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惨哉,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地篇章:八一三凇沪抗战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壮哉、惨哉,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地篇章:八一三凇沪抗战


闻立欣


一、凇沪告急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上空战云密布、狼烟四起,我们的民族正在经受着外侮内患,九一八事变使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沦落于日寇铁蹄之下,华北事变进一步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霸占全中国的野心,七七卢沟桥事变使战争的火焰在中国北方大地蔓延。

日寇的侵略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极大的民族义愤,七七事变的第二大,且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要求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立刻对进攻的日军给予坚决抵抗,立即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应战,并准备应付新的可能发生的事变,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17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谈话,其中说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上抗战之责任”。

举国上下对中共《通电》和政府抗战决心表示一致拥护,全体民众奋起反抗日寇的侵略行径。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烽火在大江南北的国土上熊熊燃烧。

此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东亚最具现代色彩的都市之一,有“东方巴黎”之称。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还是最大的港口和军港。控制了上海,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海上门户、扼住了长江的咽喉,并对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造成直接威胁。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上海的重要价值有着清楚的认识,占领上海是其蓄谋已久的战略目标。1936年春,中日之间的关系已十分紧张,为了应付将来可能发生的中日战争,国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国防区”。指定时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兼训练部主任的张治中将军为京沪警备司令兼京沪区军事长官,专门负责上海地区的国防战备工作。

平津失陷后蒋介石知道中日全面开战已不可避免,即提出“现在到最后关头,已无和可言”。国民政府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决定一旦判明日军即将进攻凇沪,应采取“由我先发制敌”战略。

日方在上海的军事准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8月初正在台湾参加演习的海军第3舰队突然中止既定任务,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奉命做侵略上海的兵力布署,与此同时,驻沪日本各种军事人员都被动员起来,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

8月上旬,蒋介石主持召开国防会议,制订了“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的国防方针,并确定了作战指导原则,同时南京最高军事当局速调各地军队和物资往京(宁)沪一带,以备开战。张治中按照军事委员会的布署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工作,他令一部士兵化装为保安团进驻上海虹桥和龙华两个飞机场,加强警戒力量,另一部分士兵则着宪兵制服开过湘江,以防不测。而就在此时,发生了日军士兵武力挑衅的“虹桥机场事件”。

8月9日傍晚,一辆日本军用汽车高速冲向虹桥机场,中国警卫示意其停车检查,但驾车日军士兵不听劝阻,加大马力冲过警戒线并鸣枪挑衅。中国士兵忍无可忍,奋起还击,将车上两名日军击毙。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政当局立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本的目的则是利用此事件而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驻沪日本海军借此提出“中国保安队撤出闸北、拆除军事设施”等种种无理要求,并下令停泊在外海的大批日舰驶人黄浦江,以武力干涉相威胁,同时急电国内要求陆军出兵上海支援作战。同一天,在南京的日本驻华大使馆也向中国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中央政府出面“公平地”了结虹桥机场一案。面对日本方面咄咄逼人、有意扩大事态的局面,中国政府一边据理力争,说明事件的原委,一边也密切注视着日本的动向。

8月1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同日命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88两个师向上海方向预定的围攻线开进,命苏浙边区司令张发奎率第57师向浦东推进,又急令第55师及独立20旅调往上海南郊,第56师和61师进占上海北郊,炮兵第2旅山炮第3团从嘉兴开到苏州,榴弹炮第10团从南京开进苏州,第98师从汉口调到南京,并增加了长江南岸江阴、浏河地区的江防力量。随后,军事委员会再调罗卓英的第18军、周磊的第6师、胡宗南第1军的两个师,还有第74师和王耀武的第51师等,向上海方向集中。

8月12日清晨,张治中部的先头主力部队进入上海市区,市民们一觉醒来,发现街头路边都是中国军队,一个个惊喜万分,情绪高昂。

日本军队也在忙着调兵遣将,做打大仗的准备。8月11日,从日本本土驶出的一批战船和海军陆战队数千人到达上海。次日日本陆海军达成出兵上海的协议,当夜日本内阁召开四相联席会议,通过了陆军向上海派兵的方针。陆军省和参谋部共同协商决定,以第3和第11两个师团为基干,以陆军大将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组成“上海派遣军”,并在计划中确定了具体登陆地点。

中日两国在上海对峙已经到了剑拔弩张地步,一场恶战爆发在即,此时上海的时局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揭开帷幕

8月13日,急不可耐的驻沪日军率先点燃战火,在八字桥一带向中国士兵开枪并炮击闸北,租界里的日军也趁机发动攻击,抢夺市区战略要地,张治中下令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举世瞩目的凇沪会战序幕就此拉开。

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其中指出“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此等条约其最大目的,在维持正义与和平。中国以责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声明书》的发表激励了全国军民奋起抗敌的决心。

此时的上海市区枪炮声已响成一片。由于张治中对凇沪战事早有设想,因此他的部队能很快进入战斗状态,短时间内就进占了持志大学、五洲公墓、八字桥和宝山桥等战略要点,并准备向虹口和杨树浦的日军发动攻击,力争一举歼灭敌人。

8月14日,军事委员会下达总攻击令并宣布封锁长江下游。此时已由京沪警备司令部改编的第9集团军,在张治中总司令的指挥下向虹口、杨树浦的日军据点发起攻击。同时,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由张发奎任总司令,任务是守卫杭州湾北岸,扫荡浦东之敌,并用炮火攻击浦西江山码头的日军阵地。

在接到总攻击的命令后,张治中麾下的第87师、第88师两支劲旅在炮兵掩护下,像一把铁钳从左右两翼同时向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沿线据点发起了进攻,其中87师直指日本海军俱乐部和海军操场,88师则在八字桥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担任攻击任务的中国军队冒着密集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冲杀,沿途街巷陷入一片战火。日军在坚固的工事和房屋内拼命抵抗,两军在街垒间对射,在道路边展开逐屋争夺战,枪声杀声惊天动地,中国士兵在日军顽强抵抗下异常艰难地一步步前进,官兵们心中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雪耻的心情,不怕牺牲,克服重重困难,先头攻击部队终于接近了日军的指挥中枢。在中国军队猛烈打击下,日军的外围阵地被攻克,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土兵退入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小部分沿着四川北路逃窜而去。

第88师264旅从爱国女校一带发动迂回攻击,在八字桥侧面冒着密集炮火击溃了守在持志大学内的日军,旅长黄梅兴一鼓作气率队追击,不给日军以喘息机会。在奋勇的中国官兵乘胜打击下,日军十几个据点被连连击破,伤亡惨重,阵地开始全线动摇。攻击部队如同潮水一般冲垮了日军防线,逃跑日军留下的枪炮军械和阵亡者尸体狼藉一地。但就在此时,一发迫击炮弹击中了黄梅兴,鲜血染红了土地,旅长牺牲使部队失去了指挥,攻击暂时停顿下来。

