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如何向全世界推介自己?有人主张换换形象。这个荒唐的主意不只是说说而已,还正经八百地被列入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他认为,龙这个词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于是准备一改了之。
说到文化的隔阂和误解倒是可以理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却是祥瑞、和谐、威严、崇高的化身。而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的形象都是长着翅膀,生活在山顶或者洞中的恶畜,近似鳄鱼或者蜥蜴。不同的民族因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图腾再正常不过了。世界是多样性的,各民族、各种文明的象征物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弄出一个地球人统一的形象标志。如果说误解和歪曲,解决的方式应该是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迁就和顺从。抛弃中国龙,另起炉灶的所谓“品牌构建”,如果因为一个人要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改头换面,不仅显得荒唐,更有奴颜卑膝和下作的嫌疑。
中国人的龙图腾来自于漫长的历史演进,是在自然、社会、文化、宗教等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不是哪一个人一拍脑门的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某几个人希望以一课题之力改变这样一个图腾形象,进而要中国人去接受他们拼凑的尚不知是阿狗阿猫的形象标志,只能是不自量力和痴人说梦。
文化是一切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情况会时起时落,但是如果在文化上失去了自信心,那将真正成为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当此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我们的专家和学者们应该多做一些广泛宣传中国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沿革的工作,少一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