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简 历
王丹 (Wang Dan) ,1969年2月26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一年级留级生,1989年因参与学潮,被公安部列入通缉名单,1991年被北京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判刑4年,1996年以“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刑11年。其家属对外国机构宣称,王丹在狱中可能罹患脑瘤并导致失明,危及生命,而中国监狱毫无人道,不予妥善医治。为此,美国向中国不断施加压力,要求立即释放王丹。1998年4月王丹获准赴美“保外就医”,但是经美国医疗机构检查,发现王丹健康良好,无需治疗。此后,王丹担任美国“自由亚洲电台”评论员和隶属台湾军情局的《北京之春》杂志社长。王丹经常在美国和台湾说,中国五年后将崩溃,或者两年后将陷于危机,然而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出现。王丹呼吁欧盟不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并支持陈水扁废除《国家统一纲领》,还向台湾民进党说“中国不敢犯台”。尽管王丹一再否认接受台湾资助,但是,陈水扁在台北检察机关侦办其贪腐案件的过程中,宣称曾给过王丹数十万美元。另据台湾《TVBS》周刊披露,王丹是男同性恋者,他在美国的学历也是假的。
王丹平时远离民运圈 在私生活中尽显“同志”柔弱一面
王丹 ---- 一个最有争议性的民运人物
一九九八年王丹刚出国时在“中国人权”理事会为他举行的记者会上当众表示,他不会参加海外的民运团体,而要做“独立知识分子”,以示自己洁身自好,不趟民运这潭浑水。此举让所有的海外民运团体深感失望。你有权不参加民运,但何必在记者会上说这般贬低海外民运的话呢?后来,王丹又在“多维新闻网”的专栏里撰文称自己“三年来未交一个大陆朋友”,以示自己已经与“大陆人”划清界线,是一个能够完全融入台湾社会的“新台湾人”。不久,王丹便受邀到台北接受了陈水扁总统的接见,紧接着,台湾“军情局”也决定设立“二王专案”,资助王丹策划成立“中国宪政协进会”,并委派王丹出任“军情局”所辖的《北京之春》月刊的“社长”,以此作为“北美地区民运的活动平台”。当然,除了徐斯俭、陈小平、王军涛等少数几个人参与其中之外,绝大多数民运人士均对此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两年前王丹又突然到台北向记者宣称“海外民运已经彻底失败”,此举又让所有的海外民运团体由失望而变为愤怒,纷纷拍案痛斥。既然“已经彻底失败”,你为何还要盗用“海外民运”之名争夺经费资源?
如今王丹与曹长青、阮铭等人频频成为台独势力的座上宾,以“大陆民运人士”的身份到台北大放厥词,并“列席”民进党的“中常会”,却与海外民运渐行渐远,甚至彼此水火不容。随着台海两岸的军备竞赛和军事演习日益加剧,最近陈水扁当局又再次安排王丹、曹长青到台北活动,由王丹以“大陆民运人士”名义与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林正义、台湾“经济研究院”院士吴荣义和研究员洪才隆、台湾“国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纪舜杰、台湾“国策研究院”执行长罗致政等人发表“联合声明”,呼吁欧盟“不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由此可见,王丹只是被台独势力所利用的一颗棋子,充其量是走狗一条,而不再是那些推动中国民主的“民运人士”了----尽管他二十岁那年确曾在方励之、李淑贤夫妇的指导下一度参加过北京学潮,并蹲过监狱,难道就可以因此一本万利了吗?
王丹自称“独立知识分子”,而实际上,他既非“知识分子”,且毫无“独立”见解可言。在“六四”那批北京学生中,王丹是唯一靠着父母的关系,以“北大教工子弟”的特殊待遇,经“北大附中”评为“市优秀团干部”,而保送进入“北大”国际经济系,而才读了一学期便读不下去了,然后又走后门转到了历史系,混了几个月便卷入“六四”,接着遭判刑四年,实际上没有正而八经地读过什么书。奇怪的是,他到了美国之后,却由台湾当局出巨资把他送进哈佛大学,直接读“硕士”、“博士”,却同样不经考试,也几乎不在哈佛大学上课,而是四处参加由台湾资助或主办的各种会议以及“民运活动”,并定期在反华的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发表“时事评论”,为台湾搞“主权公投”及反对“一国两制”造舆论。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口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不劳而获的王丹何来“独立”的人格?更令人作呕的是,王丹还经常去台湾的男同性恋场所搞色情活动,直至被《TVBS周刊》曝光而成为丑闻。虽然王丹本人从未否认自己是同性恋者,但是他总是以“属于私人问题”为由刻意回避电台听众的质问,甚至诡辩说“对我的私生活说三道四”的人是“中共特务”,从这一点来看,他还缺乏起码的做人诚实品德。
既然王丹那么热衷于抛头露面搞政治,那么,社会公众就有权知道他的学历背景、收入状况以及私生活内幕。如果王丹感到这些问题都难于启齿,别人都议论不得,那么,他干脆就别玩政治,因为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里,所有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会被人问及这些问题。除非实行专制----在专制国家里,只有那些被打倒的政治人物才会被抖出丑闻来。
陈破空
2004年9月17日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wanNews/twnews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