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1992年,国际游资发动了狙击英镑的战役,9月16日,英国政府被迫宣布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英镑贬值15%。9月17日,意大利也宣布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欧洲经济遭受重创。 1997年,国际游资发动了狙击泰铢的战役,3月,泰铢兑美元最终降至32.5:1的历史低点。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货币均被迫大幅贬值,由此引发了举世震惊的“亚洲金融危机”。 2006 年,国际游资悄悄潜入中国,正密谋发动狙击人民币的战役,瞒天过海、暗渡陈仓、声东击西、里应外合等计谋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另一边,中国政府为了利用国际游资来解决我国的金融和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准备棋行险招,与狼共舞,金融监管层似乎成竹在胸,以逸待劳、欲擒故纵等计谋正张开罗网。一场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一、历史背景,全线推进 2001年12月11日,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WTO,金融保护期5年,2006年12月开始金融开放; 2005年05月0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股权分置改革全线启动; 2005年06月21日,美国众议员英格利希联合其他三名共和党众议员在众议院提出强迫人民币升值的议案; 2005年0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07月05日,超级航母“中国银行”A+H股模式成功在沪港两地上市; 2006年07月初, 国务院法制局在大连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稿做最后的修改和征求意见; 2006年09月0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09月25日,沪深300期货仿真交易推出。 二、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2067亿美元,其中,外贸顺差占16%,FDI占29%,热钱流入占55%,为1137亿美元; 2005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2090亿美元,其中,外贸顺差占49%,FDI占29%,热钱流入占22%,为460亿美元; 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其中,外贸顺差和FDI为1774.7亿美元,热钱流入为698亿美元。 以上数据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是...... **1月20日,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中国的顺差并非体现出的那么大,炒汇、企业骗取退税是导致中国外贸顺差“失真”的重要原因。 **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曾指出,在2005年中国约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中,真实部分也就310亿美元。 **一位 QFII项目负责人说,“QFII的背后有很大数额的境外资金在跟进,我个人根据市场表现判断,地下外资的规模可能在800亿美元左右” **一份某券商监控股市资金的报告显示,在2006年年中除去各个层面上可能流入股市的资金,至少有净流入股市的3000亿元人民币完全无法获悉来源。报告称,这部分资金中大部分可能是来自欧美及日本。 ** “如果按外商投资的办法操作这笔资金入境,时间上来不及。”张先生说,他只有选择走贸易和地下钱庄这两条成本最高的资金入境途径;“走贸易途径,基本方法就是用虚高价格出口商品,获取差价。例如将国内价值1元的东西以100元的价格卖到国外,这样等于有99元的境外资金进入了国内”;“地下钱庄的优势太明显了。”张先生不无羡慕地告诉记者,最快的一笔2000万美元的资金入境,事实上根本没有资金进出过国境。张先生解释道,国内有等值于2000万美元的资金要借助地下钱庄出境,地下钱庄在国外以2000万美元做抵押担保,国内人民币出境方在确认担保有效后,国内这笔等值于2000万美元的资金通过洗钱手段,直接打入张先生指定的账户。同样境外基金的2000万美元也最终打入国内出境资金指定的海外银行账户。 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山雨欲来烟满楼...... 三、惊天大阴谋 根据“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游资在泰国、香港等地的手法,沪深300指数期货将是他们发动第一轮战役的目标。 首先,国际游资会在香港拉高H股的股价,通过H股对A股的引导作用影响A股股价和沪深300指数的上涨;同时在国内A股市场大肆抢购“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石化”等航母级别的筹码,让沪深300指数直上云霄。当沪深300指数期货达到高位后,他们会构建大量的沪深300指数期货的空头头寸。 然后,在香港利用前期买入的认股证、H沽期货、H股正股等工具全力沽空,使得H股股价大幅下跌,再传导到A股和沪深300指数期货;同时在国内利用前期低位买入的航母级别股票筹码全线出击,疯狂抛压,里应外合,将沪深300指数打下18层地狱。 最后在低位平掉股指期货空头头寸。 由于现今沪深300期货仿真交易的保证金只需要8%,放大倍数为12倍,国际游资赚取的暴利至少在10倍以上! A股战线: **目前,沪市最大5家公司的总市值占全部沪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已由其发行前的约22%上升到35%以上,权重个股对股指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如果以这样的指数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市场容易被高度操纵。 ** “这家境外基金在工商银行股价3.4元上市首日开始大量买入,在此后数日连续买入。开始我以为买工商银行股票是赌人民币升值,没想到这家基金居然在工商银行股价接近4元时开始对倒拉升股价,每天总成交额都在20亿元以上,直到一举将股价推过4元一线。”“工商银行股价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出乎市场意料的,关键时刻这家境外基金就开始对倒拉升股价,我计算过,至少有5家同样规模的基金一起对倒,才能保证股价如此快速地上升。”张先生确信工商银行的股价是被这些境外基金们“力挺”上去的。 2006年07月05日,“中国银行”上市首日成交28.5亿元,换手率34%;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上市首日成交29.4亿元,换手率28%; 2007年01月04日,“工商银行”摸高6.79元/股,市盈率38倍; 2007年01月04日,“中国银行”摸高5.97元/股,市盈率37倍。 H股战线: **瑞士信贷认为,H股市场的整体估值状况就显得更加令人感到担忧。从整体情况看,37只H股指数成份股目前的加权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18倍,较恒生指数和红筹股指数的成份股整体估值状况存在明显的溢价。 *中石油(H股权重最大的股票)是全球最贵的石油股之一,其估值“较国际同行高出40%”之多。相关测算结果显示,中石油第三季度实现油价高达每桶66.64美元,目前油价格局之下的降价压力也可能给中石油的盈利带来一些变数。 2006年03月01日,香港h股指数为6500点; 2007年01月24日,香港H股指数冲破1万点。 里应外合,全线布局。 21世纪初的中国,八国联军的幽灵飘荡在上空...... 四、欲擒故纵,与狼共舞 对中国股市目前的状态,监管层却似乎相当乐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数日前的一次会议上高调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从市场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的条件基本具备。而转型的目标之一是,“我们过去的资本市场平台是依靠国内境内资源的平台,我们接下来可能要建设境内资源和境外资源并重的平台。”对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并无过多担忧。 监管层真的浑浑噩噩?真的“隔江尤唱后庭花”? 非也! 长江之水清,可灌溉数百万亩良田;黄河之水浊,亦可灌溉数百万亩良田。 欲擒故纵,与狼共舞! **早在2004年11月,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师谢国忠大声疾呼“目前国际间有高达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在豪赌人民币升值!” **“国际油价为什么跌?国际铜价为什么跌?”透过厚厚的镜片,谢百三教授目光炯炯,“因为国际资本正在集中力量突进中国股市!” ** 年初,正直谨慎的吴敬琏教授终于在香港开口:“中国境内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合8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央行票据冲销,即还有6万亿元资金留在市场,在乘数效应下,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市场中兴风作浪。” 三十六计中第21计是“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中第22计是“关门捉贼”。 2006年0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1次会议第一次审议《反洗钱法》; 2006年0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3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31日,《反洗钱法》表决通过,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罗网已经张开,是“漏网之鱼”?亦或是“鱼死网破”?还是“一网打尽”? 静悄悄的黎明前,暗流汹涌...... 五、步步紧逼,短兵相接 2006年11月03日,“工商银行”突然发力,放量走高,国际游资终于启动了蓄谋已久的国内战场。 2006年11月16日,“中国银行”紧随其后,一度涨停,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赚指数不赚钱”的“二八”现象。 2006年12月24日,擂鼓呐喊的枪手战场正式开锣,招商证券的罗毅和赵宇杰发布研究报告,建议申购“中国人寿”,一年目标价35元,三年目标价90元。 2007年01月08日,中金公司奉旨反击,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人寿”定为关注“推荐”级别,预计合理价值区间为30.24至36.17元/股。指出“鼓吹人寿投资收益率急速升到8%是严重误导!”并认为“2007年保费收入很可能让市场失望”。 2007年01月09日,抢占制高点的战斗进入白热化,“中国人寿”上市首日收盘价达到38.92元/股,换手率53%,成交总金额达35亿元。 2007年01月14日,招商证券再次发布研究报告,“中国人寿”定为强烈推荐A级,调整一年目标价为52元,三年目标价90元。 2007年01月16日,枪手战场又起战端,光大证券的李晨和裘孝锋发布研究报告,把“中国石化A股”目标价定在20元;与此同时,国际投行花旗集团则将“中国石化H股”的目标价定在8.11港元。 2007年01月17日,“中国人寿”摸高49.50元/股,市盈率高达120倍。 2007年01月18日,招商证券再次重申“中国人寿”定为强烈推荐A级。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007年01月20日,原定今年年初“面世”的股指期货将延期推出,中国证监会取回之前提交给国务院审批的《期货管理条例》,何时能正式推出尚无准确时间。股指期货最终“出炉”至少要等到今年5月,而且监管层正在考虑将交易保证金比例从8%提高至30%。 