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逃兵马可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陈希曾


马可其人

第三世纪有一位教会历史学者指出,这马可是一个少了指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古罗马时代采征兵制,被征召的人因为怕上了战场,故意把自己手指砍掉一个,逃避兵役。马可少了一个指头说明他是一个临阵脱逃之人;在某一个很重要关口,他逃跑了。

早期教会对马可的印象是个专好开小差,一个少了手指的人。

到底马可什么时候临阵脱逃过呢? 这得从他的历史看起。


马可初次出现

马可在圣经里第一次出现是在使徒行传:

彼得想了一想,就往哪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听见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的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的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彼得不住的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她,就甚惊奇。彼得摆手, 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徒十二:12-17)。

这里所提的马克,就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是富家子弟,家有使女,彼得和他家素有往来,所以彼得出狱后想了一想就往马可家去。当时有好些人在他家祷告,马可家中房屋宽敞,就成为教会聚会的地方。

追随保罗

后来保罗也到过耶路撒冷,大概就是那个时候马可认识保罗。马可是巴拿巴一起旅行(徒十二:25)。对马可来讲,保罗这个人令他印象太深刻了,他本来是摧残神的教会,逼迫神教会的人,结果居然信主,居然改变了。马可觉得,如果能够跟随包罗,那真是太好了。所以他们一同到了安提阿去。到了安提阿没有多久,根据使徒行传第十三章2-5节: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她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就打发他们去了。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居比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

这作帮手的约翰就是马可。保罗第一次周游布道时,就把马可带在身边。

马可原来是服事主的人,从年幼时就爱主且愿意服事主,当保罗和巴拿巴出去传道的时候,他宁可做他们的帮手。马可生长的家庭是很富有的,一个出身于富家的子弟吃苦不容易,但是他为着福音的缘故,甘愿做保罗和巴拿巴的帮手。

帮手的真义

帮手在希腊原文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指古罗马有一种船,利用很多奴隶划桨才能航行。这种船大都分上下两层,上一层给客人使用,下一层就是奴隶划桨的地方。帮手原来的意思就是划船的人,就是指着那些做奴隶的人。

马可要事奉神,他有个心愿要追随属灵的人,要追随保罗、巴拿巴,他也有心愿要把福音送到外地去。他的心真的要事奉。当他真心诚意在保罗面前受训练的时候,圣灵给他的那份就是圣经所说的“帮手”。

大家也许还记得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故事。有人说,以利亚让人联想到施洗约翰,而以利沙就叫人联想到我们的主;以利沙跟以利亚的模式和四福音里门徒跟随主的模式一样。主说,要做我的门徒;这“门徒”在原文就是“学徒”的意思。那个时候的学徒不像今天的学徒,今天我要学画,我单单学画就可以了;或者,我要学字,我单单学字就可以了。但是那个时候不是这样,当门徒来跟从主耶稣,他们所接受的门徒训练是从性格训练开始的,一个会画画的人和他的性格很有关系,没有耐性的人绝不可能画出好画。这个时候,一般作老师, 常常就叫门徒做一点家里的事。起头大概就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所以,以利沙怎么跟随以利亚呢?根据希伯来原文中的圣经,头十年以利沙服事以利亚事实上是替以利亚洗手,一洗就洗了十年。(王下三:11)他就是这么跟随以利亚。这就是圣经所说的“帮手”。

难以逾越的关卡

刚开始马可也许还很兴奋,但是做久了就觉得我被呼召就是做这些事吗?难道我离开了耶路撒冷,现在我的事奉就是做这些芝麻小事吗?

然而希奇的是,一个人如果真的想在主手里有用的话,第一关就是这道关卡,这是人肉体最难经过的关卡。马可刚出来就遇到这个关卡。 圣经接下去说:“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菲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会耶路撒冷去(徒十三:13)。”不知道什么原因,马可在半路上开小差了,也许这条十字架的道路太难走了,于是他开溜回家了。此后,等到保罗再次出发布道的时候,就为了马可的问题与巴拿巴起了争执而宣告分手(徒十五:36)。巴拿巴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徒十一:24 ),对人永不失望,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好人,马可是他的表弟(西四:10),虽然他弃职潜逃是不对的,但是巴拿巴也许认为马可不会因一时的失败和软弱就永远跌倒了;为着成全这个年轻人,应该再次给他一次机会,建议这次仍带马可同行。但是保罗曾在迦玛列门下严格受教,本身是一个严谨的人,也许对马可的作风不以为然,主张不予录用。这一次马可不是自己跟不上,而且导致两个重要同工因此分开了;真是可惜。

神成就奇妙的工

经过了一段时间,马可转而与彼得在一起。“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彼前五:13)这里所说的巴比伦就是罗马。事实上马可一直是彼得属灵的儿子。后来保罗也到了罗马,被下在监牢里,曾写信给腓利门,提到“马可”是他的同工之一(门24)。

很希奇,按照保罗的性格,他的要求很严格,应该是不会再欣赏马可的。但是神在马可身上成就的工,也同样成就在保罗身上,结果使保罗回头重用。

大概保罗到了罗马的时候,发现马可已经完全改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传道人。后来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马可仍以晚辈的身份服事保罗,终于获得保罗的谅解和赏识。这也是神奇妙的安排,圣灵工作的结果。

保罗在罗马监里写信给歌罗西教会众圣徒时,特别交待:“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西四:10)

“接待”的希腊原文意思是“欢迎”。为什么你们要欢迎他呢?因为他曾经被弃绝过。被谁弃绝的呢? 就是保罗自己。但是现在保罗说,你们要欢迎他,因为主在马可身上做成了他的工作。

