的期望,寄托在施明德发动的“百万人倒扁”抗议活动上。然而,施明德的“倒扁”抗议活动仍采取温和的静坐方式,企图给扁施加压力。
军队动向
陈水扁是“三军统帅”,掌握着军政大权,而且执政6年,通过金钱与权位的给予,陆海空三军全部换上自己的人马,在蓝绿对抗与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不可能希望军队“倒戈”或发生“政变”,来推翻扁政权。为了防止军人加入施明德的“倒扁”运动,台军方加强了军队的管制,控制休假时间,不允许参加政治行动(实际上是禁止参加“倒扁”活动)。尽管目前岛内报道不少军人也捐款给施明德,也只是对陈水扁及“第一家庭”不满情绪的表达,但不可能公开加入“倒扁”活动,更不可能发生“政变”更变政权。
道德力量
纵观这次岛内覆天盖地的“倒扁”运动,除了体制内的“罢免”只是明知不成功而不得不做的政治表态及是给陈水扁的政治压力外,其他的“倒扁”方式,不论是普通民众的意见(民调结果,多认为扁应自动下台),还是泛绿学者的公开信或记者会,都是道德劝说,甚至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是希望陈水扁能知所进退,自动下台。在施明德发动的“百万人倒扁运动”中,看似一种社会抗议活动,其实只采取静坐的抗议方式,也是另一种道德与和平的方式。包括龙应台在内的许多人赞成“倒扁”却不支持施明德的方式,也是希望用民主的或道德的宣传让陈水扁自动下台。可以说,在整个的“倒扁”过程中,希望以政治道德或文明的民主方式让陈水扁下台,成为一种主流民意。然而,在今天的台湾,这种政治道德的良好愿望,却是不切实际的。
法律程序
对于一个没有政治道德的政客来说,要通过体制外的抗议与道德劝说,是不可能让陈水扁下台的,而要通过体制内的程序让陈水扁下台,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台湾现行体制内的途径包括“罢免”、“弹劾”以及“倒阁”后,通过“立法院”的重新选举,改变“立委”所属阵营结构的改变,再次进行“罢免”。
由于目前“立法院”的泛蓝阵营仅是相对多数,达不到要求通过“罢免案”的2/3要求,使得第一次“罢免”行动宣告失败。“倒阁”是针对“行政院”苏贞昌,而不是陈水扁,本不存在正当性,但仍可找到理由及将战线拉长的办法,可间接通过“罢免”来实现。在发动“倒阁”后,迫使陈水扁解散“立法院”,进行重选。如果重选后,泛蓝“立法委员”席次超过2/3,可再启动“罢免案”,达到“倒扁”的目的。若泛蓝仍不过半,则宣告“罢免”方式“倒扁”到此为止。不过,“倒阁”过程并非如此简单的结论性分析,而是涉及蓝绿每个“议员”的利益,因此不是每个“议员”都会主张“倒阁”的。目前除了亲民党积极推动“倒阁”外,国民党内部有不同意见,马英九也不愿意推动“倒阁”,认为风险大,还会转移焦点。可见,要通过此途让陈水扁下台的可能性也不高。
在体制内最后一个“倒扁”途径是对陈水扁的“弹劾”。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依台湾现行“法律”,只有陈水扁犯了“内乱与外患罪”才能发动“弹劾”,目前这个条件不具备。于是国民党积极推动“修法”,降低“弹劾”条件与标准,以便通过“弹劾”方式让陈水扁下台,但“修法”是大工程,不是短期所能解决的,目前难以实现。二是“立法院”“弹劾”陈水扁,也必须达到法定的支持“立委”人数,目前在蓝绿“立委”人数基本相等的情况下,条件也不具备,无法通过“弹劾”让陈水扁下台。
党内变革
决定陈水扁下台的最关键因素,是民进党内部能不能真正觉醒,能不能出现一股要求陈水扁下台的强大力量,甚至“立法院”有1/3民进党“议员”的“倒戈”,加入“罢免”行动。
要陈水扁下台,其实只有通过民进党内部的变革才能实现。陈水扁之所以能继续稳如泰山,不只是他掌握大权,手中掌握军队,而且还有一个庞大的政党与深绿群众的存在。只要民进党不分裂,动员深绿群众,大力支持陈水扁,扁就不可能下台。如果民进党出现相当程度的分化与分裂,至少是“立法院”有1/3以上泛绿“立委”“倒戈”,支持“罢免”,陈水扁就会被迫下台。但依目前的形势观察,民进党内部尽管有不同声音,但反扁的力量太小,改革派的力量不足,也不可能出现较大的分裂,也就预示着陈水扁不可能通过内部的矛盾与“倒戈”下台。(王建民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