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5.关于干部的多吃多占

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

作者:惠文

5。关于干部的多吃多占

干部的多吃多占,是困难时期农村大刮的“五风”之一。

瞎指挥生产,使农业生产产量大幅度下降,吃的用的东西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干部便利用职权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多吃多占。

所以多吃多占风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瞎指挥风把生产搞孬了带来的。但是,它也与刮“共产风”[3]有一定的关系。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期间,大刮共产风,提出“割掉私有制尾巴”、“打破队与队界限”、“吃饭不要钱”等口号。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指导工作,开什么生产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评比会、新技术推广会、学习参观会等等,就通过刮共产风大搞平调。

到一处吃一处,既要办齐,又要办好。大吃大喝,吃后嘴巴一抹,屁股一拍完事。被吃的“东道主”操大方,讲阔气,得到的是一阵赞扬而已。

此风一刮,为干部的多吃多占开了先例;人民公社的建立又为此风提供了组织准备,创造了客观环境和有利条件。

干部多吃多占严重地损害了社员群众的切身利益。

比如,社员私人喂肥了一头大猪,本地某单位便可以开什么会的名义,派人去牵来杀掉。既不给钱,也不打条子,甚至连一声道谢都不说。社员即使有意见,也只能在背后骂几句,说一些消气话而已。如果这些话传到了干部的耳朵,轻则被扣上“落后分子”的帽子,重则扣上“思想反动”、“对党不满”、“对现实不满”,或者“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满”等大帽子。以后在生产上一抓着什么辫子,就被打成右倾,横遭批判、斗争、打骂。

由此可见,“五风”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会议同多吃多占是分不开的。开会就要吃,要吃就必须开会,所以这个时期的会议特别多。白天有会,晚上有会。晚上开会往往是开个通宵。因此,干部总想去出席会议。如果没有通知到,还要怄气,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

这样一来,会议成了灾。会多人多,会议既无准备,又缺乏中心,开起会来总是东拉西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群众深恶痛绝地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这个时候的会更多!”“他们一开会就整好的吃!”

被干部视为人民公社心脏的集体食堂,则是生产大队、小队干部多吃多占的窝子,也是上级干部下基层多吃多占的据点。

集体食堂的主食品和副食品是社员群众定量之内的东西,本身已经够少的了,经他们这样一吃一占,难怪群众会遭饿肚子,甚至饿死人。

群众遭殃,想办小食堂或不再办食堂,干部却不同意拆分大食堂,根子就在这里。

多占,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比如,某些奇缺的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市面上买不到,领导干部、掌握实物部门的干部,就在暗中把这些东西私下分了(当然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照牌价交了钱的)。

一些大家都可以分到一份的东西,领导干部和掌握实物部门的干部,数量上总要比一般人多分得一些。

能多吃多占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人以外,当时还有诸如采购员、保管员、炊事员、服务员、饲养员之类人员,因为他们的手头有东西,路子也宽。

上有那些人,下有这些人,因此困难时期多吃多占之风便形成一股既有社会基础,又有组织保证的社会性的不正之风了。

1961年8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