与此同时,担任左翼攻击任务的第87师261旅在旅长沈发藻率领下,经过彻夜血战已进展到了杨树浦,将盘据在公大纱厂内的日军紧紧包围住,激烈的街市攻坚战使每一条马路、每一幢楼房都成了攻守双方的生死之地。陈家行、张家巷、陈家巷等地均是261旅与日军激战的场所,许多阵地多次易手,两军伤亡都很大,但最终日军的气势被压了下去,被迫开始后撤。

8月14日这一天恰逢台风过境,风暴在上海东北部海面上向西北方向移动,华东沿海一带浓云密布、阴霸四合,但年轻的中国空军却在这一天冒着恶劣的气候冲上云霄,在凇沪上空与日机摆开战场。

上午10时,中国空军轰炸了日军装卸物资的江山码头和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还攻击了日本第3舰队,使旗舰“出云”号遭到重创。在杭州笕桥上空,第4空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与日机展开殊死较量,一举击落日机6架,取得了八一四空战大捷。中国空军碧空扬威,大大提高了士气,鼓舞了抗战军民,古老的杭州城一片欢腾。后来,8月14日这一天被国民政府空军司令部定为“空军节”。

凇沪会战的第一天在炮火硝烟中过去了,中国军队狠狠地教训了日本侵略者,遭到重创的日军不得不采取守势,再也不敢贸然进攻,龟缩在上海市区内等待增援。

首日交锋,中国方面虽未达到迅速扫荡敌人的预期战略目标,但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战绩,特别是广大爱国官兵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荣誉的奋勇献身精神,令作为总司令的张治中既感动又满意。他精神大振,准备重新调整部署,扩大战果,于次日组织力量狠狠打击日军,把侵略者一举赶到黄浦江里去,并通电全国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而就在这时,张治中却接到了蒋介石“停止进攻行动”的命令,正在实施中的攻击不得不停了下来。

此后的两天,中国军队都是处于奉命作攻击准备,而没有实施全线攻击行动。尽管如此,中国军队在小范围内还是取得了局部性的战果,五洲公墓、爱国女校等为日军占据的地点被收复,其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是第87师一部突入日军阵地,占领了海军俱乐部,同时包围日本海军驻沪司令部。但从总体战局而言,却是失去了两天宝贵时间,使日军得以调动增援部队到凇沪战场。

8月17日,张治中接到了对日军再次发起全线出击的命令。这时张治中已判定日军在调集援兵,因此他要争取赶在敌军增拨到达之前攻下虹口、杨树浦据点,把在凇沪战场上的日军压制在江边。

总攻于拂晓时分开始。在上海外围的大场和近郊的真如车站,炮兵向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及停泊在黄浦江面上的日舰实施轰击。在市区,孙元良指挥88师在空军配合下正在扩大虹口战场的控制区,战斗向纵深发展。王敬久也指挥87师步兵向租界进攻。硝烟弥漫在上海市区上空,战斗在惨烈地进行着,中国士兵迎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奋力前进,前面的士兵一批批倒下去,后面的士兵又跟了上去,踏着战友的遗体继续冲锋。战场上伤亡人数在持续上升,中国土兵毫无畏惧,反复向日军阵地发动轮番冲击,终将日军分割在防守阵地内动弹不得。

但是,正在攻势紧锣密鼓进行之时,8月18日突然从南京统帅部又传来了“暂停进攻”的命令。正在火线上的张治中大惑不解,但军人必须执行命令。被中国军队攻势压得抬不起头的日军绝处逢生,趁中国军队暂停进攻时机开始进行局部反攻,黄浦江外的日舰涌进内河向中国军队阵地炮击,日军飞机也频频出动,轰炸扫射中国地面部队。19日日军首批援军抵沪,先头部队在吴凇一带实施登陆。

8月20日,国民政府成立大本营,编定全国战斗序列。划江苏长江以南(包括京沪)以及浙江为第3战区,任命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为司令,第9集团军,张治中为司令,后又增设第15集团军,陈诚为司令。大本营在作战方针中提出“以巩固首都及保卫经济策源地之目的,迅速围歼上海附近之敌,并破敌军在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同时从全国各地向凇沪战场调集的援军总数已达30万人以上。

随着凇沪战场上升为战区,停顿了近两天的进攻又再次重新恢复了。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被指定为“凇沪围攻军”,其任务是在上海市区作战。刚从西北调来的宋希濂第36师也加入到“围攻军”行列,其他几个师随后也相继投入中心区的战斗。

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是中国军队的三个主力王牌部队,它们一进入凇沪战场就如同三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日军的防守中心据点虹口和汇山码头,张治中亲临前沿指挥战斗,他希望通过此次行动能将日军截为两段,然后围而歼之。张治中心中十分明白,日军会很快对上海实施增援,现在时间就是胜利的希望,双方都在和时间赛跑,从种种迹象可以判明,这次攻击很可能是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20日的进攻开局情况不错,中国军队当天就突破了杨树浦租界日军防线,经过一夜的战斗,36师冲进百老汇路。又过了一个夜晚,36师再次突破日军阵地,并进至汇山码头。

据守汇山码头的日军得到国内将派援军的消息,不顾一切地展开垂死抵抗,以密集的炮火阻击进攻部队。36师的第一线部队由于进展速度过快,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进,形成了孤军深入局面,造成突击部队前后隔绝,失去联络,指挥不灵。最先冲入汇山码头的一个战车连遭到日军炮火猛烈袭击,突入越深,伤亡越大,多部战车虽经英勇突击,却最终没能幸免,全军覆没,后面的步兵则遭到了敌人从两侧房屋工事上的射击夹攻,官兵牺牲巨大。此轮攻击伤亡官兵多达2000余人,中国军队被迫退回原阵地。就在此时,从川沙口方向传来日军强行登陆的消息。


三、烽火遍燃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膨胀、头脑发热,他们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狂称“三个星期打下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上海战局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意料。在上海的4000多日军自13日凇沪开战以来遭到沉重打击,经过拼死坚守,虽保住了大部分阵地,但却也伤亡惨重,有些据点内的日军已陷入绝境,形势不容乐观。指挥抵抗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长谷川清于8月16日一天内接连两次向国内发出急电,要求迅速增援。

海军部接到电报后,一面下令将时驻旅顺的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共两个大队1400多人,再加上佐世保海军陆战队近1000人立即出发,日夜兼程开赴上海;另一面连夜请示,要求再扩充增兵规模。

次日,由名古屋第3师团和善通夺第11师团组成的“上海派遣军’40000余人,在松井石根率领下乘船从日本出发扑向上海。8月23日,这支部队在夜幕掩护下悄然驶进长江,与长谷川清的海军第3舰队汇合,在位于长江南岸张华滨、狮子林和川沙口外江面上准备实施登陆行动。凌晨3时,松井石根下达登陆命令,攻击开始。

顷刻间,停泊在江面上的数十艘日舰同时向江岸上中国守军阵地轰击,千万发炮弹铺天盖地飞来,雨点般倾泻在守军的头上,日军飞机在江岸上空向纵深方向实施攻击,企图用狂轰滥炸阻止中国军队增援,长江沿岸烈焰冲天。

