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解经 -- 第三章 从《圣经》的立场看解经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陈终道



  
  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立场",政治性的书刊有它的政治立场,宗教性的有它的宗教立场,爱情小说有它对男女恋爱观的立场。当然《圣经》也有它的立场。从新约《圣经》引用旧约时所表现的观念,可以清楚的看出新、旧约《圣经》对属神的与属鬼的、真理与假道、善与恶,表现了一贯的立场。所以除了结构上的一贯性之外,这种立场的一贯的观念,也是很有力的证据,证明新、旧约《圣经》的完整性。

  一、对于敌对神者

  《圣经》把一切属魔鬼的、敌挡神的、宗教的或政治的,不论古今中外……都看作是同一阵营的。例如:



例解22:主耶稣的看法

  太廿三35-36--"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亚伯是亚当的儿子,因信献祭蒙神悦纳,而被不信的该隐所杀(来十一4;约壹三12)。撒迦利亚是犹大王约阿施时代的祭司,因忠告"众民"而被约阿施王和当时"众民"在神殿中用石头打死(代下廿四20-22)。这两个人,一个是远在亚伯拉罕还未蒙拣选之前,是全人类的始祖亚当的儿子。另一个是远在亚伯拉罕蒙拣选之后的列王时代的祭司,代表了五经和历史中,一切因忠于所信的神而被无辜任杀的人。但注意主耶稣怎样把这两个人的受害归并在当时的世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主耶稣怎样能把古时代的人所犯的罪,归到他那个世代?《圣经》明说:"惟有犯罪的,他必死亡,儿子必不但当父亲的罪孽,父亲也不担当儿子的罪孽,义人的善果必归自己,恶人的恶报也必归自己。"(结十八20)怎么主耶稣竟把整个世代的人的罪,归到另一个世代去?

  可见在主耶稣的观念中,认为五经和历史里所有悖逆神、抵挡主的罪,都跟新约时代中敌挡神的人之罪是同类的。因为按人对神悖逆和犯罪方面来说,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什么"新世代",从来就是同一世代的。犯罪的方式虽有不同,却是殊途同归。按犯罪的本质来说,都是出于同一根源的。所以都要"归到这世代",就是都要和这世代受同样刑罚和结局的意思。

  所以,主耶稣看古时敌挡神的人,虽在方式上有不同,其敌对神之特性则从来没有什么不同的。我们查考《圣经》,当留意基督和使徒们怎样领会《圣经》。



例解23:敌挡摩西与敌挡真道

  提后三7-8--"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从前雅尼和佯庇怎样敌挡摩西,这等人也怎样敌挡真道。他们的心地坏了,在真道上是可废弃的。"

  雅尼、佯庇,对照出埃及记七章22节,八章7节,可知就是那两个用邪术模仿神借摩西所降的第一、二灾的术士。他们在法老跟前行邪术,是要拦阻法老让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但使徒保罗却把他们跟使徒时代那些"有敬虔外貌却背了敬虔实意"的假师傅,相提并论。

  提后三9--"然而他们不能再这样敌挡,因为他们的愚昧必在众人面前显露出来,象那二人一样。"

  这更清楚的显示在保罗的观念中,看古时敌挡神的那两个术士,和他当时代敌挡真理的假师傅,都是"同路人"。并且古代神的百姓和神仆,与保罗时代的百姓和神仆,所面对的仇敌同一根源,使徒也领会作是出于同一的黑暗势力。



例解24:从前的假先知与将来的假师傅

  彼后二1--"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的灭亡。"

  "从前百姓中的假先知"是指旧约历史中出现的假先知。本章下文15-16节所提的巴兰,正是其中之一。"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是指新约时代信徒会遇到的假师傅。使徒彼得把旧约的假先知和新约时代的假师傅看作是同一阵营的人。从前的百姓和现在的信徒,都受到相同的敌人的诱惑,同有两个相对的阵营。



例解25:该隐是属恶者的

  约壹三8、12--"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不可象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

  使徒约翰明说该隐是属那恶者的,并把他作犯罪而属魔鬼之人的实例,警戒信徒。虽然该隐是古时的不信者,却与现今一切"犯罪的"同属那恶者(约壹五19)。不同的人物却属于相同的主人。



