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跃进”时期的狂热者曾希圣

合肥论坛»崛起安徽»安徽“大跃进”时期的狂热者曾希圣

[原创]安徽“大跃进”时期的狂热者曾希圣

作者:哲远


  一段江淮大地的痛苦历史,

  一位安徽人民无法宽恕的政客,

  一首留给后人的哀怨凄凉的乐曲……

二,专制

  建国后,战争年代人称“曾胡子”的曾希圣渐渐“发福”,被称为“曾胖子”。曾希圣个性很强,老虎屁股摸不得。在安徽,有人称他为“曾霸王”。可见工作作风强硬,比较霸气。

  曾希圣在安徽期间大搞“一言堂”。在安徽,差不多一切要依曾希圣说的办,不管正确的或是错误的。

  “大跃进”中安徽的中心问题是省委的问题,省委问题的中心问题则是曾希圣的问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曾希圣和三个臭皮匠也不能合在一起,合在一起,也是别人做老鼠、他做猫,这是非正常的党内关系。

  曾希圣是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安徽的党,改造安徽的社会。他改造党的方法,不是无产阶级的方法,无产阶级改造社会,要团结社会上90%以上的人,曾希圣采取的方法是团结少数,压制多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看他的眼色办事,看他的语气办事,看他的态度办事,不是实事求是的,这就违反了马列主义。

  1957年“反右运动”时,中共中央曾下发文件列出“划右派的六条标准”,曾希圣又另加了反对强制推行他的农业“三改”政策和反对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的两条“右派标准”,结果当时安徽省打出的“右派”的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至于平时工作中他伤害的干部应当更多。

  1959年1月24日,中共安徽省一届三次会议在合肥召开,通过决议:继续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继续鼓足干劲,为实现比1958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

  2月7日省委批转《关于的报告》,严厉指出:叫喊粮食紧张,实质上是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总路线。省委号召进行“反瞒产斗争”,同时,提出了更高的农业生产指标。

  会后,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付省长张凯帆到含山、和县农村调查。看到农村已经饿死了人,他忧心如焚,赶回合肥,要求向省委常委会议汇报。曾希圣对他说:“你不要汇报了,你为什么总看阴暗面,不看好的呢?好的是主流。老张(曾与张是老战友),我看你是有点右,要注意。”

  1959年7月3日张凯帆前往家乡安徽无为,行前严令不准提前通知,以防作假。

  一路揭开公共食堂的锅盖查看,哪里有粮食!全是白水清汤,里面仅漂浮着几片菜叶!

  夜宿巢县,遇到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陆学斌和杨杰。陆、杨告诉张凯帆:“无为情况比巢县还要严重!”

  4日,张凯帆一行进入无为。无为是安徽沿江富庶县份之一,但眼前情景却令张凯帆怵目惊心!农村公共食堂基本上断粮停炊。路上行人大都面有菜色,走路不稳,拄着拐棍;孩子们更是饿得不成人形;因为劳力锐减,许多农田尚未插秧。

  很多群众认识张凯帆,纷纷诉说:

  “我们现在还不如以前的鸡,鸡一天还有两把米。”、

  “听说上头规定每人每天发二两粮食,发到我们手里才好。如果发到公共食堂,层层克扣,我们连一点也见不到了。”、

  “把自留地还给我们吧,我们种点瓜菜也好度命。”

  ……有的甚至下跪哭诉:“张省长,救命!”……

  可是曾希圣这位省委第一书记做了什么呢?

  8月1日,省委常委开会,批判张凯帆。列席庐山会议的一位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赶回合肥,组织发动对张凯帆的批判。

  8月4日,中共安徽省委给中共中央写了《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凯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的报告,派专人急送庐山。

  8月10日,毛泽东批示安徽省委关于省委书记处书记张凯帆问题的报告:“我怀疑这些人是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央委员会里有,省级也有。他们有的是‘高岗集团’的漏网残余,现在又在兴风作浪,迫不及待,急于发难。”

  9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凯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

  张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指责的罪过有:

  房屋还原,

  自留地还原,

  伙食还原(解散食堂),

  市场开放、

  鱼塘开放 (可以让农民养鱼虾)等。

  宣布“将张凯帆开除党籍,撤消副省长等职务,并责令其彻底交待包庇反革命分子及其他重要问题。”

  12月12日,安徽省检察院同意了当天省公安厅提请的“依法批准逮捕张凯帆”的报告。

  张恺帆被囚禁207天,经批斗后送淮北某矿山劳动。其妻及亲友受到了株连,有6人惨死,全家被赶出省府大院。

  直到1962年 7月20日,中共安徽省委才宣布:撤销《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