按松井石根的计划,第3师团应在登陆后迅速抢占吴凇、宝山等地,然后沿上海东部向南挺进,直扑闸北;第11师团则在狮子林、川沙口强行登陆后,经罗店向西挺进嘉定,再向南折攻南翔,目标是摧毁中国军队前线指挥机构,切断京沪铁路,最终形成对在凇沪地区作战中国部队的夹击之势。

中国作战指挥机构对日本军队增援意图有所察觉,当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于8月22日在上海附近的马鞍群岛集结时,南京统帅部就立刻紧急组建第15集团军,由时任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的陈诚任总司令,负责蕴藻浜以北吴然口至浏河口江岸的防御任务。日军登陆后,陈诚命第15集团军的主力第18军在军长罗卓英率领下火速赶往江岸地区,阻击进犯之敌。

日军从狮子林和川沙口登陆后,向宝山、月浦和罗店方向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与日军登陆部队首先接触的只有中国守军第86师的一个连。尽管中国江防部队兵力极少,但日军在登陆时还是遭到了异常猛烈的顽强抵抗,岸上炮兵不断向江面上的日舰发射炮弹,为数不多的飞机也加入了战斗。中国军人面对兵力和装备都优于自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他们怀着打退侵略者,保卫民族神圣领土的信念英勇战斗。土兵们将手榴弹一排排集中投出,一点点地往前轰,将日军登陆部队逐渐逼回江岸。战斗最初两天,日军就在江岸登陆点一带损失了几百人,其中包括海军军令部总长的儿子伏见广吉。日军一艘运兵舰也在守军的炮火中沉没,1200多名日军葬身江心。中国军队作战之英勇、抵抗之顽强,完全超出了松井石根的意料,也改变了他对中国军队以往的认识。由于“上海派遣军”在登陆作战开始不很顺利,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无法准确实施,松井石根向东京发去电报,请求继续增援。

张治中在得知日军登陆消息后,一面派出兵力快速驰援江岸防区,一面与南京最高统帅机关紧急商定部署,派出第11师前往罗店地区与日军展开江岸争夺战,同时从正面战场上抽出部队作为预备队,但这时却又传来了张华浜和蕴藻浜同时有大批日军登陆的情报。

此时,“上海派遣军”突破了江防,向吴凇、宝山、罗店和凇河一线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面临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根据战场的突变情况,张治中下令市区向敌军占据据点的进攻暂停,各部队固守阵地、提高警戒,从战线上急调作战部队驰援张华浜和吴凇,又令第98师夏楚中师长率部火速赶往宝山、刘行、杨行和罗店一线,阻击日军。他将市区作战部队任务进行重新划分后,由87师师长王敬久代任凇沪前敌总指挥,自己则前往江岸前线,在炮火硝烟的阵地上来回穿梭,指挥反击。

在江岸方面,夏楚中正率第98师和11师在炮火中急速推进,击溃了进犯到罗店的日军先头部队,到当日傍晚,已基本上肃清了罗店之敌。随后夏楚中令11师向川沙口之敌进攻,第98师向狮子林方向发起攻势,第88师一个团进至蕴藻浜南岸设立防线。

这样,北面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缓和,而此时的上海市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经过暂短的寂静后枪炮声又响彻大街小巷。右翼军孙元良部于北站至沙泾港之间原阵地围攻虹口日军;中央军宋希廉部于沙泾港东岸、唐山路、华德路、引翔港镇北端至虹口一线围攻杨树浦之敌;左翼军在王敬久指挥下固守吴凇并围攻张华浜方面之日军。

第9集团军按调整后的布置对日军发起了新的一轮强攻,但是由于兵力分散,攻势减弱了,而日军方面因有了援兵登陆的鼓励,守得却更加顽固了。交战双方逐渐呈现出胶着状态,战火已在江南大地上到处燃烧。


四、浴血罗店

自日军登陆与中国军队展开江岸争夺战开始直到9月上旬,凇沪战场的中心是在罗店及其周围地区,双方围绕着罗店一带展开血战,这也是淤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由进攻转为防御,和日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重要阶段。

罗店是个位于上海西北郊外的普通小镇,人口不过数千,但居凇沪战场各战略要地的中间,位置十分重要,它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结局。中国军队如能坚守住罗店,就能有效地遏制日军登陆后向纵深的推进;但若罗店失守,日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南下南翔,西进嘉定,进而向东直逼上海,以致切断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铁路、公路交通,把中国军队置于分割包围之中。这样,罗店自然成了中日两军的必争之地,双方都不惜重兵投入反复争夺,造成拉锯之势,为了这个名不见经传之小镇付出了难以想象的高昂代价。

由多田骏率领的日军第11师团从登陆点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直扑罗店,战略意图显然是欲尽快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迫使其后退或不战自败,这也是松井石根“把战场从上海市区引向市外”的如意盘算。

第11师团进展十分迅速,先头部队很快就进占了罗店。但还没等日军立稳脚跟,便迎头遭到了由彭善率领的第15集团军18军11师的痛击,罗店旋即被收复。多田骏在首轮进攻中被击溃后并不甘心,又马上组织新一轮攻势,松井石根也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罗店,并且调集了飞机、坦克和炮兵给予支援。

在第11师奉命紧急前往罗店御敌出征前,罗卓英就传达了陈诚“绝不能让日本鬼子前进罗店一步”的命令,师长彭善则对全体官兵说:“日军是11师,我军也是11师,今天咱们就在罗店拼个你死我活吧!”

罗店之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血腥气息,战场气氛异常惨烈。彭善率部抱定用鲜血换取罗店的决心,面对武器兵力都占优势的凶恶敌人毫不退却,冒着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和江岸上的猛烈炮火,在血肉飞溅、枪弹横飞的战场上呐喊冲杀。25日拂晓,日军逼近了罗店至嘉定的公路沿线,中国守军官兵们越出战壕、冲向敌群,与日军在公路两侧的田野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罗店昔日的宁静平和此时已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数平方公里的江南小镇,大地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双方以惨重的代价在罗店以北对峙,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每一寸土地。阵亡者的尸体横遍原野、层层叠叠,每小时都有数以千计的士兵倒在战线上。

南京大本营非常重视罗店战势的发展。25日下午,蒋介石亲临南翔前线指挥部视察,并召集第3战区总司令冯玉祥、副总司令顾祝同及各集团军师以上将领讨论战局,最后蒋介石指示陈诚:罗店非常重要,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罗店,把日军赶到江里去!

