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楚地记得我到瑞典第一天地情景。那是一个六月的下午,刚过完瑞典仲夏节。天下过雨,是湿润凉爽的瑞典夏天。
说到传统瑞典菜,从一个中国人的眼睛来看,实在是很单调的。因为瑞典地处北欧,气候寒冷,冬天几乎不产蔬菜,很多瑞典人也就习惯了不吃蔬菜,即使吃也很少----虽然今天交通发达,瑞典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蔬菜品种。有一次看到一个绝妙的电视广告,四个西装革履的瑞典绅士坐在餐厅吃饭,菜刚一上桌,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往后一缩,倒吸了一口气,好像发生了严重非常事件----原来盘中的牛排边上竟然放了几叶绿色沙拉!!!绅士们及其郑重严肃地,把沙拉小心翼翼移到一边,弃掉,这才突然间冰雪消融,餐桌上恢复了欢声笑语。这是一个男士服装广告,品牌叫兄弟。----同时轻轻的嘲讽了瑞典人,尤其是传统瑞典男士不吃蔬菜,并以此为男子汉风度的表现。
好在瑞典国家虽小,却是个开放和包容的国度,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大量移民的涌入,和瑞典国民在世界各地旅游和生活的经历,使得瑞典的饮食文化并不单一。在斯德哥尔摩,你很难下结论,是传统瑞典菜,意大利菜,法国菜,希腊菜还是中国菜,泰国菜,印度菜最受欢迎,日本寿司是饮食界的新宠,近几年来寿司吧如雨后春笋,逐渐由大城市向小城镇蔓延。漫步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Hötorget,街道和广场边散落着各种咖啡店,英式快餐吧,中国饭店,必胜客,麦当劳,有一家十分受欢迎的泰国饭店Sawadee,在Hötorget不到
虽然瑞典饮食文化受外来冲击很大,瑞典人对保存自己的文化传统一点也不含糊,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有个定俗,八月是吃小龙虾的季节,龙虾过后便是螃蟹。臭鲱鱼也是八月吃,过了季节,超市的货架上就不容易找。十二月初露西亚节,少不了的是一种胡椒饼干(Pepparkaka),另一种甜面包也是这时露面(Saffranbulle)。圣诞大餐是瑞典菜一年中的盛宴,插上丁香的圣诞火腿(Julskinka),王子小香肠(Prinskorv),腌牛舌(Oxtunga),鲱鱼沙拉(Sillsalad)等都是不可缺的菜品,圣诞啤酒(Julöl)和圣诞汽水(Julmust)也在此时出来应景,过了节就大跌价处理了。四五月瑞典本土产的新土豆上市时,第一批土豆每公斤可卖到几千元人民币,常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几乎每年的仲夏节,我们都去海岛Ingmarsö,和
现捕的鲱鱼最好吃是用文火煎,调料只用盐和黑胡椒碎,裹上面包屑,在加了黄油的煎锅里一煎,鱼尾就翘起来了---这是鱼新鲜的标志----满屋的黄油香和鱼香。鲱鱼的腌法有多种,
鲱鱼还有一种吃法,直译叫酸鲱鱼(Surströmming),意译的话应叫臭鲱鱼。瑞典北方大规模生产,普通家庭里自己通常不做。这是把整条的鲱鱼去头,但不去刺和内脏,放入加了盐水的大木桶发酵而成。臭鲱鱼是瑞典北方一大特色,可惜很多瑞典人都不敢尝试,因为实在是太臭了。在岛上,把吃剩的臭鲱鱼放在户外,鸟儿和野鹿都不吃。吃臭鲱鱼有一定季节,八月的一天,你会看到报上有广告,通知臭鲱鱼爱好者前去某餐厅赴臭鲱鱼宴,你便知道,臭鲱鱼季节开始了。这道菜极少数餐厅有售,只限于那一天,并且只限于晚上。我第一年到瑞典便买了一罐圆柱形的臭鲱鱼罐头,朋友听说了,赶紧打电话给我,提醒我政府有规定,不准在阳台上吃臭鲱鱼,因为气味会打扰邻居。要吃只能在自家厨房里,把抽风机打开了吃。我当时因和别人合住公寓,这罐臭鲱鱼一直留到了第二年,拿到岛上才吃到了嘴。那时臭鲱鱼经过了又一年的发酵,罐头铁盒都往外凸出来了。又一年,斯德哥尔摩的Solna区搞了一个臭鲱鱼派对,专门在一条街上设鲱鱼宴,记者采访了不少吃客,其中有一位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她说臭鲱鱼很好吃,我猜想她有可能是北京人,因为臭鲱鱼无论闻起来或吃起来都和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处。
离开瑞典近两年了,时不时想起瑞典的鲱鱼,黄油煎的新捕的鲱鱼,各种口味的腌鲱鱼,还有臭鲱鱼,我都喜欢。当然,除了鲱鱼,瑞典还有其他很多东西,我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