从帮手到同工

不只如此,保罗写信给腓利门的时候,也提到:“与我同工的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你安!”(门:24)其中亚里达古与路加是自甘取得奴隶的地位,陪同保罗解往罗马,关系非同寻常,在同工排行榜上,马可竟超过他们,排在第一位。现在保罗要告诉全世界的人说,那个我本来以为没有希望的少年人,结果主在他身上做工,主也在我身上做工,主施恩给我们,现在他成为我重要的同工。

到了最后保罗在罗马将要殉道的时候,晚景凄凉;他写信给提摩太,”唯独路加在我这里,你来得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四:11)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在保罗心目之中的分量有多少。当时在亚细亚的人都离开保罗,独有路加陪着他。现在保罗写信给提摩太,切切的要他把马可带来,因为马可在传道的事上于保罗有益处。传道的事原文是职事,就是以弗所书所讲的新约的职事,就是以弗所书所讲的新约的职事。这一次在保罗感觉里,马可已经不只是帮手,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同工了。

最初的逃兵纪录

事实上马可当逃兵不止一次,早有前科,他自己也记录过。

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夜宿,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可十四:50-52)。

这个少年人就是作者马可本人。

原来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的时候,兵丁来捉拿夜宿,门徒就都逃走了,众人看到了一位少年人跟随夜宿,也要捉拿他,他吓了一跳,丢了披在身上的麻布,赤身而逃,这是一幅狼狈的图画。

为什么马可要这样告诉我们呢?主要的目的要衬托出整个马可福音的重点;只有马可有资格给我们看见,那位又完全又忠心,标准的神的仆人,他在十字架上不逃不躲,在这样的强烈的光底下,马可让我们看见他是不止一次的逃跑,不止一次的失败者。

最后的晚餐

主在地上时,他一无所有,一切都是借来的;讲道时的讲台是借彼得的渔船,死的时候坟墓也是别人的,他和门徒最后晚餐的那个楼房也是借来的,至于客西马尼则是借用一家富户的家园,一般推测楼房和园子都是马可家的。“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进城去,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可十四:13)

一般研判,拿水瓶的人可能就是马可。接着说,“门徒出去,进了城,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可十四:16-17)“耶稣...都来了”这几句话有别于其他福音书的记载,是现场目睹的语气,证明马可在长!

那天晚上,马可亲见主耶稣带了十二个门徒,来到他家,共进晚餐。 少年马可也许躲在一处角落里,无可避免地他看得很清楚,也必定听到主对门徒说了许多话, 也听见主最后的祷告。我们深信那天晚上马可的心完全被主夺取了,因为他看见的景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他看见他们最后唱着诗往橄榄山去。他们唱的诗其中有诗篇第一一八篇,其中有一节:“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一一八:22)。可以想象马可必定预感那天晚上要发生的事情一定非同小可。

读圣经的人有两种猜测,一是犹大以为主耶稣还在马可家里,他引兵丁来捉拿耶稣未成;马可当时可能已经睡觉了,他在睡眼朦胧中匆匆披了一块麻布到客西马尼园去通风报信。

另一种猜测,马可那晚可能兴奋得睡不着觉,他看见主耶稣带着门徒去客西马尼园, 不知道今夜有什么大事发生,就随手披了一块充当被单的麻布,后来也来到客西马尼园。

客西马尼园的失败

两种猜测中,后者比较接近事实。后来主耶稣带了三位门徒,对他们说:“你们要到高,免得入了迷惑。”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路22:41)。主祷告什么,这三个门徒都睡着了,不可能听见--如果他们听见了主的祷告,便不可能睡着。“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么?不能儆醒片时么?”(可十四:37)这样,主耶稣祷告的话,只有马可听见,记录了下来。马可是整个客西马尼园祷告的见证人,没有马可,我们也许不知道主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什么。“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他说:“阿爸,父阿!在你凡是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得意思。”(可十四:35-36)在四福音中,只有马可福音将那“杯”给我们指明出来,原来那杯所指的就是那时候,那时候就是指父子分离的时候。马可也许又是躲在离主不远的一个角落,可以想象这句话深深的印在马可的心里,马可的心被主夺去了。

最后的晚餐,马可亲眼看见;客西马尼园的祷告,马可亲耳听见。当时主耶稣汗滴如血,马可是唯一的见证人。见证此情此景,不由地生出爱主之情,看到门徒纷纷逃离,也许一时血气之勇促使他毅然地跟随主耶稣。然而等到众人要捉拿这少年人时,他忽然警觉了,立刻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这是马可第一次当逃兵,在别加的潜逃是第二次(徒十三:13)。

彰显神忠心的仆人

现在马可看见自己何等的不可靠,他发现如果要事奉神,异象虽有,看是看见了,听也听见了,却仍然不能跟随主。所以一般人认为马可福音是一卷很难读的圣经,因为马可福音是讲究实行的,我们往往一到实行的时候,就失去力量,这是少年人的悲哀,也是少年人的难处和通病,所以圣灵用马可把他的经历,以他的失败来衬托出一个从来不做逃兵的主耶稣。我们的主从起初到末了,永远是神忠心的仆人。

所以读马可福音的时候,我们能从马可的眼睛看见一位神的仆人。马可只能有一个祷告:“但愿靠着主的恩典,被模成这个奴仆的样式。”结果马可成功了,因为他认识真正事奉神的那一位。

感谢主!神特地选中二个失败的仆人(“二”在圣经中往往表示见证的意思),一个像逃兵一样的马克,一个跌倒如彼得般的见证(三次否认主),来告诉我们那一位真正神的仆人,那标准的、没有瑕疵的神的仆人。就是这本福音给马可一个蓝图,让他看见那一位完全有忠心的仆人。圣灵的安排没有比这更恰当,比这更合适的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