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不写古体格律诗了,感觉手很生。昨天的那一首七律,还是觉得气势有余,意境尚可,而典雅不足。
小时候学写古体诗词,多少受父亲的一些影响。父亲一生都很喜欢唐诗宋词,时常写几首古体诗词,或自赏,或送人。逢年过节,祝寿庆诞,常以诗词为贺礼,别有一番情趣。
父亲很少写诗送我。我半生的成功与失败,对他来讲,每件事都不算小,应该值得他书写几句的。可他很少写我。
不像母亲对儿子是一往情深的怜爱,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很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父亲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对年轻的心灵则显得太重,往往无法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于是,“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愈来愈强烈,正所谓“爱之深而恨之切”吧。
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父亲对儿子寄予了更多更多的希望,希望儿子的一生应该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父亲两次写诗送我。一次是为我新婚志喜,另一次是为我儿子为他的孙子出生庆贺。而这唯一的两次,我都让父亲失望了。
我结婚、儿子出生时的那间房子不大,好象满屋子都是书,满屋子都是家具,满屋子都是床。在那样一个拥挤的狭小空间里,在那样一个喧闹的贺喜人群中,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那张写着诗词的小卡片,什么时候被哪股气流吹到了地上,或是被哪个人碰掉了。而父亲看到了,他轻轻地拾了起来,收进衣袋里。
过了很久,父亲才在电话里告知我这件事情。我知道,我们可能无意之中伤了他的心,忽略了他的那首小诗,和小诗里深埋着的他那一份父爱。
父亲再也没有还给我那两首古体诗。我一直在努力回忆着,但诗句实在记不请了,只记得那是两首七律。
五年前,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翻遍了他所有的本子,找出了不少他曾经失散的诗词,但独独没有找到那两首七律:一首是写给他儿子的,另一首是写给他儿子的儿子的。
我知道,是父亲带走了那两首诗,带走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心愿和希望。在他的生命里,他可以把一切都放下,最后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儿子。
这就是父亲的爱。你看不到,却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