但是战场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日军已在多处登陆,凭借飞机大炮的支援,在装甲车和坦克的掩护下像蚂蚁一样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扑。对日,第15集团军在陈诚指挥下重新组织兵力,从月浦、新镇、蒲家庙发起全线反攻,但两军争夺的重心仍在罗店一带。

中国军队虽在反攻初期阻止了日军前进,但因兵力有限,装备不足,没有能有效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战果,而日军却不断有增援部队投入战场,终于以强大攻势在守军几处比较薄弱环节率先突破。27日夜间,部分日军冲入罗店镇,并不断巩固和扩大突人据点,向守军阵地发射燃烧弹,罗店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夜空变成了红色,中国士兵们在熊熊烈火中与日军进行着残酷的巷战,一街一巷、一房一屋反复争夺,罗店的土地也浸透了鲜血,整个战场犹如是一架在不断吞食着生命的“绞肉机”。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中国守军渐渐不支,迫不得已放弃阵地,罗店再次陷入敌人手中。第15集团军力图夺回罗店,连续组织了几次反攻,终因部队苦战旬余、伤亡惨重,战斗减员过半,反攻没能奏效。8月28日罗店终于失守。


五、血染江岸

就在罗店战事正酣之际,吴凇和宝山城也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

吴凇,与位于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东岸的蕴藻浜、张华浜呈三角状,地形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日军增援部队于8月23日侵犯到吴凇口外后,便组织了强大攻击力量进攻吴凇镇,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并以飞机助战掩护陆军实施登陆。在一阵令人天族地转的炮火打击后小部分日军先头部队乘机窜上了江岸。守卫吴凇的保安总团士兵们沉着应战,采取诱敌深入、集中歼灭的战术,等敌人靠近时,轻重武器同时发射,构成密集火力网,并采用两翼包抄攻击方法打击日军。第一批上岸的敌人在守军机智勇猛阻击下被击毙了大部分,其余的则在夜色中东奔西逃。连续几轮的激战,日军伤亡无数,血流成河,始终没有踏上吴凇镇。

松井石根调整兵力,进攻规模一次比一次大,8月24日凌晨,十几艘日舰在炮火掩护下驶近江岸,几个小时的炮轰使吴凇镇烈焰冲天焦土一片。中国守军在弥漫的硝烟和浓烈的火焰中始终坚守阵地,保安总团把登陆日军先头部队消灭了一大批,后面的则不敢再向前推进,狼狈逃散,这样往复了六七次之多,血战十几个小时,在中国军队全线奋力打击下,日军又损失了数百人,吴凇仍在保安总团的手中。经过大半天的激战,保安总团的士兵们虽打得勇敢,可伤亡也已超过一半,连预备队也用完了。此时作战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每日早晚,日军都以飞机和兵舰重炮轰击中国守军阵地,而陆战队则在炮火掩护下偷渡,但每次都被守军击退。到8月28日,整个战场突然沉寂了下来,双方都在集结队伍,制订新的作战方案,准备进行一场更大规模、更残酷的搏杀。

8月31日拂晓后,日军以30余架飞机轰炸中国军队阵地,配合第3师团第68联队在吴凇强行登陆,另有一部日军则在市轮渡码头同时向岸上发起冲击。在多次打击后,中国军队仍巍然屹立在吴凇阵地上。松井石根气得发疯,他下令不惜代价要攻陷吴凇,调集所有的火力,集中轰击守军工事。

吴凇大地在猛烈的炮火中颤抖,烈焰硝烟直冲苍穹,守军的工事被摧毁了大半,失去了隐蔽的官兵尽管伤亡极大,仍在焦土和瓦砾中与侵略者进行着生死拼杀,毫不退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日本侵略军为攻下吴凇而不断在增加兵力,而中国守军由于敌军的多路登陆行动而造成兵力分散,无法得到有效增援,弹药也供应不足。守卫吴凇镇侧翼的第61师一个团在日军强大火力轰击下伤亡殆尽,余下的官兵支持不住,被迫含恨撤出阵地,吴凇镇弃守了。吴油凇台此时虽还仍在上海保安总团手中控制着,但已频频告紧。

张治中把在刘行与日军激战的一支部队紧急调往吴凇战场,但该师在前往吴凇途中与日军在杨行以北遭遇,发生激战而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增援行动受挫。与此同时,千余名日军步兵正在围攻炮台,中国守军官兵与日军展开激烈残酷的白刃战,持续4个小时之久,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9月2日和3日,日军在海陆炮火支援和掩护下,继续围攻炮台,中国军队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抵抗,日军的冲锋屡次受挫,双方又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状态。

松井石根见从正面进攻不能得手,便把主力部队移到江边,而由海军用炮火攻击中国军队侧翼。由于中国军队伤亡过重,渐渐不敌日军的猛烈炮火,被迫撤出了阵地,随后日军故技重演,大批飞机和数艘兵舰协同坦克、步兵一起向炮台发动进攻。守卫吴凇炮台的中国土兵血肉之躯难以阻挡现代火器的攻击,外围防线首先被攻破。随后,在炮台内坚守多日的百余名保安总团官兵,在打退多次日军冲锋后壮烈殉国,为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长眠在古老的吴凇炮台之下。

吴凇炮台告失,随后吴凇镇也在9月6日陷落。松井石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宝山城了。

坐落于东海之滨的宝山城地形呈突出状,扼长江咽喉。在凇沪会战中,中日两军为坚守和夺取宝山,进行了空前残酷的殊死搏斗。

到8月下旬,一直担任宝山县城守卫任务的第6师与日军在城内外经过多日冲杀、浴血阻击,已经是伤亡累累,战斗减员超过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宝山城形势紧张。第98师师长夏楚中命令583团3营驰援宝山。3营接到命令后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迅速进驻宝山城,并争分夺秒地在城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空掩体和城防工事,全体官兵进入阵地,刀出鞘、弹上膛,严阵以待,准备随时痛击来犯日军。

9月1日,日军以宝山城为中心目标实施全线进攻,次日推进到了宝山和张华浜车站,停泊在吴凇口外的日本军舰也不断用重炮轰击宝山城,日机在宝山上空低空飞行,扫射投弹,数百枚炸弹落入城中,刹时间宝山城内民房燃烧,火光冲天、烟云蔽日。

姚子青在战壕中指挥作战,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轮翻攻击,沉着冷静,章法不乱,全营官兵也下定决心,誓死守住宝山,他们以强大的火力,不让日军靠近阵地一步,多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并且还抓住时机,以一支小部队出击到金家宅迎击从狮子林方向来犯的日军,使日军夹击宝山的阴谋一时不能得逞。

松井石根见迅速攻取宝山的计划受挫,不禁恼羞成怒,责令前线指挥官无论如何要限期夺下宝山。9月3日天刚亮,日军发动新一轮进攻行动,在对城外围中国守军阵地进行了几个小时强大炮火覆盖后,步兵开始冲锋。姚子青率部在浓烟弥漫的阵地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拼杀、顽强阻击,宝山笼罩在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午后,一小股日军在沙龙口登陆成功,偷袭中国守军的侧翼防线,宝山城外的中国守军被迫后撤。

