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队早已经从亚洲杯出局,尽管如今中国队的定位早已经从亚洲一流堕落到“准”三流,但是如果将国足参加本届杯赛的一些数据与其他对手相比较,中国球员至少在“谁的脚下更粗糙”一项竞争中,可以当之无愧地在十六支队伍中笑傲群雄,在缺乏足够有实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轻松“夺冠”。
综观本届亚洲杯比赛,无论是亚洲传统强队日本沙特伊朗韩国,还是异军突起的伊拉克,甚至连以往在中国队看来不入流的东南亚四个东道国,球员的技战术能力都是他们追求的第一目标。即便是由英超球员组成的澳大利亚队,在比赛中更多地也是以地面配合为主,全然不见过去英式足球高举高打的粗糙。虽然澳大利亚球员个个身体强壮,但是除了在与泰国队的比赛中,维杜卡曾经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挤开对方后卫打进一球外,袋鼠军团其他进球大多是通过有效的传递后打进的。
即便是在我们看来最“粗糙”的澳洲球员,如果单论球员的个人技术和能力,科维尔、布雷西亚诺在英超和意甲都能打上主力,脚下功夫自然非同小可。之所以澳大利亚队会给人留下“粗”的印象,更多的是因为教练战术思想的影响,至少从亚洲杯前中国队与澳大利亚队那场热身赛来看,中国队的打法显然比对手更加“英式”。
按照传统观点,虽然亚洲足球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巴西打法”和“欧洲打法”两大类,东亚的日本队、东南亚各国以及西亚大部分球队都属于前者,而韩国、伊朗的足球基本上比较倾向于“欧化”,但是从亚洲杯中的表现来看,即便是韩国伊朗这些注重整体和身体对抗、讲求速度和冲击的所谓“欧洲打法”,也都是以球员足够扎实的技术做保障的。以伊朗队打进中国队的那粒任意球为例,没有稳定的脚法以及对皮球的熟悉和控制能力,在足球运动过程当中,要想打出一记速度与角度俱佳的球几乎是不可能的。
反观中国队,虽然首场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中5比1大胜,球队在场上也打出了一些不错的配合,但是当对手换成了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对方加强了逼抢的情况下,中国队的进攻马上开始哑火,究其根本,还是球员的个人技术和能力不足以保证在高对抗情况下保持技术动作不变形,当球员在场上连球都拿不稳当的情况下,指望他们能打出赏心悦目的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管欧洲还是南美,不管亚洲还是非洲,当世界足坛将技术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时,中国队却始终没能走出身体和力量的怪圈,一直醉心于与东南亚对手竞争时所谓的“对抗优势”,但是当泰国队凭借技术优势压着中国队打的时候,当印尼队频频突破甚至获得了比韩国队更多的破门机会的时候,当伊拉克、沙特将身体与技术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并且双双打进本届亚洲杯的决赛时,观念上的落后以及国内联赛中的过于急功近利,让中国队在亚洲杯的糙哥之争中以绝对优势夺冠,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