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貌似时间不短,林林总总的事儿接二连三,可说的愿意说的不多.一般谁回了国一趟,回来后总会被问问新鲜事儿,诸如国内是否形式一派大好之类,我多半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所以这次简宁宁的问题让我很感动,因为她很正式地问我,“鸭子呢?”
北京的变化其实不用想就能知道个差不离儿,为了明年的奥运会,方方面面都在紧锣密鼓,这些也没什么可说的.待了这么些日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就只一个词儿----和谐.
我一直以为自己明白“和谐”这词儿的意思,至少字典上的意思是明白的,不过现在我很有些含糊了.谁发发善心,告诉我这“共建和谐社会”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诸如“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等等,又等等,和谐真的是建设起来的吗?
我一向觉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或者说宇宙的最高理想也是和谐,也就是说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好好儿地干自己该干的事儿,然后体会到一种水到渠成的流畅的快乐感,不堵心,不别扭,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就是---舒服!
和谐这东西最见不得假冒伪劣,掺上点儿假模假式就大煞风景,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和谐绝对不是招牌,镶银边儿烙金字儿都不成,而是心里的感觉脚上的鞋,谁有没有,哪儿有没有,自己知道.
不管我怎么迷糊,“和谐”还在努力建设中,这事儿不归我管,所以我也准备不操这份儿心了,反正我现在是见了这个词儿就不得劲儿,爱谁谁吧.
后来有一天在超市门口,有个人在兜售盗版DVD,绝对是明目张胆地,不过他的吆喝很上路子,“共建和谐社会啊,看国际大片……”,我一瞧,头一张居然是色,戒>>,不是说防盗版防得特彻底吗,怎么还有得卖?
仔细一问,说是有人自己在影院里偷拍的,而且是删节版,“那我就不要了!”那人笑着看了我一眼.
看什么看,笑什么笑,不过我自己也在笑,可乐呗.
二仙头一次到北京来出差,对北京的印象很糟糕,其中控诉的一个事儿,就是去故宫了,三大殿有两大殿在整修,什么都没瞧见,“可是居然收全额的门票!”她觉得岂有此理.
基于二仙原理,我觉得全国人民去看色,戒>>的时候,都应该只付80%的票价.哦,不对,也许只该付20%的票价,因为我听见有人说,被删节的那几个部分,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没有它们,就很难理解王佳芝的临阵变意.
真的吗? 虽然张爱玲说过什么通往女人的心要经过阴道的话,但聪明如她,必定也知道性的征服永远是双方的可能性,,单方的快乐最不持久.
我还没看过色,戒>>这片子,各类评论倒是看了不少,可惜多半都看不进去,无论是从民族大义上教导的,还是从女人与爱情上诉说的,不知怎么都觉着不靠谱,当然,我说的更不靠谱.
最琅琅上口的是从“汉奸”与“爱国”做切入点的,哼哼,我最烦的就是这类,好像不骂骂张爱玲或者王佳芝就不显得自己爱国似的.色戒>>里的暗杀与其说是爱国心的失败,不如说是人性的失败,王佳芝在放走易先生的那一刹那,她不是个地下工作者,她只是一个女人.张爱玲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不是江姐.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倘若处在王佳芝的情形下会怎么做,不过我觉着大概有100个男人当中,会有至少90个与易先生同出一辙.别问我什么证据,我说的只是作为女人的直觉,我不需要谁赞同.
男人的理智,是在正,反方向都可以应用自如的,难道不是吗?
老实说,我喜欢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但对于色,戒>>一直不太感冒,读了那么多遍也没有所谓惊心动魄的感觉,还不如我看她的小品文爱>>的感触良多.
也许是小时候曾经被洗脑,也许是张爱玲在故意使绊,王佳芝从头到尾都不象一个革命者,我并不相信有人解说的那样,是因为她太擅长伪装了.
因为故事当中有太多王佳芝的大脑独白,这些独白是深藏不露的,所以也可以说是真实的.
打牌的时候,除了想着自己的使命,她还想着自己戴着翡翠戒指是多么没面子.在店里看到那枚传说中的粉红钻戒,她的第一反应很真切,
"不是说粉红钻也是有价无市?她怔了怔,不禁如释重负.
看不出这爿店,总算替她争回了面子不然把他带到这么个破地方来---敲竹杠又不在行,小广东到上海,成了大乡里.其实马上枪声一响,眼前这一切都粉碎了,还有什么面子不面子?明知如此,心里不信,因为全神在抗拒着,第一是不敢朝这上面去想,深恐神色有异,被他看出来."