9月5日,日军再次倾全力进犯宝山县城,并从中国守军阵地的侧翼迂回成功。中国守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毫不退缩、寸步不让,在多处阵地上与日军展开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午过后,日军增援部队陆续赶到,为避免被围歼,外线守军从城外退到泅塘河防线。此时,正在城中与敌人苦战的姚子青和他的3营则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当晚,师部派通信兵穿越封锁线进人宝山城传达命令,要3营死守宝山,等待援军。姚子青代表全营表示:誓死守卫宝山城,与敌人决一死战。当天夜间,姚子青又向师部发电:“职营官兵均抱与敌偕亡之决心”,“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9月6日清晨,日军调重兵围攻宝山,他们先用大炮猛轰城垣,然后步兵在坦克和飞机掩护下从倒塌缺口向城内推进。在四面受敌的宝山城内,姚子青一面率众与日军血战,一面指挥部队用砖石填补城墙缺口,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进攻,使敌人也遭到了重大的伤亡。但3营毕竟人少力孤,缺口越来越多,日军从城东、南、北三面纷纷拥入城内。 9月7日,日军一个旅团登陆增援,在坦克配合下攻击宝山城东北角。下午1时,城垣再次被日军用重炮轰击出几处大的缺口,敌人乘机冲入,姚子青将部队从城墙上撤下来,与敌人在内城展开激烈巷战。不久,中国守军伤亡过半。姚子青为鼓舞士气振臂高呼:“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们今日为国家战死,方足以谢国人,留名后世!”随后他率全体官兵组成一个圆形防线,奋力与从四面八方扑上来的敌人拼死搏杀,但终因势单力薄,3营逐渐被压缩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防御范围内。

午后3时许,从宝山城中仍不断传出响成一片的机关枪射击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姚子青率部还在与日军顽强格斗着。但是孤立无援的3营终于未能阻止住占优势敌军的打击,城中工事逐渐被日军全部占领。城外日军由坦克开路,势不可挡地如潮水般涌进城内。

此时姚子青看到已坚守无望,想率残部杀出一条血路突围。他口中高喊“报效国家”,与数十名士兵从宝山城东门发起反冲锋,但在接近城门时姚子青中弹倒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三营其余官兵战斗到最后一刻,全部壮烈牺牲。

3营官兵们喋血宝山城,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而奉献生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各界群众召开的“纪念孙总理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赞扬姚子青等阵亡将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也于宝山城陷落后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六、寸土必争

自从8月底罗店失守后,中国统帅机构一直试图将其夺回来,以罗店为中心,攻守两军在长江岸边这块冲积平原上展开了殊死残酷的争夺战。

蒋介石给第15集团军司令陈诚下了死命令,再次组织反攻收复罗店,并同时在狮子林、川沙口和张华浜发动攻势,把敌人压回到江边去。随后又直接给在罗店前线指挥作战的罗卓英连发两封急电,命罗卓英限期夺回罗店,要求将士们“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

在陈诚、罗卓英指挥下,中国军队开始了收复罗店战斗。第15集团军重兵云集,第18军一马当先,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罗卓英亲临前沿指挥,官兵们下定了决心与罗店共存亡。

日军武器装备先进,火力占优势,中国军队在冲锋中整连整营地倒下,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后退的,他们心中抱定把侵略者从罗店赶出去,从国土上赶出去的决心,前仆后继,踏着战友的鲜血杀向日寇。15集团军在友军配合下,顽强进攻,拼死冲击,整日血战,歼敌无数,到6日夜间,已基本上将外围日军扫清,其余日军退入内线阵地死守。罗卓英命11师和67师从罗店南部、14师从北面,在第98师的配合下发动进攻,准备围歼罗店之敌。

当中国军队部署就绪时天色已明,日军增援的飞机赶到,对进攻部队扫射轰炸,地面日军盘踞在坚固工事内以优势火力死守,中国军队被压制在阵地上,攻击时间被拖后了。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却传来宝山失陷的消息,日军已打通了吴凇与月浦及狮子林一线的交通,正沿宝山至罗店公路进犯。

战场情况千变万化,令人难以预料,罗卓英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停止对罗店的围攻。此后日军增援不断,中国军队一面回师阻击日军陆海空联合进犯,一面固守阵地。双方都在对峙中寻找歼敌机会,攻击和反攻击日复一日,时刻不停。

随着日军增援不断,中国军队逐渐失去了优势,战场形势也一天天恶化。9月12日,第15集团军各部奉命从罗店战场上撤出。罗店一线彻底失守了。

从9月中旬开始,凇沪会战进入了敌我相峙阶段,战事异常激烈,双方在罗店、刘行、蕴藻浜、大场及苏州河沿岸激战。中日两军于一村一浜、一城一地展开反复争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军队许多战场指挥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士兵们不畏牺牲、英勇杀敌。

9月21日,南京统帅部对第三战区调整部署,划为右翼、中央、左翼3个作战军,分别由张发奎、朱绍良和陈诚任总司令。

中国政府在上海的抗战决心,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和野心,不得不从华北抽调兵力增援上海日军。日本政府为了给上海派遣军鼓气,再次追加了侵华军费,同时任命松井石根为“上海陆军最高指挥官’,军部又从国内抽调了部队前往上海,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总攻行动。在此之前,军部已从台湾调大批军队人上海,以求先稳住凇沪战局。

松井石根在攻占罗店后,其下一个目标企图则是进攻嘉定和南翔,从侧翼给中国军队造成包围之势。但他的这一计划在中国军队的顽强反攻下几乎破了产。在接到东京最高统帅部电台,称已派重滕支队和第9、第13和第101师团支援上海日军的消息后,松井又看到了一线希望,立即重新布署,以重滕支队协同第1师团继续对中国守军保持压力,而第3师团,第11师团则与到达的第101师团集中进攻大场至南翔一线,进而直逼闸北。

9月14日,松井石根指挥日军以宝山为基地向罗店方向发起强攻,战况空前激烈。陈诚指挥第15集团军给日军以迎头痛击,终于暂时阻住了日军攻势,到9月23日,中日双方军队一直处于反复拼杀、反复争夺状态之中,阵地一次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步兵们的冲锋与反冲锋一刻也没有停顿过,残酷血腥的肉搏战在战场上随处可见。但随着日军援兵的陆续投入战场,中国军队逐渐陷入了多面作战的被动局面。

9月27日,日军以两个师团兵力发起全线进攻。在炮火掩护下以坦克车为先导的大批步兵,从罗店与刘行之间实施突破。日军的大炮整日狂吼,空军低空助战策应步兵向中国守军主阵地发动冲击。日军总攻开始后,从浏河、罗店、刘行、大场、江湾直到闸北八字桥一线,中国军队到处都遭到日军密集的炮火攻击。官兵们面对着如同蝗虫般的日军坚守在阵地上,在硝烟和烈火中顽强战斗,攻守双方展开拉锯战,阵地上的泥土都被烤热了,工事在炮火中被夷为平地,守军在焦土瓦砾上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铁血相拼。往往是日军在烈日当空的白昼凭借兵力和武器的优势夺取阵地,而中国军队在凄冷的夜幕中凭着机智和勇敢再将阵地夺回,双方就这样反复地冲杀着争夺着。

南京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三令五申地指示要恢复对罗店一线的控制权,但双方在装备和兵力上的差距太悬殊了。日军为在罗店一线占据主动,一次次地增援,9月下旬,第4次增援的约4万名日军已陆续到达上海。

持续不断的冲锋和反冲锋,使15集团军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弹药,而日军却仗着不断增援有生力量而保持着锐气,中国守军这时的人员伤亡已过半数,有的部队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

