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署以后,紧接着就是空地勤人员的培训。培训基地设在列宁的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培训基地的全称是经互会成员国飞行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有教学大楼,模拟机房,宾馆,医院,食堂,还有荣誉陈列室和飞机博物馆。
早在学生时代读小说《乌里扬诺夫一家》时,我就被书中对列宁故乡的描写深深吸引,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 1987 年夏天我和新疆航空公司的一批飞行员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
乌里扬诺夫斯克坐落在伏尔加河畔,人口只有几十万,属于中等城市。城里只有一座 24 层的皇冠大酒店,其余都是 5 层以下的楼房。整个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同样有一座钢铁大桥把新老城连为一体。新城主要是为图 -204 飞机制造厂而建,只有十几万人口,不对外国人开放,直到 2001 年我陪同中国民航代表团考察图 -204 飞机,才得以看到它的全貌。
列宁的故居距培训中心只有一箭之地,坐落在伏尔加河岸的高坡上,面朝波涛滚滚的伏尔加河,坡下是友谊公园,栽植着从 16 个加盟共和国移来的果木花草。岸边有一排排供游人小憩的长椅,河边浅水处辟有游泳场和日光浴沙滩。
列宁的故居是座砖木结构的小楼,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了保护小楼,整座小楼被包裹在一座木楼之内。楼前是少年列宁和她母亲的全身雕像,雕像前的花坛里是盛开的鲜花,雕像周围是一圈樱桃树。故居门前设有少年先锋岗, 4 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站立在那里,在他们朝气蓬勃、充满阳光的笑脸上,我看到一种民族精神在传递、在延续。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和少先队员参观列宁故居,苏联人的素质很好,秩序井然,进入故居自行穿上帆布鞋套,然后进入室内静静地听讲解员讲解。苏联人民对列宁的爱戴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尤其是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居民,莫不以生活在列宁的故乡而自豪。
这次培训时间为一个半月。培训中心有个外事处,具体负责中国飞行员培训事务的工作人员是娜达沙,毕业于语言学院,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德语。由她和我商定培训计划,前一个月上理论课,后半个月飞模拟机。
那时候除了中国的飞行员以外,还有来自东欧国家和朝鲜的飞行员。东欧国家的飞行员比较散漫,一上完课就满城跑。朝鲜的飞行员纪律严明,胸前别着金日成像章,任何时候都是集体行动,每天晚饭后,全体集合由领队讲评。
时值夏秋季节,景色最是迷人。每天晚饭后,我们就到友谊公园散步,盛开的玫瑰和菊花送来阵阵馨香。走累了就坐在岸边的长椅上休息,微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河面上沙鸥点点,白帆片片,充满了诗情画意,置身其中,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惬意。
我们团组中多半是南方人,会水,所以每星期天我们就结伴去游泳。伏尔加河水面宽广,水流平缓,非常适合游泳。游一会儿就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苏联人热情好客,往往招呼我们过去一起打排球,踢足球,累了就坐下来一起聊天,就着面包干和沙拉喝啤酒。因为经常去游泳又经常相遇,很快就成了朋友。有一回,一帮女将提出要和我们举行沙滩足球赛,我们不假思索就说好。我们心想她们一个个胖胖的,而我们一个个瘦瘦的,哪有我们灵巧。可是一上场,很快发现我们不是她们对手。别看她们很胖,可是也很灵活,在沙地上奔跑比我们快,劲儿也比我们大,半场下来,我们一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沙地上不想起来,引得那帮女将哈哈大笑。
这次使我有点感慨的是,我们的空勤人员进行了一次“减肥”。那时已经实行出国人员回国免税购买电器的指标制。出国三个月以内的可以在北京外贸部、高教部的出国人员服务部免税购买一大一小,三个月以上的可以购买两大两小。冰箱、彩电、录像机、摄像机、摩托车属大件,录音机、电子琴、吸尘器、压面机属小件。那时拥有原装进口电器是很时髦的事,为了省下有限的外汇去购买电器,我们有几位弟兄真是省吃俭用,吃了一个多月的方便面,最后看到方便面就想吐,以至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吃方便面。
培训结束,我们的飞行员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教育处长和娜达莎向我们的飞行员致词祝贺,并给每个学员赠送了小纪念品。在他们热情洋溢的话语中,我有一种预感:中苏两国恢复正常关系已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