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调”,这个大词儿在我脑海里萦绕已经很多很多年了,虽然现在已经是学富五车了,但是,我还是拎(拎:上海方言用词儿以显示我的确学富五车)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情调。”
从小就听别人说“情调”,谁有“情调”,谁没有“情调”, 谁很有“情调”,谁很没有“情调”,我一直处在对“情调”的崇拜和憧憬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我总希望给“情调”这个令人心动的名字找一个定位。
父母都是军人出身,军队应该和“情调”没有太大的关系。再往上一辈子数爸爸的爷爷是渔民妈妈的爷爷好像也和情调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我也没有被遗传什么和“情调”有关的东西。和“情调”最有关系的吃饭应该是最有培养潜力的比如吃饭的时候点支蜡烛呀铺个花桌布呀来点古典音乐呀什么的。但是我从小和我的两个弟弟是被“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培育出来的。只要是饭菜一上桌,三分钟搞定。蜡烛还没点着我饭都吃完了。其他和“情调” 有关的事情就更别提了。
在中国被朋友带到过不少有“情调”的饭店。最后总结起来不过有几点: 1 )人少,(人多的地方是绝对没有情调的大家排队抢汤面绝对不会有情调) 2 )菜贵, (价格便宜的都和情调无关吃五毛钱一串的烤羊肉串绝对没情调) 3 )灯暗,(灯火通明的地方最多只能叫豪华不能叫情调) 4 )怪异,(大众化的装饰没有情调因素)久而久之,“情调”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高而且依旧是一个神圣的不解之谜。
后来,后来我去了美国,美国是一个文明世界呀。我一直想搞明白什么是“情调”。于是就学习呀、聆听呀、研究呀、偷窥呀。。。。。最终发现,美国人经常说的一个词和我理解的情调有点关联。美国人不说有情调,美国人说那个饭店还有点 TASTE 。我也觉得那个 TASTE 和情调挺像的。
不过,美国的“情调”和中国的“情调”就不一样了。在美国去了不少有 TASTE 和没有 TASTE 的饭店,和灯光的明暗、价格的高低、装饰的个性以及人的多少没有关系。因此,美国的“情调”和中国所说的“情调”又不一样了。美国人所说的 TASTE 应该接近风格、 STYLE 之类的。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情调”还是不太搭界。
后来,去了欧洲,欧洲的饭店人都少,欧洲的菜价都挺贵,欧洲的餐桌上都有蜡烛都有桌布,是不是欧洲的风格就是情调呢?即使是去了欧洲,我还是没有理解“情调”。
再后来,终于在北京发现一地儿:灯光幽暗影影绰绰、窗外有湖水映、远处有夕阳斜、屋内隐约有音乐绕梁、墙壁上有诗词歌赋重彩轻描、若干个小单间儿让你绝对有独居的感觉!我来感觉了!这地方太有情调了!!!
This is the place that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
赶紧给朋友打电话:“赶紧开车过来,我终于找到有情调的地方了,就在小汤山环岛向东十里路见桥向北转的一个小树林中。。。。。。”
朋友电话那边大吼:“啊?乡居楼呀,吃玉米面贴饼子的地方呀,你太没有情调了吧!”
我,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