9月30日拂晓,日军突破了石桥、陆桥和严宅等处阵地,在陆桥守卫的67师一个连拼死阻击,试图将敌人顶回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血肉搏斗,最后除两人生还外其余全体壮烈殉国。

而在罗店方面,攻守两军此时此刻正在激烈争夺东林寺,这里是中国守军整个防御阵地的突出部。战斗进行得激烈残酷,古老的庙宇林木在侵略者的炮火中被荡为一片废墟,守军苦战多时大部分血洒阵地,幸存官兵含恨退守。

到9月底10月初,凇沪会战中国守军的第一线阵地已基本上都告失守,作战部队陷入被动境地。左翼军各部不得不撤往蕴藻浜南岸既定的二线阵地。


七、绝境求生

蕴藻浜是上海市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与京沪铁路和凇沪铁路共同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此外沪太公路也与其相交,形成上海北郊的水陆交通要道。而蕴藻浜的背后就是大场,若日军突破了大场防线,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西取南翔、南下苏州河。

10月2日,日军第9师团和新增援而到的第13师团向蕴藻浜地区发动猛攻。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激战4天4夜,战场上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焦土一片。6日,日军以重兵从正面强渡蕴藻浜,先头部队迅速构筑起一条约1公里宽的桥头堡,后续部队蜂拥而至,二线阵地很快也失陷,大场直接暴露在侵略者的面前,日军此时在加紧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大场。

地处战略要冲的大场的守与失直接关系着整个战事的最终结局。大场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还不及罗店的十分之一,但在1937年10月,大场对于凇沪会战的双方而言则是至关重要。开战以来,南京大本营从全国调集到凇沪前线的部队大多在大场集结,然后再开赴各前沿阵地。大场就如同一个圆心,辐射到凇沪战场的每一个据点。

蕴藻浜战场形势恶化后,担任大场一线守卫任务的中央作战军的处境也日益险恶,苦战竟日,伤亡惨重。南京大本营也已认识到凇沪战势的危急。进入10月份以来,中国政府的精锐部队已有百分之九十投入到了凇沪会战之中,而作战部队的官兵伤亡十分惨重,整营整连阵亡已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日军也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前期投入凇沪战场师团的伤亡人数已占大半。攻守双方都在增兵备战,寻找战场上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准备进行一场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拼杀。

日军统帅部10月20日决定,再以3个师团加1个旅团的兵力组成第10军开赴上海,其任务是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切断中国军队退路,实施分割包围的战略。

中国军队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部署,从西南开来的援军陆续抵沪,总兵力达70万余人。为配合九国公约国国际会议的召开,引起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中国统帅部决定从10月21日开始实行全线反攻。

南京大本营将反攻的重点选在了蕴藻浜,蕴藻浜反攻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军队在凇沪战场上的几十万官兵的生死存亡。据战场情况分析,日军因远途跋涉,且连日猛攻而弹药体力消耗过大,大本营试图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乘日军疲惫和进展延缓的时候,集中兵力向蕴藻浜南岸的敌人发动猛烈攻击,力争把敌人压制和消灭在江边。

这是一次求生和求胜的拼搏,也是凇沪战场上中国军队的最后一次战机。蒋介石批准了在蕴藻浜实施反攻的计划,21日,全线反攻开始。但是,日军也看到了夺取蕴藻浜控制权的重要性,他们加紧在蕴藻浜发动攻势的布署。而10月21日这一天,恰巧也是日军计划发动攻击的日子。

几乎是与中国军队在蕴藻浜发动反击的同时,日军也发布了进攻命令,且在时间上还提前于中国军队。双方于当日在前沿阵地上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激战。在实战中,中国军队的装备相形见绌,虽竭尽全力,付出沉重代价,作战却没有取得理想进展,与战略反攻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10月24日,日军开始调集主力部队,向大场地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守卫大场战斗中,发扬军人誓死为国的精神,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敌军毫不示弱,他们斗志昂扬、冲锋陷阵、白刃搏杀,毙敌千余人。指挥部也不惜动用血本,连续组织几路大军阻止日军,官兵伤亡达三分之二,中级指挥官的阵亡数也已达到一半以上,但整个战局却没有发生决定性的改观,大场仍在险境之中。

25日,日军以3个师团兵力猛攻大场,闸北和江湾一线完全处于日军炮火攻击之下。日军用强大火力攻击正面的18师阵地,18师虽顽强苦战,但终因阵地大部被毁,兵力伤亡殆尽,已无法继续坚守防线。师长朱耀华眼见江山被敌寇践踏,在悲愤绝望之下拔枪自杀,壮烈殉国。

10月26日拂晓,中国军队开始后撤,随后日军攻陷了大场,沪宁铁路被切断,使中央作战军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

从9月末到10月所进行的蕴藻浜战斗,是整个凇沪会战中的最高潮,其炽烈和残酷程度都达到了极点。中国军队将蕴藻浜的反攻战看成是有可能缓和或扭转凇沪会战战局的最后机会,全体参战官兵虽装备和人员都不及敌人,但士气旺盛,他们抱着“一寸江河一寸血,一寸国土一寸金”的信念,在日军猛烈炮火攻击之下毫无惧色,坚守阵地,死战不退。士兵们将战死者的尸体层次垒起,筑起“人体阵地”阻击着敌人,常常是一个连、一个营最后只有几人幸存下来,但即使是只有一名士兵还活着,就仍死守在阵地上,顽强地坚持着,不让敌人通过。这是一场继罗店争夺战之后的又一场激烈程度罕见的、伤亡异常惨重的恶战。

大场失陷对中国守军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日军开始乘机南下推进到苏州河北岸,日本飞机在上海市区上空低空飞行,疯狂地扫射轰炸闸北地区,闸北沦入一片火海之中。

此时,在蕴藻浜反攻中担任主力的中央作战军已陷入四面被困境地,退路有随时被切断的可能,如不及时迅速撤出,这几十万官兵就面临着被合围的命运。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央作战军从10月26日起,主动放弃了从北站到江湾之间的阵地,除留下第88师谢晋元团固守四行仓库和北站外,其余人马向沪西方向转移,沿苏州河南岸经江桥镇至南翔,与在那里的左翼作战军汇合,构筑工事,设立防线,以图再阻止日军前进。


八、八百壮士

大场失陷后,日军蜂拥南下,中国守军在闸北的阵地侧背同时受敌,处境艰难。蒋介石此时仍寄希望于通过“国际调停”来缓解目前的局面,他知道布鲁塞尔会议将于11月初召开,按会议议程将讨论“制止日军在上海侵略行动”的问题。蒋介石此时的想法是要在布鲁塞尔会议召开时有一支中国军队留守在上海。以此向国际社会表明闸北仍在中国军队坚守中,日军并没有完全占领上海,希望以此引起英美各国对上海局势的同情与重视。因此,为达到上述政治目标,必须要在闸北留守一支精锐部队作为象征。第3战区司令部决定将第88师524团的一部留下,再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由团副谢晋元率领,坚守地点则选在了紧依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座坚固建筑物,原为大陆、金城、盐业和中南四家银行共同投资兴建的储备仓库,故称“四行仓库”。它的东边是公共租界,南临苏州河,隔河相望的也是公共租界地段,西面和北面则是未被外国人租借去的中国地界,而四周则是一片低矮的民居平房。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此时中国守军主力已经在夜色中退尽,苏州河以北逐渐为日军所占,谢晋元的部队就像是一支“孤军’,坚守着一座“孤岛”。