2007年01月21日,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开过之后,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股指期货基本明确将推迟到6月份之后出台。 2007年01月22日,监管层实弹演习,模拟巨大的做空能量,试水股指期货的操控能力。下午,当沪深300现货指数大涨100多点时,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却在最后半小时暴跌100点,甚至一度从上涨超过9%下滑到跌幅近4%,让所有市场参与者目瞪口呆。 2007年01月23日,沪市收出了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天量1106亿元的阴十字星,深市收出了有史以来的天量596亿元的阴十字星。 2007年01月24日,市场在一种令人难受的寂静中等待着,沪市再度创出历史新高2994点。 2007年01月25日,监管层率先出手,三路出击:中央电视台请来世界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唱空A股;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严厉表示严控央企资金入市;统计局局长也在答记者问时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沪深股市应声大跌4%。 2007年01月26日,双方正式短兵相接!监管层继续保持攻势,紧急发文“严查违规资金,尤其是地下违规入市的外资”。游资主力不甘示弱,沪深股市从早盘的下跌近5%到收盘上涨1%,硝烟弥漫的股市上演了惊天大逆转的一幕。 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空,战云密布...... 中国股市疯涨,转瞬暴跌 沪深股市连日暴涨,牛气冲天。1月25日,上海股市升到历史性的高度,接近3000点。与此同时,沪深股市总市值逼近11万亿。在上海,企图抢进股市的市民挤爆了头。投资者争相入市,为了争开户,各证券交易所门前大排长龙,排队者不时发生口角,交易所被迫祭出“领号办开户”的新措施。截至1月23日,上海股市开户数,已经突破8000万户,日均开户数超过9万户。 有人惊呼:上海股市发疯了! 深圳的证券专家预测,A股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上证指数,在春节前将破3000点;到今年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将破4000点;而在今年年底,将冲向5000点。这类乐观预测,大大刺激了股民的欲望,为暴涨的股市推波助澜。 股民数量激增,巨量的储蓄资金,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洪流滚滚般,涌进股市。另有16%的股民,不惜通过贷款,抢进股市。在参与炒股的大量散户中,42% 的人,平均投入5至20万元,10%的人投入超过100万。水涨船高,就这样,股市被不断涌入的股民撑起、撑大、撑高。 很明显,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虚托着中国股市,巨大的泡沫被吹起,巨大的风险已经潜伏。首先,中国股市历来表现不健康,2005年,中国股市崩盘,滑落到历史最低点。如今,才经历短短一年时间,又从历史最低点飙升到历史最高点,完全没有循序渐进和稳步升高的过程。这在其他国家,简直是匪夷所思。 其次,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是因为,近一两年,房地产泡沫化,投资人转战股市。中国股市中,2006年所登记的新开户数,达到270万户,是2005年的三倍多。然而,房地产经历过热之后,呈现泡沫化,谁又能说,股市经历过热之后,不会泡沫化?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房地产的泡沫化,总是伴随或催生着股市的泡沫化。 再次,中国股市历来的表现就是,风险远远大于收益。截至2003年的调查显示:亏本的股民高达90%。之所以如此,在于,中国股市,因违规操作和监管不力,黑幕重重,丑闻频仍。迄今,这种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理性的股民,又有什么理由,对股市抱以信任? 股市的本益比,是衡量股市泡沫化的主要工具。在上一轮的牛市中,中国股市的本益比高达70倍,今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0倍,而同一指标,欧美国家仅为15 至20倍。最高的本益比,意味着最大的股市泡沫化趋势。如今,在中国股市中,已经流动着30万亿热钱,这些热钱的游走,必然加剧股市的泡沫化。 连政府方面都没有信心。鉴于许多人靠贷款炒股,近日,当局的“银监会”向各大银行发出警告:警惕贷款资金投入股市,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呆账坏账。说起来,按照相关规定,银行贷款资金不能用于投资股市,但16%的股民,偏偏就是持贷款炒股,这在银行领域,已经构成违规。 在发疯的炒股狂热中,唯一的本领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高点?旋即,又看谁跑得最快?这实在是一项超高难度、超高风险的竞技。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败下阵来。将有多少人亏尽血本,捶胸顿足,实在叫人捏一把汗。 果然,到了2月初,沪深股市突然暴跌,沪指跌幅超过7%,无数股民套牢,叫苦不迭。银行营业厅外,又排起了想赎回基金的长龙。令股民心惊肉跳的是:这一波下跌,又到何时才能收住? 对应发烧的股市,是过热的经济。从2003年到2006年,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0%,10.1%,10.4%,10.7%。值得玩味的是,这样的加速增长,还伴随着中南海“加强宏观调控”的呼声。只能证明,中共高层的“宏观调控”完全失败。 过热之后,就是泡沫;泡沫之后,就是破裂。到处都是过热,到处都是泡沫。房地产不例外,股市不例外,整个宏观经济也不会例外。如今,连国际上的“中国崛起论”或“中国热”,也都处于过热状态,会不会也成为泡沫?泡沫何时破裂?世人都可拭目以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