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一个西学中者运用伤寒经方——我的中医之路

原文出处: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30641-1-1.html


说真的,我本是一名西医,因误打误撞才自学了中医,遂沉迷于此间,不可自拔也。有同事叫我不中不西,也有叫我亦中亦西,经过了十余年演化,我这个不伦不类的中医,自认为还是中西掺杂,有时还中多西少。曾有一个同行对我说:“现今中医院校中医类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都纷纷改行而从西医,抱怨中医见效慢,出名时间长,而你为何偏偏又学中医?”我随之一笑:因为一个字,信也!


记得1996年,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遇到一个患痢疾的女孩子,当时才16岁,病已二月余,转辗数家医院,抗生素该用的都用了,脓血粘液便仍未止,后来反倒血多便少,消瘦低热,时时腹痛,里急后重苦不堪言,家长因与我较熟,让我想想还有何办法。我想:之前抗生素已用之又用,再用西药大都也重蹈履辙,不如试试中药吧?那时我不懂中医,也无谓辨证论治,找来读中专时的《中医学概要〉,在痢疾篇照搬原方原量开一张芍药汤,总以为应付而已,没想三天家长来告之,服后脓血便已去,低热也退,胃纳也开,病从此而愈。这歪打正着对我当时来说,是很大的惊喜与震憾,此后间或有痢疾病人找我索要中药方,有效者有不效者,然有效者吾不知其所因,无效者也不知其所果,苦苦瞑思,实乃不懂中医之理,遂立志自学中医。


我先读《中医学概要》,后来又自购高等中医学教材,学习当代中医临床家的医集医案,边自学边临床实践,从不放弃一个值得中药来尝试的病人,当然有失败也有成功,也渐渐有了自已的心得,渐渐的进入辨证论治,渐渐享受着中药效果给我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


2002年我有幸进入浙江中医学院系统的函授学习,函授空余时间,在院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明清医案及当代中医学家的学习经验集,并摘录许多学习笔记,名老中医走过的路告诉我:学好中医,必须从四大经典入手。其间我才开始接触《内经》《伤寒论》,对北京中医泰斗刘渡舟教授运用伤寒经方佩服致之,方始悟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04年我开始钻研《伤寒论》,并对〈伤寒论〉的宋,金版本,〈金匮玉涵经〉〈医宗金鉴,伤寒篇〉及各家注释认真阅读反复核对细模,有理则存之,争议则搁之,但从不轻易弃之,对伤寒条文能背的背之,背不下的也熟悉,加深记忆与理解,一般每过两个星期,就再从头看一遍伤寒论,我非常推崇郝万山教授所说的:伤寒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每临床一位病人,问得证侯切得脉证,分析病机时伤寒论对应的方证条自然越于脑中,只要方证合拍,方药加减得当,真的效如桴鼓。临床上我常运用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小青汤,小陷胸汤,泻心汤类,苓桂剂类等治疗各种外感或内伤杂病,特别是西医所谓的心系肺系消化系疾病,常能应手取效,外感病一般一二剂,多不过伍剂,内伤病也常在三剂后有显效。


出入自在按:


作者今年的很多医案都在这里 http://www.shanghan.com/bbs/forum-207-1.html .在这个文学城健康养生论坛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一些不是很严重但令病人痛苦不堪的病,西医却没有很有效的治法,比如有些妇科病、胃病、腹痛、咽部有梗阻感等。在他的医案中,可以看到一些这类病的医案,通常几副药就解决了。举几个例子:


胃病:


1,叶某,女42岁,07年2月12日就诊,素有慢性胃炎史,近二月来胃部胀满隐痛,进服西药二周无显效,近二天,胀痛加重,食后更甚,饥而不能多食,肠鸣漉漉,大便质溏,舌淡苔腻,脉关部显滑,余部沉滑,此湿阻中焦,致升降不利,气机阻滞而作痛也,生姜泻心汤: 生姜10干姜4清半夏12黄连5黄芩4炒党参8炙甘草4红枣3厚朴9麦谷芽15 三剂后胀痛即去,便质转稠食纳也开。


妇科腹痛:


18,熊某,女45岁,07年3月19日,右下腹针刺样疼痛三天,热之则舒,畏寒,白带量多,以前每逢经期此部也痛,舌尚净,右脉沉涩,左脉关浮弦,寸尺沉涩,此寒邪入胞络,寒凝血瘀,不通则痛之故也,法取温经汤之意:炮干姜12炙甘草8桂枝10炒白芍10川芎9清半夏12当归9红花9柴胡12艾叶12鸡内金12元胡10三剂,诉服后二小时汗出寒去,疼痛即愈。三剂服完白带也净。


咽部有梗阻感:


28,邵某女64岁,1月12日初诊,时觉 咽部如有物梗阻已半年,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有灼热感,夜寐不佳,畏寒,口苦咽喉干燥,舌红苔白腻欠润,左手细弦,右手弦滑,辨为少阳气郁化火,上干于心神则不寐,上郁于咽则不快,法以疏少阳发郁火,潜心神,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黄芩5生甘草4清半夏5天花粉15山栀3川連3生白芍9生龙牡各15上三剂后复诊,诸证减,唯咽部仍有少许梗感,去栀粉芍龙牡,加竹茹生姜夏枯草全瓜蒌五剂遂平。


更多医案可以去论坛上阅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