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解放军为什么安葬国民党军中将孙殿英在武安
解放军为什么安葬国民党军中将孙殿英在武安
顽固不化 垂死挣扎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孙殿英的部队被国民党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调往平汉线新乡至安阳间牵制八路军。这段时间,孙殿英勾结国民党控制运输飞机的要员,大做黄金买卖,发了一笔大财。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全面进入解放战争阶段。这时,孙殿英部又被改编为第三纵队,进驻汤阴。尔后,孙殿英一面抓民夫,拆民房,构筑工事;一面积极协助县党政当局训练地方武装,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46年冬,孙殿英奉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旨意,狂言要“鲸吞汤阴,占领林县城,威慑太行山”。并于10月24日,集结5000兵力,分两路向汤阴西部解放区发起进攻。
1947年3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解放了黄河以北至汲县城,平汉铁路以东广大地区,挥师北进。4月3日,太行五军分区部队攻克淇县城,又连克回隆、楚旺、宜沟、鹤壁等十处据点,并彻底破坏了汲县至安阳的平汉铁路,全部扫清了汤阴城的外围据点,解放军主力迅速向汤阴城集结,全面包围了汤阴城。
蒋介石得知汤阴被围后,急令王仲廉率部从新乡出发,沿平汉线东侧前来援汤。在解放军的英勇堵击下,援汤失败。13日,王仲廉重新组织兵力,复率部分三路北上援汤。17日,解放军主力从两面夹击,迅速插入敌后,将援军分割包围,解放军以营为单位直捣敌群,迫其建制混乱,指挥失灵,各个围歼,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战斗,解放军击毙援军4000余人,俘获援军9000余人。遭此打击后,王仲廉率残部退回新乡,不敢轻举妄动。围歼王仲廉援军的战斗结束后,解放军主力立即回师汤阴,这时,汤阴已是一座孤城。
为了给孙殿英立功自新的机会,解放军在围城前对孙殿英做了不少说服教育工作。多次给他写信,劝其弃暗投明。但孙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决心与解放军为敌,继续进行垂死挣扎。
4月30日,解放军攻城部队指挥部下达了攻城命令,当晚20时,解放军打响了夺取城壕前沿阵地的战斗。5月1日18时30分,解放军总攻汤阴城开始。在解放军凌厉的攻势下,城内守敌彻底溃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经6小时激战,汤阴城内守敌大部被歼。
孙殿英见大势已去,慌忙率残部钻入早已准备好的地道,企图夺路潜逃。解放军跟踪追击,在城东南角将其团团围住。孙殿英连续三次突围,均被击退。此时,四面八方“缴枪不杀”、“不要替孙殿英送死”的喊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喊声,抵抗的枪声渐渐稀疏了。孙殿英日暮途穷,惊恐万状。2日拂晓,孙殿英颓丧地对副司令说:“投降吧,不中用了。”随后,他周围的随从副官、参谋长们向外喊话:“请别打了,我们缴枪。”至此,孙殿英率领的第三纵队全军覆灭,孙殿英等人被解放军生俘。
不忘旧情 以诚待之
孙部覆灭后,孙殿英被活捉的消息迅速传开。战士们恨得咬牙切齿,个个怒发冲冠,恨不能把他即刻剁成肉泥。经部队首长三番五次劝阻,战士们仍不能放过他。为了给阵亡的将士报仇,为了给受害人出气,战士们拿出所有的步枪,全部装上刺刀,架成数百米长的刺刀交叉人字阵,让孙殿英从这头钻进,从另一头钻出。当孙殿英从刺刀阵出来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殿英被押到司令部后,刘伯承司令员亲手给他松绑。刘伯承司令员说,抗战时,孙殿英是一个军长,在八路军129师惩罚国民党顽固派时,他曾让过路,热情地请首长吃过饭,以后又主动送给八路军一些枪支。虽然孙殿英现在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但他过去曾经帮助过我们,我们应不忘旧情,以诚心待之。
刘伯承接着说:“我和邓政委还要请孙殿英吃顿饭,招待他一下。”随即,李达参谋长亲自准备了这顿饭。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孙殿英非常激动,一再感谢解放军的不杀之恩。
当把孙殿英等战俘押往后方武安时,刘伯承一再叮嘱保卫处长张之轩,“这一带情况复杂,搞不好,半路上会被人劫了去。押送他们时,你要亲自去。一定保证安全,不能出事!遵照刘伯承的指示,一路小心,才把孙殿英等战俘安全押送到目的地——位于武安县牛头村的晋冀鲁豫军法处。
孙殿英被押送到军法处后,受到特别宽待,解放军把他安排到村民肖连全家,独人独院,并派专人照顾。
患上烟后痢 病死武安县
由于孙殿英感到彻底失败,精神沮丧,整日抑郁寡欢,加上他吸食鸦片几十年,患上了当时属不治之症的烟后痢,对自己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尽管如此,军法处的解放军战士为了挽救他,一方面对他进行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不惜重金到蒋管区买来鸦片,采取逐步减量的办法,使孙殿英几十年的鸦片瘾戒除。在解放军战士宽大为怀的教育下,孙殿英逐步恢复人性,表示悔过。但终因中毒太深,鸦片毒素扩散,不可救药,于1948年2月病重死在武安县牛头村。
孙殿英死后,解放军战士和牛头村村民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用9块柏木为其做了棺材,将其葬在该村后江沟南崖根,并立碑标示,碑上刻有“孙魁元之墓”。文革期间,牛头村村民在建戏院时,将此碑拉到工地,做了一块建筑材料。后来,村民又将该碑取下,放置在戏院舞台前。受日晒雨淋、自然风化和人为因素等影响,碑面已经变得模模糊糊,但碑上字迹隐约可见。
就这样,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军阀孙殿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永久归宿。
摘自《文史精华》孟庆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