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下的纽交所和华尔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近几个月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一些华尔街高管一直在发出警告,称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正不断削弱,总有一天会被伦敦或香港迎头赶上。

而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代表,面对上述盛世危言,又作何时打算呢?

麦肯锡的盛世危言

岁末年初,纽约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震荡”,但这不是股票大起大落的震荡,而是信心的震荡。

事情起因是,国际知名管理资讯机构麦肯锡公司提交了一份长达134页的报告,该报告称,纽约的金融服务正在落后于世界其他的金融中心,金融老大的地位有可能不保。

在这份题为《维持美国及纽约的全球金融领导地位》的报告中,麦肯锡公司坦言,纽约“世界金融之都”的地位可能会在十年后丧失。

麦肯锡公司在报告中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随著纽约金融地位的下降,美国将在未来五年失去7%的投资银行及证券买卖市场,损失6万个职位和数十亿美元。

报告将华尔街和其他金融中心进行了对比,认为纽约在金融服务上已经落后于人,而伦敦、迪拜、香港及东京正奋起直追。

其实,美国人发出这样的“警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6年底,在美国财长保尔森的支持下,一班华尔街的行政人员及学者成立小组,研究后也得出相同结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2000年全球大型集资的首10名中,有9宗是在美国;而2005年,24件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大型集资中,只有1件是注册在美国,23件则在美国以外。

这说明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地位正在发生转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把上市地点放在欧洲或香港而不是美国。据统计,美国新股上市家数,已由2001年占全球的35%,降至2006年的20%。2006年纽约证交所、纳期达克市场在全球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只有11%和6%,远远低于香港证交所的17%和伦敦证交所的18%。2006年全球规模最大的25家IPO,只有6家选择了纽交所。而在2000年,还有22家选择纽交所。

纽交所的扩张战略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让很多外国公司对在美国上市裹足不前,甚至一些美国公司也对在美上市有所畏惧。

而从公开的数据上看,美国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下降的。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执行前,美国2004年新上市公司为260家,2005年下降到221家,而同期欧洲市场的新上市公司则增加了40%,从2004年的433家上升至603家。过度严厉和繁琐的监管制度、过于庞杂的法律体系以及应接不暇的集体诉讼,正使纽约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都在失去竞争力。美国总统布什1月31日视察纽交所之前,也在华尔街对国会放下重话:在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监管过度”和“无关紧要的法律诉论”正使华尔街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

而作为一家有214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纽交所在2006年3月挂牌上市之后,已开始用充盈的现金流收购其他交易所,以摆脱《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的约束,抓住更多的国外优质企业。

事实上,把一些鸡蛋放在纽约之外的篮子里,正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面临“失血”风险而采取的一条治本之策。

1月10日,纽约证交所宣布,携手高盛、软银等机构共同收购了印度最大证交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20%的股票,从而建立了通向新兴市场的桥头堡。其中,纽约证交所以1.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5%的股份,并计划将这一比例扩大至20%。

麦肯锡公司预计,下一轮进入全球100强阵营的企业将来自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因此,亚洲国家的IPO正成为欧美各大交易所的必争之地。在纽交所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的霸业蓝图中,目标之一就是在亚太地区取得一席之地,而染指印度和日本证券市场就是最好的注解。

2007年1月3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正式签署战略联盟协定,为双方今后的股权合并埋下了伏笔。

约翰.塞恩的目标是将纽交所建成世界第一家可以同时通过美元、欧元和日圆三大国际贷币进行交易的全球性资本市场平台。

为此,纽交所不惜全力收购泛欧交所,去年6月以102亿美元的出价击败了欧洲地区的交易所巨头—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在泛欧交所收购大战中后来居上。目前,欧洲证券监管机构已批准了纽约证交所与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合并案。而纽交所并购欧交所后,就坐拥纽约、巴黎、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五大证券交易市场,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最具流动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在抓住更多的国外上市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取得更多新业务。即便单单从技术上考虑,纽约证交所收购欧交所,可以帮助其获得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30纽约证交所开盘前的交易业务。纽约与荷兰、法国等有足足六个小时的时差。

塞恩认为,交易所就如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经过一番兼并浪潮之后,最终将会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全球化、经营多种不同产品的国际性交易所,以及为数众多的地方性、本国性的小交易所。而塞恩自己,正是这场兼并浪潮的领先者。

新年伊始,塞恩透露,他希望从现在起到2009年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与纽交所能有机会实现更深一层的资本联盟。同时,纽交所已经向中国市场监管当局提交了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申请,如果顺利获批,纽交所就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在中国内地市场开设办事外的证券交易所,北京办事处也将成为继东京、香港之后,纽交所在亚洲开设的第三家办事处。

华尔街地位难撼

资本市场所包括的远不止IPO。债券、私募股权投资、对冲基金和风险资本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美国仍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美国在证券、私人债务、政府债务及银行存款等方面的总金额达51万亿美元,高冠全球,2001至2005年的平均增长达6.5%。尽管英国、日本分别增长率8.4%及7.5%,而亚洲(日本除外)的增长更是达到15.5%,但美国是在一个庞大的基数上增长,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在较小的基数上增长,增长比率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就连大声高喊“纽约金融老大地位将被取代”的美国媒体也承认,实际上他们心理对此并不是十分担心,也不相信这在短期内会成为现实。他们之所以这么报导,只是想提醒美国人保持警惕。

事实也如此。2006年,美林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刚把4,800万美元的年度薪酬组合收入囊中。在同行中,他挣的还不是最多的。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高盛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特恩公司纷纷宣布利润达到历史最高水准。2006年,美国金融服务部门雇员的薪水上涨速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多数行业,这至少表明,华尔街毫无丧失竞争力的迹象。

金融市场的地位说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地位决定的。只要美国“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不变,纽约金融市场的地位就不会轻易改变。尽管其他国家正奋起直追,但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香港《经济导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