谢晋元对全体士兵进行了战前动员,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华民族的志气。现在四面都被日军包围了,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同时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坟墓,但只要还有一个人在,这片土地就是我们中国的!”他的话极大鼓舞了士气,官兵们知道,最高统帅部在看着他们,全上海人民在看着他们,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都在看着他们。在谢晋元的带领下,大家抓紧时间抢修防御工事,加固阵地,布置兵力,调校火力配备,士兵们枕戈待旦,作好了应付敌人进攻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抢修工事时,有一位欧美记者从窗外询问中国守军有多少人,谢晋元随口答道:“我们有800人!”“八百壮士”的英名就此传开来去了。

天明后,日军发觉中国守军已经退出上海市区,便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接近四行仓库时,遭到了谢晋元部的迎头痛击,当场就有几十名日军士兵倒地毙命,其余日军迅速后退,因不明守军情况,一直没有再进攻。数小时后,日军组织兵力开始对四行仓库发起大规模攻击。因四行仓库紧靠租界,日军也怕引起国际争端,不敢轻易使用重武器,只有靠步兵冲锋。“八百壮士”同仇敌忾,英勇还击,粉碎了日军的轮番进攻。

“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消息轰动全市,极大地鼓舞了上海人民,他们群情激奋,成千上万的人在苏州河南岸隔水观战,默默地向壮士致敬,每当日军被击退时,人们就发出由衷的欢呼声。

中国守军在四行仓库的英勇行为使日军指挥官大感意外,也激怒了日军统帅部,下令要尽快攻取四行仓库。日军集中火力猛攻,并采取了白天强攻与夜间偷袭结合的战术,但在守军的机智英勇还击下都以失败而告终。日军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们改变了战术,用高音喇叭反复向坚守在仓库中的中国官兵喊话,要他们缴枪投降,但每次都是在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高音喇叭再也发不出声音了。日军耍出新花招,他们在仓库北面放火烧房,浓烟烈火直朝着中国守军滚滚扑来,借着浓烟日军发动进攻。谢晋元临危不乱,他组织人力用仓库内的消防设备将大火扑灭,日军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损失了不少士兵,不得不停止行动。

28日晨日军又恢复了疯狂的正面攻击。此时在四行仓库周围乃至在整个闸北地区,除了租界内的英国“米”字旗,就是日本“太阳旗”。正在苏州河边观战的一名中国小姑娘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立刻产生一个愿望:要让中国的国旗飘扬在四行仓库楼顶上,向侵略者表明这里是中国神圣的土地,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当晚,她把一面临时制作的巨大中国国旗紧紧地裹在身上,外面套上童子军制服,巧妙地穿过日军的重重包围,在夜色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渡过苏州河,把一面寄托着中华民族希望与嘱托的国旗交到了谢晋元手中。

次日,当太阳升起时刻,一面中国的旗帜在金色阳光中于四行仓库楼顶上高高升起,迎风招展,士兵们在晨风中庄严宣誓:“闸北的领土和主权永远是属于中国的!我们要与国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

上海人民看到了在四行仓库上飘扬的鲜艳旗帜,他们无不备受鼓舞、情绪激动,这面旗帜是上海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精神的神圣象征。

日军指挥官也看到四行仓库顶上的中国国旗,他恼羞成怒,组织火力猛烈向楼顶射击,开始了又一次的攻击,但旗帜仍在枪林弹雨中高高飘扬。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的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受到全国爱国抗日军民的积极支持和高度敬仰;“八百壮士”爱国壮举也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赞扬,英美许多报刊都及时报道了守军的情况。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英军驻沪总司令的史摩莱特少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壮士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举动了!”租界的英国军人也多次表示愿帮助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退人租界,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但谢晋元谢绝了,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军人,身可死但枪不可离,没有命令虽死不退!”

苏州河畔这座已遍体鳞伤的灰色建筑物,仍在硝烟中巍然屹立着。10月30日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进入了第4天,从中午开始,日军以优势兵力,从西面和北面同时向四行仓库凶猛地扑过来,守军用机枪猛烈还击敌人,日军用轻便的橡皮艇接二连三地登上岸,壮士们居高临下阻击,许多日军刚一登陆就被击毙。敌人死伤众多,幸存者在苏州河中挣扎,进攻又没有得逞。

这时,88师接到了南京大本营的命令:四行仓库的坚守行动已达预定目的,命令壮士们即日撤离。按照命令,谢晋元降下楼顶上的国旗,率部于31日零时从坚守了4天的四行仓库撤入英租界。“八百壮士”坚守孤楼4天4夜,共击退日军6次围攻,击毙敌人200余人,击伤者无数,还击毁敌战车2辆、小艇数艘。中国守军37人壮烈牺牲。四行仓库坚守战在战争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九、最后防线

10月底,南京大本营根据战局需要把凇沪战区划分为左右两路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和张发奎指挥,并在苏州河一线组织起新的防线。

自从罗店失守、蕴藻浜反攻失利后,黄浦江上游的苏州河成为中国军队防守的最后防线。

日军第9师团在攻占陈家行后,冲过蕴藻浜和凇沪铁路,直插到苏州河北岸,其最终目标则是从沪西强渡苏州河,与第3师团、第101师团汇合,从三面迂回包围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攻占大场的日军向南推进时,中国第3战区司令部电令担任庙行、江湾和闸北的第87师、第36师和第88师撤出现有阵地,在苏州河南岸建立新的防御体系。这3个师自从八一三事变开战以来一直坚守阵地,没有丢失一寸国土,但这时只得离开坚守了70多个日日夜夜的钢铁阵地。松井石根指挥的“上海派遣军”在攻克大场后也有意放慢了速度,他们在等待第4次增援的第10军从杭州湾登陆。苏州河两岸,两军隔河对峙。

10月30日,日军在苏州河北岸发动了总攻,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击和阻击战沿着延绵10多里的苏州河南北展开了。

日军先用远程大炮从闸北和江湾向沪西中国军队阵地发射,再以轰炸机低空飞行向南岸投弹。中国守军则用机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奋起反击强渡过河的日军,一时间苏州河两岸枪炮齐鸣、子弹横飞,50多米宽的河面被燃烧的烈火映红了。

31日天刚亮,日军施放烟幕,随后100多名步兵在火力掩护下开始从北新泾偷渡。日军的行动被中国守军发现,一阵激烈的对射后,首批登岸的日本军大半倒在岸边,余下的被赶下河;午后,日军在东端周家桥附近故伎重演,但又遭失败。这一天在苏州河沿岸有多处日军偷渡,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几进几退,双方在弹雨中拼杀争夺。有两次日军已登陆成功并展开设防,中国守军发起反冲锋,将日军挤压在河边,最后全部歼灭。

