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次“中华瑰宝展”上,风头最健的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而原作竟没有来美国。这是台北文化界人士抗议的结果。
稍后,我在纽约一年一度的艺术博览会(Art Expo)上,看见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复制品。制作者是日本的二人社出版公司(Nigensha Publishing Co.)。
该出版社专门印制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和绘画。特点是从内容、尺寸、材料,到装裱都尽可能地仿真。那幅大小和原作相同的范宽“溪山行旅图”,颜色暗旧,但新的绢底微微有光,装裱更是挺刮崭新,使人想起化装老人的年轻人。陈列在那里其它的手卷、画轴、册页,种类很多。情况也都大抵如此。
二人社的人员告诉我,该公司成立于五十年代,专门作字画的复制。前二十年生意平平。七十年代中期,他们开始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合作,做中国古代名画书法的复制品,此后就生意滔滔。
复制故宫藏画,拍出良好的摄影底片是最重要的条件。否则要印制出高水准的画面来是不可能的。
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画面本身长逾两公尺,宽逾一公尺。色泽暗淡,却仍有细微的层次变化,此外还有极为精微的细部,分布在整个画面上。这样的经典之作,千年以来不知被多少人揣摩临仿过。内行的人对之了如指掌。复制品的形象和色彩都不容许一点偏差。
照片虽然可以传真,但放得大了就会失真,一定要用够大的底片才可以降低放大率。
这家公司为了拍摄故宫藏画用了特制的底片和专门照相机。这架照相机宽两公尺,高两公尺,长度是五公尺,重量约有三吨。该公司人员没有说用的是什么镜头,但指出使用了特别的照明设备。没有紫外线辐射,也没有热辐射,以保证不至损伤画面。
他们用绢网版(serigraph)印刷,特别之处在于,要套印不同颜色的几十版。
艺术品的复制品有多种用途。仿冒骗钱的对逼真要求最高。有限版本的印刷品也要求逼真。
二人社的复制品虽然在画面上追求高度的逼真,装裱又尽量用原本的材料。但它太新,新得让人不自在。不过想到其对象不在古董收藏界,而在教育研究方面,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眼光。
我不会花九百二十二块美金去买一卷怀素的自叙帖印刷品,但普通学校都会。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都需要这类资料。全世界有多少?活该二人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