明知如此,心里不信---不信什么?因为这一段的心理描述,下一段就写的特别好,几乎是全文中最好的一段:
"她脑后有些寒飕飕的,楼下两边橱窗,中嵌玻璃门,一片晶澈,在她背后展开,就象有两层楼高的落地大窗,随时都可以爆破.一方面这小店睡沉沉的,只隐隐听见市声---战时街上不大有汽车,难得揿声喇叭.那沉酣的空气温暖的重压,象棉被捣在脸上.有半个她的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
她看错了他脸上的微笑,把有点悲哀的自我陶醉看成了爱情,所以她一直在做梦,虽然自己也恍惚地知道,但还是不甘心,因为还没有真的爱过,被爱过.
对于他来说,粉红钻戒和红粉知己几乎没有区别,一个用十一根金条可以买到,一个最终极的占有,“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两者,都在他的手掌之中.
"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
他这么安慰着自己,我倒是有些同情他了,小看女人的男人,足可以把他当作镜子来自照.
我没同情过王佳芝,尽管对很多人来说,她殉国是应该的,殉爱是可耻的,但她的选择是一时一地的,并非一生一世.
记得米兰昆德拉谈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卧轨,他认为她是一时冲动,死亡并不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忽然间的选择,这种冲动是一种内心的压抑状态,不遇到合适的情景,大多会继续压抑在心里,而一旦碰上某个火花的刺激,它就会燎原.
我觉得王佳芝也是,她的生命紧张而匮乏,对于爱的渴望是她最大的压抑,她未必真的那么爱易先生,只怕第二天她就会决定继续暗杀他了,如果有第二天的话.然而一枚钻戒,六克拉,粉红色,有价无市的钻戒,在灵魂的某个地方给了她心中最脆弱的一点以致命的一击,从此,万劫不复.
也因为这个原因,绝对不能说女人为了一枚钻戒就会卖国,至少王佳芝不是的,我知道另有一位---慈禧太后.
我也没同情过张爱玲,虽然很惋惜她的才华枯萎得太早,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一个人的杰作是二十岁写出来,还是八十岁写出来,究竟有什么不同? 才尽也好,情竭也罢,那是她的人生,她自己安排,自己作主,至少她是写过了,而且还写得真好.
有些女人,或者有些人,他们的际遇再传奇再曲折,也让我想不到同情,同情对我来说,始终有一种判别的味道,似乎在肯定甚或否定他们的人生,而有些人并不在此列.
为什么呢? 他们多少算得是悬崖撒手,自肯承当,无可辩解,无可诉说.
乱世总是成就英雄和奸雄,而爱情,如果它存在的话,它则为乱世锦上添花,开过,美丽过,然后就凋零了.摧残它的,永远是人心灵深处的风暴.
这一切往往不是用“自私”便能够解释得清楚的.
我对李安的片子还是很期待的,一定要看全本,切,干吗弄得象看全本的金瓶梅>>似的,再说我从来不觉得金瓶梅>>删掉了那些色情描写便减弱了它的味道,它毕竟是世情小说,而不是单纯的情欲小说.只是人为的某些删减比较讨厌,凭什么啊?洁本也没听说让谁变了柳下惠,反而心里直痒痒,说起来脸上都会带着酷似那个卖盗版碟的家伙的微笑,切!
绝对尊重原著的改编未见的一定好,但如果原著十分明白易懂的话,总会讨好观众.色,戒>>呢,深奥还算不上,不过不易让读者有一致的看法,而且很容易大相径庭,这是它的好处之一.
至于张爱玲写这小说用了多少年,我不明白干吗拿这个来说事儿,那是她自己的问题,没准儿是想一气呵成而不得,反思又反思才写就呢,人的想法如流水在变化.我倒是希望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东西都如快枪手,可这还不是我一厢情愿?
想起有人讨论色,戒>>这名字,有点儿意思,当中隔开了就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戒,是戒指,阻隔,束缚,圈套,也是心甘情愿的爱的捆绑.
色,就更好玩了,再想到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看到被解说成其“色”乃“色欲”,比较搞笑,当真如此空空色色的,那菩萨的境界只怕也太小了点儿.真这么想象的人,最好往前再瞧一眼,还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呢呀,又当如何解释?
关于色,戒>>最逗的一个评论,是我回德国的飞机上听邻座说的.一个男人对另外一个男人说:“做男人一定要慷慨大方,别的不好说,关键时刻都可以救命,你想啊,要是易先生舍不得那金条给王佳芝买戒指,那天他是死定了!”
哈哈,然也,然也,男士们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