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8号晚,有关的负责同志把我们接到纽约中国领事馆住下,在美国的生活就算开始了!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好多天来焦虑不安地心情,稍稍有些缓解,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七七届八二年毕业时的研究生考试,我被教育部选派留美读统计。先去广洲外语学院进行了三个月的外语强化训练,考TOFEL和GRE,托福我考了527分。在我的导师张尧庭的帮助下,共寄了五份申请表,同意录取的最好学校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但第一学期没有资助,而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给资助,即Teaching Assistantship。统计系的系主任是当时国际统计学会的主席,大名鼎鼎的印度人C.R. Rao,所以就选了后者。另外也想为国家节省点外汇,因为如果能联系到国外的资助,国家就只负担飞机票的钱。
由于对很多的手续不熟悉,眼看九月入学时间已过,还有一些材料没寄出。正好Rao教授到中科院来讲学,张老师让我去北京和他见个面,也让他把材料带回美国。说到这里,我真的要好好感谢张老师。当时我还是啥都不懂,对出国也没有说激动地不得了,我的人生路基本还是和过去差不多,按步就班,都是国家安排的。
入学的事搞妥了后,按教育部的安排,又来到了北京外语学院,做赴美前的准备工作。和在"广外"一样,我们吃食堂。但"北外"饭菜的量都给得特别多,二两饭比"广外"的半斤还多。不过,"广外"的伙食都是精品,如白面叉烧包等让我没少花钱。
在"北外"开始负责我们的是一男的,后来改换了一姓苏的女孩,他们两年龄都只比我们大一点,就开始在教育部工作,让我挺羡慕的。苏小姐(当时可能叫苏同志)人非常好,又非常耐心。后来我听旁人说,那男的不来管我们了是因为出国考察没批准,正在闹情绪。我当时就想,国家这么重要的部门,敢闹情绪不上班,一定是个有后门的高干子弟。
说到这,顺便多说一些事。记得当时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学英语的栏目,是由几个年轻人办的,虽然看的人不多,但他们的节目和当时其它的相比,可以很恰当地说是耳目一新!有首歌叫"Puff, the magic dragon lived by the sea"是边唱边跳,是那时不大看到,而现在到处都是的流行歌曲的唱法,印象极深,以至现在都还能哼几句。也可以看出,八二年,中国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用新人了。
我当知青下乡回城后,对政治方面基本没兴趣了,但对业务方面还是挺努力的。那次的考试我多门课都考得很好,但政治课竟没有及格。当时的数学系支部书记黄迅腾老师为了能让我出国,特别把我的政治考卷找出来,让我重做了一次。我和黄老师非亲非故,虽然那时政治已经不是主导因素,但如没有他的支持,我出国一事可能会打水漂。说到这里,我觉得真应该好好感谢一下黄老师,让我为您深深地鞠一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