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道学-太极图, 易经-八卦图,逼韩国更换国旗。

爱吃五谷杂粮,爱好五花八门,交友五湖四海,读书四书五经,行走四面八方,人生四通八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LITTLE-LI倡议书:申遗道学-太极图, 易经-八卦图,逼韩国更换国旗。

最近WXC上张贴了两篇新闻:
(1)韩国斥巨资欲为“中医申遗”铺路 被指开国际玩笑
来源: hpu1234 于 07-12-19 15:10:40
(2)火炕是不是韩国发明的有意义吗?
来源: hpu1234 于 07-12-19 15:01:36

读了这两篇新闻,很有感触。为保护中华文化不再被小小蚕食,中国人应该行动起来, 有计划有组织的把中华文化方方面面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
道学,太极图像, 易经和八卦图形。 (恐怕大-大韩民国的小-小国旗要换旗帜了)。
中华饮食及方法和工具:像筷子,蒸笼,蒸锅等。
中华衣饰: 唐装和玉饰等。
中华医学:中药,针灸,拔罐,切脉等。
网友们可以行动起来,列出更多,更详尽的目录。海内海外,政府民间共同推动做好中华文化的申遗工作。



韩国斥巨资欲为“中医申遗”铺路 被指开国际玩笑
来源: hpu1234 于 07-12-19 15:10:40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拿一本所谓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做文章。而我国自200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双方互争高下,一时间引发多方争论。

有网友称,“韩医”发展时间虽只有20年,但凭借其财力雄厚,声嘶力竭,也赢得不少响应者。更多网友热议,中医扎根于中华文化,胜券在握,但要反思国宝为何屡屡有人敢涉足,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有钻空子的机会,走端午被抢的后路,借对传统中医进行系统梳理的一个契机,还原中华文化本来面目。


20年韩医抢占中医遗产

话说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殊不知,《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主要参考中国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等撰集而成,其核心是以医学“气血运行,四象分辨,五行生克”来提示医学本质,是受中国道教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

检索历史,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前,“韩医”的记录为零。过去,由于“汉医”、“韩医”的韩文表达方式是一致的,1962年,韩国政府废除了韩医师制度,遭反对后韩国政府才放弃该念头,韩国医院招牌上所谓“汉医院”、“韩医院”,其实就是中医。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案》,才明确把“汉医学”改为“韩医学”。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医生协会和药剂师协会提出改革方案,建议韩国政府实现韩医与西医结合的一元化,又遭强烈反对。

大难不死,“韩医”发福了,现在做韩医须6年的韩医学专业学习,通过全国统一资格考试。韩国保健福祉部还投入7.62亿美元,举办韩医学国际博览会,进行海外韩医学古文献调查研究(多来自中国的图书馆)等。

除了弹药准备,韩国“中医申遗”策略中还派出强劲推手。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韩国学者林顿熙就积极参与,韩国这次申遗,他是主力。另一学者徐庆浩则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


网友声援中医进保险箱

韩国为韩医申遗不是坏事,这让我们国人增强了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沈志祥司长喜称:“韩国启动的消息在国内传开以后,原来反对中医申遗的(人)也不反对了。”一位西方学者说:“骄傲贯穿着韩国人的血脉,如果中国人也有一点,她可以是更伟大的民族。”

网友“亚西亚”认为:“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韩国即使申遗成功,得到的只是联合国的一纸公文,想深研中医,他们还得来中国图书馆。”网友“子曰”愤怒道:“韩国夺宝只是逞一时之强,成功率不见高,但却引得中国亿万百姓的群愤,得不偿失,真是开国际玩笑。”


韩国留学生“李英爱”称:“韩国人根本就不认为韩医和中医有什么联系。”外国人不理解也罢,但居然有网友在网上发起“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要让中医“退出国家体制”。对此,韩国网友“金哈日”笑道:“你们不想要,那好我来给你们申请保护吧。”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回击道:“申遗是对传统中医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的一个契机,我们绝不放弃。”阆中市文联主席彭莉说:“国人对中医改为韩医申遗等的声讨,证明大家都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有钻空子的机会,这就是进步。”网友“笨鸟先飞”却痛骂中医“叛变者”:“愚蠢!外人把中医当宝,你不支持也罢,还从中作梗。”