例解26:撒但一会的人

  启二9--"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在约翰所写的约翰福音和启示录,也都明记主耶稣把一切不信的犹太人看作属魔鬼或"属撒但一会"的人。犹太人按肉身不是神的选民么?但不信的犹太人跟不信的外邦人一样,是魔鬼的儿女。"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我们一向都认为犹太人是神的百姓,因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曾与神立约,而立约的记号,就是他们所有的男丁生下来第八天要受割礼(创十六11-14)。可是新约的使徒却为我们解明了,不是单在肉身上受了割礼的,就是神的选民。必须在心灵上因信而受了属灵的割礼的才是真以色列人(罗二28-29)。所以约翰与主耶稣一样,把不信的犹太人看作是撒但一会的人。



例解27:以诺的预言

  犹11--"他们有祸了,因为走了该隐的道路,又为利往巴兰的错谬里直奔,并在可拉的背叛中灭亡了。"

  犹14-15--"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豫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

  受感写犹大书的犹大,指明当时有些人把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之机会(犹4),善于毁谤,象没有灵性的畜类(犹10)的假师傅,所走的正是旧约《圣经》所记该隐所走的路。若对照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引用该隐的例子看来,约翰既明指该隐是属恶者的(约壹三12),当然这些假师傅也是属恶者的了。

  另一方面,犹大又跟彼得和约翰一样,都把旧约的假先知巴兰(注意:书十三22)跟当时的假师傅同列(彼后二15;启二14)。所以按《圣经》看来,新、旧约背逆神的人,都是同一阵营的人。(参)



  二、对有信心的人

  《圣经》不但把所有不信神的人看作同路人,又把各时代中有信心顺从神的人,看作同一阵营的人。这种"观念"显明新、旧约《圣经》的一贯和完整性。例如主耶稣对犹太人论到在天国里坐席时说:



例解28:主耶稣所说的天国里

  太八11--"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以色列人的祖宗,那些"从东从西"将会来同他一同坐席的人,是外邦各国中有信心的人。注意本节是主耶稣在称赞一位罗马百夫长的信心中插入的一句责备犹太人不信的话。从上下文看,主耶稣显然把一切有信心的人放在一边,又把不信的人(包括犹太人)放在另一边。信的人与亚伯拉罕一同坐席,不信的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哀哭切齿。信的,虽然按肉身是外邦人,还是与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一同坐席;不信的,虽然按肉身是犹太人,还是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外边黑暗的地方即哀哭切齿的灭亡处(参太十三41-42、49-50)。



例解29:使徒保罗所说的信心之父

  犹太人一直都以为只有他们这些在肉身上受过割礼的人,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神的百姓。保罗却完全否定了他们这种观念,说:

  罗四11-12--"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算为义。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并且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的人。"

  使徒保罗,把亚伯拉罕看作是一切按照亚伯拉罕信心之踪迹而信的人的祖宗。又把一切有信心的人,看作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不分受割礼的犹太人,或是未受割礼的外邦人,对神的救恩有同样信心的,就都是属神一边的人。不论新、旧约的人都是一样的(见上例及下例),和主耶稣的观念相同。



例解30:七千人与"余数"

  罗十一4-5--"神的回话是怎样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

  以色列王亚哈,听从王后耶洗别的话,逼害神的众先知,许多神的仆人都隐藏起来。唯独以利亚大胆独自向巴力先知挑战,并怒责亚哈王。其实除了以利亚之外,还有七千个神仆蒙神保守。

  使徒保罗引述这件事时,把那时代的七千人,与保罗时代向神忠心的少数人看作同一类人。以色列王亚哈时代那七千个不向巴力屈膝的人(王上十九15- 18),使徒把他们与"如今"蒙受恩典的少数有信心的犹太人--"余数"(罗十一5、7)相比,看作是同站一边的人。《圣经》一再的显示,新、旧约有信心的人都是同一立场的人。



例解31:使徒彼得所说的撒拉女儿

  彼前三5-6--"因为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彼得在劝勉基督徒夫妇相待时,把当时信主的姊妹算作是有信心的撒拉的"女儿",也就是有信心的亚伯位罕的子孙了。彼得把当时的信徒与古时的撒拉,看作是同一属灵系统的。

  注意:彼得前书的受书人,主要是以外邦信徒为对象,因为:

  ①彼前一1--所提的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都是外邦地区。

  ②彼前一18-19--暗示这些信徒的祖宗是拜偶象的(传流虚妄的行为和倚靠金银等物)。

  ③彼前二5-8--引用旧约诗篇一一八篇22节,指明受书人是属于有信心而以基督为他们的磐石的人。但犹太人却因不信,基督就成了他们的绊脚石。按新约几处经文的引用,"绊脚石"都是用在不信的犹太人身上(太廿一42;可十二10;徒四11)

