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07年 重阳
农历 二零零七年九月初九 丁亥 猪
公历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重阳
为方便朋友们,先给以下内容来一个[目录]∶
一,九九艳阳天YOUTUBE
二,重阳节来源
三,重阳节食品
四,重阳节习俗
五,重阳节的传说
六,各地独特的习俗
七,附注
八,网上登高游戏
九,网上赏菊
十,重阳诗选
开篇之前,先来一个[柳堡的故事]之---九九艳阳天
为顾及广大上班中的朋友,特此用YOUTUBE画面,想听的就点开始键,不能听的就看图文吧∶)
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按照《易经》所述,"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是为"重九",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描述,我们可知远於战国时代已有"重阳"的称谓。根据文献记载,西汉初年的宫廷已有过重阳的风尚──相传刘邦死後,宫中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外,下嫁扶风平民段儒为妻,曾对别人讲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有饮菊花酒、吃蓬饵(即重阳糕)和带茱萸等祈求长寿的习俗。历经魏晋南北朝,重阳节成为一个很受重视的节日,至唐更被皇室确立为正式的节日。
此後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和射虎等种种习俗,历代相沿且延续至今。重阳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保存著历史上的各种习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节日。
每至九月初九,秋风送爽,人们纷纷出门远吹,登高望远。
三,
饮菊花酒
菊花盛放於秋季,经霜耐寒,有却风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古时有饮菊花酒成仙的传说,菊花向被视为寓意长寿的吉祥物。根据古籍的记载,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俗最迟於西汉已成定俗,并且多与重阳登高、赏菊等习俗紧密相连。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阳节酿制,第二年重阳始熟而饮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古称"蓬饵"。据说它源自秋粮收割後的岁时饮食风俗"尝新",後来发展成一种应节食品。它以面粉、米粉(江米和黄米)、小米和豆等为原料,再加上枣蒸制而成。从唐朝起,重阳糕上要用竹签插重阳旗,这种小旗以五色纸缕为花纹,中嵌"令"字,取吉庆之意。重阳吃糕,也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有步步高升、前途光明的意思。
其後重阳糕更衍生出众多品种,名目繁多,如配以梨、橙和玉榴等不同果料的"春兰秋菊";以栗黄、银杏和松子肉为佐料并捏成狮子面目的"狮蛮糕";也有於糕上置小鹿子数枚,与"福禄寿"中的"禄"谐音的"食禄糕"。
重阳食蟹和羊肉
糕点毕竟只是点心,过佳节总得吃些美味佳肴。重阳节期间正值是中国江南沿海蟹肥鱼美之时,吃蟹便成为当地过节的一大乐事;与此同时,秋天正是羊儿肥壮的时节,羊肉性暖,能却寒,重阳节吃羊肉很自然地成为中国江北和塞外的习俗,再说"羊"和"阳"正好同音,重阳吃"羊",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蟹是中国江南沿海重阳节重要的菜肴之一
重阳食兔肝
这是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辽族(即契丹)的饮食习俗。古时候,每到重阳节,辽族君主总要率臣属部族举行射虎活动,规定射中少者要宴请丰富的"重九宴",这也许是对骑射的激励和考查吧!射虎活动完毕後,会在高地立起帐幕,共饮菊花酒,同时吃鹿舌酱拌和的鲜嫩的兔肝片。
四,
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桓景登高的故事了。事实上,古人认为"九"为数之极, 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位,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必然会有灾难降临,因此最好登高避灾。其实古人重阳登高,原是一项有益於身心的郊游活动──九月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登山环顾,满目青翠之中,夹杂著点点红叶,山风送爽,飘送著阵阵清香,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佩戴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属茴香科亚乔木,它的根、睫、叶和种子均可入药,制成药或茱萸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腹痛、吐泻、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症;其叶还可治霍乱,根部可杀虫。如把茱萸放在身上可避蚊虫叮咬,所以古人说,佩戴茱萸可"增年益寿,除患害也"。
拉丁文∶Fructus Evodiae
英文∶Medicinal Evodia Fruit
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
重阳赏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菊花的国家。欣赏菊花是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一大乐事。中国晋朝大诗人陶渊明的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传诵千古。宋朝学者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列举了"九月重阳"赏菊的诸种芳名,如黄白色的"万龄菊"、粉红色的"桃花菊"、白而檀心的"木香菊"、黄色而圆的"金铃菊"、纯白而大的"喜容菊"等等。宋朝开封由於菊花品种的繁多,甚至连旅店都用菊花杂起了一座座"花门";明清之後,中国各地在重阳节前後都要举行盛大的菊花大会,"万菊竞艳,菊龙欲飞",人们倾城出动,以至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重阳游乐
重阳节也是古代中国人开展骑射活动的大好时机。南北朝时,朝廷规定,每年重阳,人们必须骑马射箭,并将它列入武举应试科目。唐朝,朝廷允许五品以上官员在重阳时齐集於玄武门,练习骑射。至於民间喜好的放风筝活动,更呈现了放去灾邪、除去晦气的心理寄托。
在江南等地还有在重阳节悬五色旗的习俗,旗纸为宣纸或连史纸,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不等,旗的边缘镶有纸质流苏,旗上所绘内容多为古代传说故事,如"八仙过海"、"三国故事"、"精忠岳传"、或"二十四孝"等,大街小巷一片旗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参观者人数众多,像元宵观灯一样热闹。
五,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後,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於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於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於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著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著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後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後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位於河南省上蔡县的桓景九九登高处,相传重阳节发源於此
六,
[各地独特的习俗]
各地过重阳节的风俗,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麽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麽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後,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麴》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後置於蒸笼於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著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七,
[[注∶]]
茱萸又名“艾子”、“越椒”,味道辛辣浓烈,据《本草纲目》记载,茱萸具有润肝燥脾、除湿解郁和去疾杀虫等功用,古人亦相信配戴茱萸除了能防蚊虫叮咬外,亦能灾避邪,故有“避邪翁”之称;亦因人们多於重阳配戴茱萸枝叶为习俗,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重阳节菊花酒的制法见於《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後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言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睫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以除不祥。”
八,
[[网上登高∶]]
看得眼累了?哈哈~~来玩个游戏吧∶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如果你不方便出游,那就进入网上登高吧——
九,
[[网上赏菊∶]]
十,
重阳诗选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登高(选段)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 日 作
(唐)王缟
莫将边地比京都,
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
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
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
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
(唐)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
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
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
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
居高岂忘危。
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
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今日几花开?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
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
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
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
何处望京华。
醉 花 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
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
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以上资料搜集自多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