入夜,日军在夜幕掩护下于周家桥以西的刘家宅一带再架浮桥偷渡,与守军税警总团发生激战。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总团长黄杰亲自到前线指挥反击,敌军以异常猛烈的炮火压制守军,掩护步兵渡河,阵地被日军突破。到天色渐渐发白时,日军的增援部队已不断登上河岸,双方转入巷战,逐屋争夺,几度肉搏,血流成河。在这一天的残酷战斗中,税警总团有2000多名士兵伤亡。

11月1日,大本营命令第36师接防周家桥一线。交防之前,税警总团再次组织兵力反击刘家宅的登陆日军,黄杰总团长亲临前线督阵,并要求将阵地夺回后才能移交。支队司令孙立人指挥第5团在友军配合下发起进攻,与日军血战7个小时,消灭不少敌人,残余几十名日军被逼到了河边。正在此时,又有两个联队的日军强渡登陆,第5团已是伤亡大半,筋疲力尽,无力再发起冲锋了,在日军不断增援的情况下最终也没有能夺回刘家宅阵地。

松井石根将强渡苏州河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周家桥上游约10里处的姚家宅,当周家桥战事激荡之时,集结在姚家宅的大批日军主力开始了渡河行动。

空前惨烈的炮击和轰炸拉开了渡河战的序幕,跟着是大批日军步兵的强渡冲锋。守卫在姚家宅一线的第61师日前已筑好的工事在炮火中被毁了大半,土兵们在没有掩体的战线上英勇顽强地阻挡着日军的前进道路,在血火弹雨中个个舍生忘死,冲锋与反冲锋如同是潮涨潮落。

61师经过近一天苦战部分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阵地,但也遭到重大牺牲。全师参战人员4500名,其中伤亡者就达到3000人以上。这天正逢天降大雨,战场上血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每一片积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苏州河攻防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了,从凇沪战场南翼杀向中国守军的背后。

指挥6万日军登陆的是柳川平助陆军中将。11月2日,登陆部队在海军第4舰队护卫下,分乘百余艘战船,气势汹汹杀向沿沪战场。同时,日军统帅部又从华北抽调了近2万兵力,从大连由水路加人“上海派遣军”,在凇沪战场后方的长江白茆口登陆,对中国守军形成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这样,到1937年11月初,日军投入凇沪战场的总兵力已达到30余万人,比在华北的兵力总和还要多,此外还加强了海上作战力量。

11月5日早晨,日军在喇叭状的杭州湾北岸朝着金山卫一线展开了登陆攻击行动。

日军先以飞机用雨点般的炸弹对海岸线实施纵深轰炸,随后用强击艇向海岸冲击。紧接着登陆战在全公亭、金山卫、金山嘴和清任等地同时展开。而此时面对日军6方之众登陆部队的,却只有2个连的中国守军。

凇沪战役刚打响时,第3战区为防止日军在沿海登陆,曾专门设置了4个师外加1个旅的杭州湾北岸守备区,归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指挥,但随着凇沪战役战局的发展,特别是上海方面战事日益吃紧,守备区的几个师先后都被调往上海方面作战了,留下的只有2个连的正规军和少量地方武装,以致几十公里的海岸线防守空虚,造成了难已挽回的后果。尽管守军人人殊死抵抗,但终不能阻止日军登陆。

日军第6师团在谷寿夫率领下,从金山卫城登陆后便急不可待地向松江城作纵深推进,冲在全军的最前面。其他各师团也相继跟进,直扑各战略要地,像野马般地向着苏州河南岸的中国军队实施大包围。

第3战区司令部和南京军事大本营令负责右翼作战的张发奎调兵阻击。张发奎急调第62师主力、独立第45旅和第79师前去阻击日军,同时又命令时在青浦的第67师迅速向松江靠近。

这一切应急措施都为时已晚,日军在几乎没有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源源登陆并大步长驱北上。此时松江已经陷落,日军正向青浦和昆山推进,从南到西对上海实行迂回包抄,切断上海守军后路,同时又控制了杭州湾至太湖一线的战略要地,随后位于太湖南岸的南浔镇也落入敌手。如此一来,切断了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的日军就控制了长江下游的水陆交通线,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松江是沪浙两地的咽喉,日军攻克松江,就等于断掉了中国军队从上海战场向西、向南的退路。日军南北夹击,对中国军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局势更为不利。凇沪战局急转直下。

11月13日,从华北调来的日军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陆军中将的率领下也乘船进入长江口,在长江岸的白茆口、浒浦口一带登陆,直接进入到中国守军背后。

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派第40军阻击日军,双方在白茆口、浒浦口发生激战,但最终还是被日军突破了防御,南翔、嘉定、太仓、福山、昆山和常熟相继陷落,19日,日军进占了苏州。也就是在这一天,吴福国防线为日军突破,23日,日军开始向锡澄国防线发动进攻,其目标直指南京。

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成功后,南京最高统帅部已料到日军的企图是从太湖西攻南京,蒋介石令刚抵达湖沪战场的川军第7军向吴兴推进,并把主力放在广德,这里成为凇沙战场的最后一个堡垒。

在广德担任正面防守任务的是145师,11月27日,师长饶国华刚将部队布防完毕,日军就发起总攻,向中国守军的阵地倾泻了成千上万吨的炮弹、炸弹。地方部队的武器装备本来就落后于中央军,而比日军就差得更远了,但全体官兵们都怀着一腔中华民族的热血,面对凶残疯狂的侵略者毫不畏惧,以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殊死抵抗。日军在广德遭到了自登陆以来最猛烈的反击和最惨重的伤亡。

日军指挥官调集强大火力向守军阵地发动持续不断的野蛮轰炸,致使中国军队损失巨大,并且被切断了补给线。这时日军又侧面实施包围。饶国华的指挥部三面都是敌军,不得不全线后撤。

11月30日,广德失守,饶国华率仅存的一营土兵仍在顽强组织反击,最终被包围在十字铺据点内。日军派出军使劝降,饶国华手握军刀对部下庄严说道:“我从此事变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线杀敌,洗雪国耻、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愿,奉命出川抗战,引为平生快事。我们一定要血战到底,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绝不能在日本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饶国华提笔写了绝命书:“军人胜则生,败则死,绝不投降敌人!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随后饮弹报国。

攻克广德后,日军继续北进,一部直指宣城、芜湖,主力则经郎溪直扑南京。至此,凇沪会战结束。


十、永远铭记

凇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始,至11月下旬止,历时百余日。

这次会战是中国军队首次采用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方式对搞日本侵略者。在凇沪会战中,中国方面先后共投放20个军、50余个师,加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和部分地方保安团队,共计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日军投入2个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个师团,加上其他直属特种部队,总共30万人,伤亡5万多人。此外日军还使用了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及军舰百余艘、飞机400多架,战车和大炮也在数百以上。

在会战中,中国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们,以英勇的气概、不屈的精神和誓死卫国的使命感,同仇敌忾,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抗敌沙场上,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道道血肉的长城,在中华民族后侵略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一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