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8, 2007
最近文学城上众网友对几位叱诧风云,功底深厚的网友健康的挂念和祝福而演绎成的文字,成为城内一时的佳话。很多网友都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和深厚的祝福,希望能够以精神的鼓励激励这几位困苦中挣扎的网友的斗志而继续奋战下去。当然也有网友说,让他们悄悄休息,按照上帝的旨意,静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途吧-因为生者的鼓励也许不能够给予要走的人的苦痛有任何的改变。这种想法无疑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易经上说的, 顺天道之循环,时也命也。
我想,当事人在这个时候也许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了—如果他们需要静寂,他们自然会得到;如果他们需要鼓励,这些网友的心底话对他们就是上帝的声音。
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几年前跑马拉松的经历让我亲身体验到—在困苦中奋斗挣扎的人,任何鼓励,甚至有时候外人认为不切实际的鼓励都会极大地,更多的是积极地影响着自己。没有亲身跑过马拉松的人也许不可能想象得出那最后的五英里的路途是多么的艰辛,似乎每一步都是那么的需要每一丝早已不存在的能量来驱动自己已经散了架的沉重的躯体,继续向前跑—可幸的是,我有路边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充满激情的鼓励--“You can do it! Come on!”, “You are getting there! You will make it for yourself!” ,如此种种。。。这些陌生人的鼓励,对当时正在进与退之间争斗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注注强心剂,使我在最后的关头能够坚持下来, 跑完我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没有他们的鼓励,甚至观看,我能不能跑完全程?回头一想,也许可能, 不过更可能的是我会选择走完最后的旅途,而不是跑!
我们能做的, 就是贡献自己认为最切实的帮助,让当事人来自己做选择—有人选择沉默,给病者最大安静,安详地度过余生;更多的人选择鼓励,希望这还不是他的时辰。无论如何,我相信爱心都在每一个网友自己的决定之中,内心动了,慈悲和挚爱也就产生了,网友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就有一些不同了。。。
每一次关于生死的讨论除了让人觉得生命的无奈,无助和不可预料的短暂以外,都会让人对时间重新认识—与时间这个飞奔的健将赛跑,我能够取得胜利吗?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我们感叹的时候,时间却像一个铁石心肠的已经离去的情人,不想也没有听到我们的叹息,还在继续向前飞奔。任何美丽的容颜,任何征服者的功绩,都会与时间的赛跑中化为尘土。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赢得与时间的赛跑, 唯有美德和记忆了。。。
大家都听过那个小学生的笑话--
Teacher: Who can tell the class something about those greatest men and heroes ever lived? Would you like to try, Jack?
Jack: Yes. They are all dead!
童言虽然无忌,这个小学生难道不是在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一件真理么?
时间和距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时间就是距离,距离等于时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时间的距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已经近15年没有带过任何手表了,因为我无论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有办法看到时间,电脑,手机,Radio 和 TV,甚至MP3。日子久了, 连我自己都可以相当准确地估计的时间了。可是时间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时间和距离到底有什么关系?
昨天晚上又翻开书,继续和女儿回到十七世纪的英国游历,给她,也给自己上一堂关于时间的课,看看这个没有色彩的时间,是如何被人类插上了翅膀!那是个争夺海上控制权的时代,世界航海业就是在那个时候因为一项出色的发明而开始兴旺发达的,人类的进程随着前进了一大步。这就是这本小书,《经度Longitude》所要演示的。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 一位全世界人民基本上不熟悉的英雄,在这个进程中的作用,居功至伟。在当时和他同时代想要解决这个航海问题的人,很多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人,如牛顿和哈雷,而约翰-哈里森没有上过任何学校。。。
课前练习题—如果你已经可以马上拿到一千两百万美元的奖金,你会不会推辞十几年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