对待韩国的“中医”申遗,不少网友也持理性态度。搜狐网友mats认为:“要加快中医药申遗的步伐,用行动做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看,那些人也不是弱智,相信不会干‘宣布中医属于韩国’的蠢事。”网友“玩子”说:“让中国中医药文化进入世界文化文物遗产目录这个保险箱,有两个作用:一是促进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意识;二是防止被某些贼人拿去乱用获得经济私利。”

应对

官民合打“申遗”保卫战

自2003年以来,无论是官方或民间,都为中医申遗打了不少漂亮战。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11月,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该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八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规模大、规格高。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近日,中国传统医药申遗委员会召开会议,重点研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内容和策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申报进度报告中称:“建议由我局从国家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引起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优先申报。”

韩国“中医”申遗,亦引发民间弘扬中医高潮。由中医师徐小周举办的北京厚朴中医学堂最近来了16位德国学习者,德国学生在中国学习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传统的中医疗法,见识了真正中药配制的过程,又体验了美味药膳。另外,“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今年 7月在北京启动,活动计划3年完成,行程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皆受到百姓强烈追捧。

访谈

将中医和传统文化打包推广

受访嘉宾

吴擎添(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中医药研究所所长。1983年,任职于广州市中医院;1988年,移居澳大利亚开设中医诊所及经销中成药。)

记者(以下简称“记”):介绍一下中医在澳洲的情况吧。

吴擎添(以下简称“吴”):在悉尼大学、悉尼理工大学都开设了中医系,学制4年,还有研究中草药的硕士班。墨尔本的两间大学也有中医班,学习中国的针炙等。

记:那里的中华文化氛围怎样?

吴:最近就职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一个中国通,普通话讲得不错。在澳洲,高考是可以选考汉语的,计入入学成绩。汉语已经成为了澳洲的第一外语,到处都可以看到学习汉语热。

记:你在悉尼开设中医馆为什么受欢迎?

吴:治疗关键是看疗效。疗效好自然受欢迎。在澳洲,看西医是不用钱的,凭医疗保健卡就能全免费的,看中医却要钱,每次要三四十块澳币,但患者还是要来看。一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效,对中医口碑相传;二是相当一部分西人比较崇尚天然的草药,认为这是绿色治疗法;三是因为西方人过去比较少看中医,所以更显疗效。

记:你如何推销中成药?

吴:一方面我开诊所,这是最好的推销平台了。另一方面我根据当地气候、当地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对中成药做了适当的改良,通过澳洲药检部门的验证后推向市场,疗效更有针对性。

记:在澳洲推广中医和中华文化,你有什么经验?

吴:我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每周在当地电台开办健康讲座活动,也办了一份《健康与家庭》的华文杂志,通过不同的渠道介绍中医原理与保健常识。同时,我的诊所和药店都吸纳会员,给他们提供长期的服务。我觉得文化和商业相结合,中医和中国文化打包推广,就会呈现强劲的生命力。

史料链接

两千年前中医体系已完善

话说中医真正见诸文字,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中国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结合《易经》阴阳、五行理论,整编了《黄帝内经》一书,成为中医有证之源。该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包括阴阳关系、五行关系、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疾病治疗及预防等。

东汉医家张仲景是中医发展的旗手,公元三世纪,他深入钻研古典医籍,广泛采集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被誉为“方书之祖”。

毛泽东更是中医的“粉丝”,他曾说:“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在很多方面对中医采取了不适当的限制和排挤政策,以致长时期在社会上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不但将使我国保健事业继续受到重大损失,且这部分文化遗产就有散失的危险。”近代学者梁启超虽力推西医,但也曾赞中医:“带有一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神秘性。”


火炕是不是韩国发明的有意义吗?
来源: hpu1234 于 07-12-19 15:01:36
渔父来稿/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韩国的报道,说一个十分有民族气节的韩国教授,对抗中国教授,对抗日本,对抗德国,光荣地研究并发明了一个结论:火炕是韩国发明的。这有意思吗?

