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中国制造”是一种让全世界人又爱又恨又惊又喜的特殊产品,它们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民营经济在各种经济成分的包围中顽强突围,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市场,唯独有的就是便宜的劳动力。靠这样的便宜的劳动力,他们生产出世界上最便宜的产品,最后冲向世界。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劳动力的竞争能力。我在年轻时候看到过这样的事实:浙江某个农户,想要买一个注塑机生产塑料产品。别人(国营或者集体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买新的,他买二手的;别人运设备走陆路,他为省钱走水路;别人建一个厂房安放设备,他在住宅前面空地上搭建一个避雨的棚子里安放设备;别人招聘和培训工人,他让老婆和8岁的儿子跟自己一起学习;别人工作8小时,他是24小时,吃饭时候都让8岁儿子帮助看管着机器;别人用新料,他用旧料;……。这样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会不便宜呢?
便宜的产品在走向世界以后,便成为双刃剑而暴露它的负面。一种很有“中国制造”特点的理念也由此产生:一个台湾皮鞋销售商向温州的皮鞋生产商说,你能够生产10元以内的皮鞋吗?温州人说可以埃到时候温州人拿出了样品,漂亮的没法说,台湾人简直不相信这样的皮鞋会不到10元,仔细拆开,原来是纸做的。温州人则很坦然:对温州人来说,什么样的价格的产品都能够生产,你是皮鞋商人,你应该知道10元钱的皮鞋不会是皮的。
也许是笑话,但是充满哲理。中国民营经济在突围的过程里,很象《亮剑》里的八路军:在所有的军事法则里,生存第一是最重要的。民营经济依靠便宜劳动力这样一个法宝,为自己的产品世界化,为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节省了多少美元,当然,过度的便宜害了他们自己。
但我知道的是,许多美国商人一边对“中国制造”骂不绝口,但是在私下,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制造产品惊人的低价格,他们对“中国制造”青睐的程度甚至超过我们中国人。我有几位这样的美国朋友,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范围里很难在短时间里有国家会超越会取代它,因此,充分利用“中国制造”是一种战略选择。
大家知道现在网上销售一种PPG衬衫,是一些美国人想出来的模式。他们直接把公司建立在上海,衬衫的生产企业就选择在江浙一带的“中国制造”衬衫基地。美国商人又很清楚“中国制造”的弱点,把产品的设计选择在美国,对产品的面料,颜色都规定的极为严格。他们把销售的传呼中心外包给菲律宾(有廉价的英语人才),把物流外包给美国的联邦快递(联邦快递因为PPG每天极大的销售量而给予了极优惠的价格),而“制造”一定是外包给中国的。PPG现在每天的销量是100万元以上,而市场仅仅是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和美国、日本的部分城市。他们惊呼世界市场之大,在美国巡回融资的时候,一片叫好的声音。
我以为,PPG也可能是个别的,我认识的朋友告诉我,在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一带,美国人租借了那里的大量厂房做仓库,储备“中国制造”的鞋子,衣服,椅子,杯子等。他随便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一家网络销售马克杯的公司,在中国几个瓷都大量生产和运来白胚的马克瓷杯,集中在上海的仓库里,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转印机器。他们的设计队伍在美国,并且每天在美国和欧洲的网络上公布最新设计。客户只要下订单,他们就开动转印机,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来并且运送出去,连“中国制造”的工厂也无法复制。
一边骂,一边爱,一边分析,一边为自己所用,甚至搬到中国来,在“中国制造”的生产基地来利用这样的基地资源,这就是求实的美国商人对“中国制造”的态度和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