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之襄(1880.12-1972.6)字赞亭,南宫县西唐苏村人,徐冰之长兄。
青年时期留学日本,毕业于东部帝国大学德法科。
回国后,曾任(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参事督办、天津市政府秘书长等职。
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实业,研究法律和文史。
初在唐山创办德顺隆瓷器厂,又在天津创办生生纺织厂,所产线毯等是当时同行业最优等的产品,不仅销售全国,而且出口南洋各国。
后又在北京创建首家啤酒厂、永兴纸行、北京信诚银行等。对于发展民族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邢之襄在法律界有较高的声望,朋友遍及华北地区各司法部门,日本侵略军投资后,国家专聘他协助北京高级法院院长邓哲熙安置接收华北地区所属司法部门。
建国后,司法界干部皆尊称其为前辈。
为和平解放北平,保护这一文化古城,邢之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傅作义之间的谈判,往返调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邢之襄尤爱藏书,北京厂肆书估的珍贵古籍多归其收藏。
建国后,被周恩来总理荐为中央文史馆馆馆员,后调任北京文史馆馆长,与毛泽东主席的教师徐特立共职一处。
——————
邢西萍
即徐冰。1903-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原名邢萍舟,笔名西萍。河北南宫人。
青年时代在上海读书,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3年赴德国留学。1924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德国积极参加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爱国活动,与朱德等被德国当局逮捕。不久被驱逐出德国,转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回国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秘书处任翻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此后曾担任过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共党团书记,并在中共中央职工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
1931年6月与浦化人从中央机关转移出大批党的文件资料,避免了向忠发被捕叛变后的损失。
1932年秋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坚贞不屈,严守机密,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933年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到北平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曾编辑《世界论坛》、《中外论坛》等进步刊物,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1935年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在太原、北平组织华北救亡会、北平文化救亡会、华北民众救亡会等。同年冬参与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1936年西安事变后,参加营救北平草岚子监狱中大批在押的党员干部工作。
1937年初到延安,4月出席中共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代表北方局做工作报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解放社编辑,参与编辑《解放》周刊、《新中华报》与成仿吾等合译过《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939年到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宣传委员会秘书兼文化组组长,积极开展对文化界的团结争取活动,是周恩来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得力助手。
1944年11月任中共中央重庆工作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顾问、中共山东潍坊市委书记、济南市副市长。
1949年参加和平解放北平的接管谈判工作,担任北平市副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等。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
1972年3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79年8月27日,党和国家为其平反昭雪,肯定他是“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