看南朝鲜的教授们又把火炕归功于大韩,这才有兴趣琢磨一下。

火炕这玩意,南人不太懂得。念书的时候,一个哥们是湖南的。这伙计读书时候知道了火炕,但是书上没有图,而且也没有详细解说火炕是什么构造。

我是东北人,睡过火炕,因此对火炕有很深刻的认识。火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北方的几个家伙没有告诉湖南人,让他想象:你猜猜,猜猜。他的火炕是这样的。第一,火炕是睡觉的,是一种床。第二,北方冷,火炕要用火来取暖,这样床就热了。总之,就是木板床下加一个火塘。

北方人听了,哈哈大笑。注意,我们这几个北方人有河南人,山西人,东北人。

火塘这玩意是湖南湖北等等等地方的取暖和烧饭的工具,你敢想象火塘上架一张床,那是什么效果,不出一天,床就烧毁了,还能睡人吗?就算不烧毁床铺,人也给熏死了。

火炕是这么回事:用土坯搭成灶和烟道,在烟道上铺土坯,土坯上涂一层泥,这就是炕了,但还不能住人。上面还要铺上席子,席子上铺褥子和被子,这就是被窝,人睡在被窝里。晚上睡觉之前烧火,火炕很热,马上把褥子被子铺好。等被窝热了,就可以睡觉了。

当然,火烧多了,炕会过热,甚至把褥子烤糊。另外,还要控制烟道。在烧完火以后,要控制烟道的流量,是灶里的火燃烧慢,可以保持火炕一夜温暖。晚上,屋子里的温度即使很低,被窝也可以保持比较高的温度。

关于火炕的几个名称:距离灶近的一端叫炕头,相反的一端叫炕梢。当然,即便烟道迂回曲折,炕头最暖和,炕梢最凉。所以,你到老乡家做客,老乡会热情地说:上炕坐,上炕坐,坐炕头。所以,中国的传统小康生活是“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这个意思。

火炕是由季节性的。火炕烧了一个冬天,烟道,我们叫炕洞,里面就会寄存大量的灰烬,土坯上也结很多东西,因此明年就不能用了。如果强行使用,烟道不畅,那叫炕不好烧。因此,每年秋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火炕表面的那层土坯拆下丢弃,把里面的灰烬清理干净,再铺上新土坯,烧烤干了,就可以用了:冬天就要来了。

至于火炕的灶能否做饭,没有固定答案。东北地区就有几种,一是火炕没有灶,烟是从厨房的灶膛传过来的。做饭还可以加热火炕,很聪明,不过夏天天热的时候有些麻烦,因为天热的时候是不用烧火炕的。第二种是和厨房的灶膛连接,但是有同时还有自己的灶膛。据说也有第三种,就是不和厨房的澡堂连接,这个我倒没有见过,听说西北等地的火炕就是这样的。

多数地方在炕上铺席子,有的在炕上糊纸。席子叫炕席,东北传统上用高粱秸杆的硬皮编成,听说华北一些地方用芦苇,西北如何,不知道。高粱秸杆的硬皮有名字,但是通常在口语里使用,怎么写,我不知道。铺席子的好处是灰尘可以积存在席子下面,从而保持炕面干净。而用纸糊的,就要很勤快地擦,否则灰尘就会把褥子弄脏。现代农村也还是有不少在自己造的新房子里搭炕的,大多用红砖,上面不铺炕席,改用一些合成板之类。不过红砖不好,快热快冷。

睡炕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腰会感觉舒服,特别是要腿怕凉的中老年人,注定是离不开炕的。如果睡床了,也要儿女给他们弄电褥子取暖。

