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能告诉你很多你平时任何根本不值得去想的问题背后的故事。比如前段时间我们讲了,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信仰是好的,但为什么?谁知道?还有遵守承诺是好的,但为什么?又有谁知道?还有什么了善?什么是恶?他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人都采取一种理所当然成立的态度,却忽略了对其本身的思考。想一想这些问题,如佛教所言,不仅仅是看表象,还要看实质。
今天我们就来说这个公平。
基督徒满嘴都是公平公平,但你若真去问他,什么叫公平?他要么答不上来,要么直接说,耶和华就是公平。呵呵,如果耶和华就是公平,那就不能说耶和华是公平的。这就等于是说白色是白的一样可笑了。这一点的提出,归功于午餐女孩。
那么什么是公平?
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还我一个橘子。这公平吗?也许。
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两个橘子。这公平吗?也许也公平,也许今年橘子贬值呢。
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十个橘子,这公平吗?太勉强啦,不过也许苹果很珍贵呢?
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十吨橘子,这公平吗?天啊,你是强盗吧?!
大家看到,一开始的公平,为什么随着橘子数量的增加,慢慢地就变不公平了呢?因为苹果的数量没有增加!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当我认为公平的时候,我本质的意思是,我的付出利益和得到利益是基本相等的。这个时候,如果我的得到利益不增加,而净输出‘付出利益’,则本质上就等于是我在净损失利益。这个利益的损失,导致了人“不公平”的心理。
又有人要说话了,你怎么又归结到利益上去啦?没错的,只有利益这个东西,才具备可衡量性,事实上考虑到精神利益上,这个可衡量性甚至还是很差的。但问题是,除了这个指标相对客观一些外,还有什么指标你是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准绳的呢?没有了。如果我们要想实事求是地把一个问题弄清楚,连一个可以客观判断的准绳都没有,我们大家到底又在谈些什么呢?
这位说了,即使我自己没有在交易苹果橘子,我还是觉得那交易不公平啊!我又有什么利益损失呢?这实际上是人的群体属性导致的一种叫自比现象。比如说,你看到别人死了,你就害怕,为什么?这是因为人的群体性导致你天然地会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去感受对方。这个心理机制可以保证人类的沟通和团结,是早期人类生存必须的。这个本能就象孩子生来会吃奶一样确定。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在交易的时候,事实上你是假定自己在交易。所以,一般人听到一个苹果换十个橘子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他按自己的经验假设了苹果和橘子都是普通的东西。但我们知道,一个上品的苹果,换十个很一般的橘子,并不为过。你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你在按自己的经验假设自己交易的情况。
好,以上是论证公平的本质,是利益的相似交换。利益付出和获得均衡为公平,利益付出和获得不均衡,为不公平。
下面,我们来看,公平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包括了对利益的确认。比如一个苹果,我觉得非常好吃,你觉得根本不喜欢。那么同一个苹果,在你我心中的利益认定就是不同的。这导致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即绝对客观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它随着人对利益的认定不同,而不同。大家都知道中俄堪界的事情,国境线一划,居然两边的人民都觉得自己吃亏了。都在骂自己的政府太软弱,呵呵,你说这世界哪里去找公平?
所以,当我们在谈公平公正的时候,都应该想一想,我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利益本质是什么?
比如说,基极认为耶和华杀了埃及婴孩是公平的,因为埃及人也杀犹太人的孩子。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把自己假想在犹太成年人的位置上,既然我有利益损失,那么你也应该有利益损失,否则利益不对等,不公平。换句话说,他们根本没把婴孩作为有尊严不可交换的人来看待,只是一个利益交换。所以,你杀我的孩子,我杀你的孩子,很公平啊!但飞机则把自己假想为孩子这一边,我什么都没做,你就杀了,我利益损失太大,而我什么利益都没得到,太不公平!
当然,还有一种所谓的公平,即我们前面提的耶和华做的一切都公平,那就是个假象了,他们只是盗用了公平这个词而已,这里谈的内容,本质只是臣服,根本和公平这个概念本身,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