  ④彼前二10--"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显然是引用何西阿书一章9-10节的话,指外邦人蒙怜悯说的。而这"你们"正是当时的受书人。

  所以,彼得把外邦信徒称为撒拉的女儿,证明他的观念中,旧约有信心的人与新约中信主的妇女,同是神所喜悦的人。



例解32 :古今圣徒同蒙应许

  来十一39-40--"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看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豫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注意:这里的"我们"指使徒时代稍后的信徒。"他们"指使徒时代已经去世的信徒和他们以前的旧约信徒。"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指上节的"应许",也就是关乎神的救恩之应许。(详参拙作《新约书信读经讲义》第八册《希伯来书讲义》)

  这章经文把旧约从亚伯开始直到使徒时代的信心伟人,全都连贯在一条阵线上。他们都有共同的信心和盼望,面对共同的仇敌,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争战。并显示整本新、旧约《圣经》,就是记载他们怎样用信心仰望神所要赐下的那一位救赎主,和他们怎样得神所应许的福分。

  所以希伯来书十一章不但显示古今信徒的共同信心,也显示了新、旧约《圣经》同一立场的一贯性。



例解33:以利亚与我们

  雅五16-18--"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雅各劝信徒凭信心祷告时说,先知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跟保罗把以利亚时代不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比作当时少数有信心的犹太信徒,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在此雅各说明了:

  ①旧约有信心的以利亚跟"我们"所祷告的是同一位神。

  ②是同被算为"义人"

  ③我们的祷告可以同样有功效。

  ④是同样借信心而蒙恩。

  由此可见,雅各也是把新、旧约有信心的人,看成是同一阵线的人。



例解34:与世俗有别

  综合以上的讨论,可见新、旧约《圣经》都有同一的信仰立场。如果基督徒不讲究信仰立场,那就违背了全《圣经》的一贯观念了。在神看来,在信仰上那一边都不站的人,就是站在撒但一边的人。只有选择站在基督一边的人,才是站在神一边的人。

  从旧约的众先知,新约的众使徒,以及主耶稣的言论,所表现的观念,显然把新、旧约敌挡神的人,看为同属魔鬼的人。照样,新、旧约中信靠神的人,也都看作同是属神的人。可见《圣经》新、旧约全书,在信仰的立场上是一贯性的。

  照这原理,《圣经》要求信徒与世人有分别(林后六14-18)。主耶稣为门徒所作最后祷告中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又说:"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约十七16、19)

  雅各也说:"……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么??"(雅四4)。但这些重要的经文,都被新潮福音的人看为落伍与不合潮流。并且他们排挤照这样教训实行的人,说他们是自显清高,狭窄而守旧。真正的原因是:

  ①他们更喜欢作个受世界与教会两方面都欢迎的人。

  ②他们无法划分属世界与属神两种立场的界线。让我们看主耶稣怎样说:

  约十五18-19--"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③他不轻看税吏和娟妓,曾与有五个丈夫的撒玛利亚妇人谈道,却没有任何轻浮的举动。他使猖妓与税吏变成神的儿女,自己却丝毫没有沾上他们的气质。

  ④他也常接受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的邀请,到他们家里吃饭,却从不借此攀上交情,以减少工作的阻力。就算在筵席之间,他仍保持他的正直,不徇情面的德性。更不会染上些微伪善、虚荣的气息,甚至就在筵席问指出他们内心的恶意(路七36-50)。

  ⑤他与象尼哥底母那样的官长交往,从不凭此种交情取得任何好处。他虽然没有"枕头的地方",却又是众人所敬重的"先知"从未贪图受"优待"。收丁税的人来收税时,他吩咐彼得去钓鱼从鱼口得钱上税,不要绊跌他们(太十七27)。

  ③他自己与神常亲近,却也平易近人。他不争竟、不喧嚷,街上没有人听见他的声音。他从不羡慕那些将佩戴经文作宽了,站在十字路口祷告的人,引致许多人注目。他虽然曾对"几万人"讲道(路十二1),却也带着十二个门徒,冒着大风浪去拯救两个被群鬼所附的可怜人(可四35-41,五1-20)。

  ⑦他不是不与潮流接触,却从不随波逐流。当世人爱靠近他到一个程度,甚至要强迫他作王时,他却上山祷告(约六15)。

  潮流最可怕之处,就是它静悄悄地、不知不觉中,便会把一切靠近它的都淹没吞噬了去。不少基督徒为着要赶上潮流,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潮流带到与神对立的方向去了!基督徒们,对于任何潮流,应经常保持警觉,保持距离。

  "看哪,我来象贼一样。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启十六15)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