炕对于北方人是很重要的。西北有个风俗,就是要把他们的火炕装饰得很漂亮。装饰的重要手段就是画炕围子。炕围子先用纸或者布糊在墙上,再糊纸,画底色,最后画上各种图案。传统图案也叫墙围子花,有松鹤丹凤等等。边角上画有几种,叫九连环,叫十二莲灯,叫二方连续的立体万字,等等,不太懂。陕北的窑洞里,火炕是很重要的。

现代韩国和北朝鲜的火炕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东北的火炕是什么样子还是知道的。现代东北的火炕有南炕和北炕两种。南窗下一铺炕,叫南炕,靠北墙的炕就是北炕了。满族的炕很大,有一种要占据南西北三个方向,很大,叫转圈炕,也叫拐弯炕,也叫万字炕或者弯子炕。有气势。

炕上摆放几种家居,一个叫炕琴(发音如此,具体是哪个琴字,不清楚,学术研究叫炕柜),是放东西用的。一种是炕桌,是吃饭用的,赵本山的小品里就有这种道具。还有就是火盆,取暖的。另外,被褥要迭起来,放在炕琴上,叫被垛。其它,最常见的就是扫炕的笤帚了针线笸箩。

东北的朝鲜族的炕占据整个地面,东北汉人也叫地炕,就是这种。整个卧室地面都是炕,烟道从厨房引进来。因此,朝鲜屋子高,走几级台阶,拉开拉门进屋,直接上炕。地炕比较低,厨房也低。由于整个屋子都是炕,因此,朝鲜火炕通常没有很多灰尘,比满族炕汉族炕干净得多。

民俗,很有意思。

关于火炕的历史,正是韩国教授较真的地方(见参考一)。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便搜索了一下,发现中国人多认为火炕在中国北方很普遍,但是没有拼命地证明火炕是中国的的伟大发明。不过,火炕是北方人发明的,这没错。几十现在,很多中国人南人不知道火炕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资料里多说火炕是北方少数民族发明的,有三个考古发现挺有趣的,一个是辽宁朝阳发现了八百年前的火炕的遗址,距离今天不远。一个是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北长城外的一座山上有大量凿出来的石头屋子,里面有大量火炕。火炕的烟道是W形的,很巧妙。考古的结论是,这些石头屋子是唐代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定居的地方,一千三四百年的遗存。

第三个考古发现很有意思,把华北的火炕的历史提前了很多,到了汉朝,两千多年。不久前,河北省徐水县发现了很多遗迹,很多房屋,其中有火炕的遗存,火炕有两条烟道。

如果按照教授的逻辑,那我会说,中华诸族里很多在西北挖土穴而居,土穴里面有火炕,自然而然。不讲理?谁都会。不过那没意思。

不过我说考古成果的意思,不是要证明火炕一定就发明在中国,因为这不太有意义。老是把一些历史上的东西说成自己,好像挺古怪的,不太大气。你就算把历史上所有没有明确发明人的东西都算成你发明的,有什么意义?

中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国的故事永远是多个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不停地有吸收外来文化物产的故事,比如胡琴,羌笛,胡说,民主,拼音,胡罗卜,菠菜,胡床,镔铁,胡服骑射,胡瓜等等。中国的文化也传播到很多地方,比方马镫,中亚的人叫中国鞋(小的时候看小人书,三国大将骑马杀敌,都是有马镫的,未必那么普及。根据考古家研究,那玩意始于东吴,成熟于晋朝。)。比如瓷器,比如茶叶,比如丝绸,比如火药,比如纸,比如指南针,比如说汉字,比如说中秋节等节日,比如说禅宗等宗教流派。

研究历史,重要的是要真实。最好不把很多东西划拉到自己的名下,来满足一点的自尊。最好是自信一点。汉城,一个很有文化的名字,改它作甚?什么首尔?洋气的就好吗?一张脸,挺好的,干什么非得整容,弄得日本人不日本人,中国人不中国人的。

如果实在要这么做,建议韩国教授们把一些无法考证的发明归到自己名下,肯定很过瘾,比如草鞋的发明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