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真是贵族后代。他问我:“你是哪里人?” (出租车系列5)
颐和园是我这次6天短期探京的重点之重点。那里有很多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那天,一大早,我一个人就到了颐和园,初秋的景色美不胜收。沿着昆明湖往17孔桥走,亭台楼阁,缤纷秋叶,白塔蓝波。。。美哉!不知不觉,2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因还惦记着去北京大学,我才恋恋不舍地出了颐和园。
从一个靠近知春亭的偏门出来,我还沉浸在回忆中,便被2个出租车司机叫回了现实中:“要车吗?”
我条件反射地回答:“要。”
2人同声问:“去哪?”
我说:“北大。”
那俩儿人把头扭开,不再理我。
我正在那犯傻哪,一个声音从一辆车里的传了出来:“是去北大吗?我去。”十足的老北京人口音。
那是个留着大背头的中年男人。他的眼睛透出几分沧桑和诗人的清高。我看他是挺可靠利索的一个人,便上了他的车。
我还没太坐稳,他就开口说话了:“你是留学的?在北大学中文呀?”
我常被问类似的问题,我立即拨乱反正,把我在美国藏起来的北京腔开到最大程度:“没诶诶有。我是咱北京人。”
他笑了:“北京出生?在外国长大?”
我也笑了:“北京生,北京长。跟您一样,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这时,他脸上露出一点儿傲然的表情:“不会吧?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几天都碰不上一个。”
我让他给说糊涂了:“您说吧,我不是北京人会是哪儿的人?”
他问我:“你父母亲是北京人吗?”
我说:“不是。”
他一付得胜了的得意表情:“那不结了。你这种的,算不上北京人。”
有意思,我忙问他:“那您哪?您算吗?”
他说:“我当然算了。我们家在北京都住了5-6代了。”
这话有点儿社会意义。我忙顺着藤摸瓜:“您说吧,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理直气壮地说他就是北京人?”
师傅也不含糊,显然,他以前跟人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我看呀,打清朝起,祖先就在北京这地界儿混的主儿,那才算得上北京人。”
我的妈呀!那么严格的审查标准!
我穷追猛问:“干嘛要那么长的时间哪?”
他有他的道理:“人的习惯是好几代人那来的。比方说,你妈是南方人,你就再怎么北京生,北京长,你还是半个南方人。”
他说的也有道理,我们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
想通了,我没跟他较劲儿,还干脆让他彻底满足一下:“您家是在旗的吧?”
他犹豫了一下,点头承认了:“都没用。还不是得辛辛苦苦干活儿。我没别的本事,也做过别的生意,不是赔本儿,就是被骗。现在,开出租车,一个月挣3000多块钱,过个本分日子够了。”
等到了北大西门,表上显示是11块,我掏出15块,跟他说:“师傅,谢谢您,甭找了。”
他急了:“这不行,咱这儿没这规矩。你这儿又没有多远。”他找给我4块钱。清高的一个人。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俩的谈话,非但没有随着时间让我淡忘,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就象路途中,你无意间按下的一个镜头,那是一个瞬间即逝的景象,但你回家越看越觉得有味道,有意义。。。
我是哪里人?
在美国我们常被人问这个问题,连我们美国生美国长的孩子,也被人问这个问题。没想到,在我心灵的故乡,我还是被更早的驻民划作外乡人,可是,当我回到父母亲的祖籍,人家同样不认同我是他们的一员,不用说别的,我学他们的口音说话,他们就老笑,不把我当真。
我是哪里人?我什么时候,可以理直气壮,毫无争议地把一个地方当成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