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来信问我在点评时经常提到声音的控制问题,我想就个人一点经验来谈谈看法:
歌唱当然是要表现出歌曲神韵的,如何表现,就看个人的理解了。作曲家和作词家写了一首歌曲,当然是有创作意图的,从歌曲旋律和用词上是很明显表现出来的。如果一首歌写得很大气,气势磅礴,雄壮嘹亮,演唱者当然是要放开来唱,尽量表现出一种气势,这时候就需要真功夫了,当然有时候这种歌曲比较好唱,洒开了唱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但是有些歌曲写得比较委婉动听,演唱时就要特别小心了,声音一甩开,风格就不对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对声音进行控制,不能使它太放了,可能用一半的音量和力度就够了,这样才能表现出意境。
举一个例子,郑绪岚的《鼓浪屿之波》,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曲折动人。她在演唱时对三段歌词作了三种变化,用声音把歌曲的意境完美地表现出来,唱得很动人。第一段: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沧沧,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整段歌词都是对鼓浪屿风光的描述,如此优美的景色,当然是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唱出了美丽的风景画面,内心很激动想见到基隆港。她的声音作了很多的小处理,声音都是拐了弯再出来的,音量控制在中等,声音比较靠前,音色很漂亮,非常有意境。
第二段是对少年时代的回忆: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我轻轻依偎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她的声音是用轻等力度的,很轻,把迷人的故事,娓娓的话语,神话的意境表现出来,很细腻。这一段她唱得非常好,是我听过的所有歌手里唱得最好的,声音很轻,把童年的美好回忆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让人听着都是甜美的回忆。这就是声音的控制了,她敢把声音弱下来,这样才能表现意境。
第三段是写惨痛现实的,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骨肉分离几十年,咫尺天涯,无缘一见,内心很悲痛。内心有一种沉痛,日夜思乡,想见见故乡基隆港,很无奈,很凄凉。她的声音拉得很宽,甚至略带哭腔,放得很开,内心充满了思乡的冲动,声音甩得很开,情绪很激动,把内心的渴望尽情地表现出来,这也是控制,强度控制,此时声音情绪都处于大开状态。最后一句,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声音又弱下去了,我自己都没有把握何时能见到你,真是很无奈,很遗憾,只好寄托最美好的情感,希望能快快见到你,无限的深情都融在歌声里,很悠远。这也是控制,是大合。整首歌曲大开大合,曲折动人,深情细腻,意境优美,情真意切,确实很感人。
我自己很喜欢她唱的这首歌,处理得很细腻,很到位,声音的控制做得很好,该抒情就抒情,该优美就优美,该爆发就爆发,非常有层次感,很震撼人心。起承转合,丝丝入扣,情感抒发,大起大落,大开大合。非常精彩!
我想这就是声音控制的魅力所在了,如果一首歌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力度,一个音量,一种声音状态唱下来,就没有层次感了,很平淡,不出彩了。
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离声情并茂就不远了。一个小诀窍,唱歌的时候,别想技巧,只想歌词,想意境,就容易唱好了。 技巧是练声时特别强调的,唱歌的时候应该是早就熟练运用技巧了,技巧已经不成为问题了。此时,只需要想歌词就能唱出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