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oxun.com/hero/2007/xooxman2002/31_2.shtml
作者:翟满桂先生 蔡… 文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4 更新时间:2006-6-15
舜帝,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他的思想和政治作为,使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被人们所享用,并产生巨大影响。关于舜帝,历史文化研究。我们,试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观点之一:舜帝推崇孝悌,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明之始祖-
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炎黄时代。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历史人物。在黄帝之前的氏族领袖,是神农氏炎帝,当时,已经是“世衰”,“诸侯相侵伐”,而不肯听命了。黄帝名轩辕,他,这一族姓公孙。轩辕,于是“修德振兵”,打败了炎帝,消灭了作乱的蚩尤,被诸侯拥戴为天子,而取代了神农氏。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所谓五帝,是从黄帝开始,“自黄帝至尧、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虞舜,以崇尚孝悌,而闻名于世。近年,我国考古的一项重大发现——湖北荆门市郭店镇,楚简的面世,也进一步证实了《史记》的言论。楚简里的《唐虞之道》篇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
舜,名重华,幼年时候的家境,很不好。他的父亲,心不向善,后母,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舜父-瞽叟,是一个心地狭窄的盲人,续弦的妻子,生下的儿子名象,生性狂傲骄纵。瞽叟疼爱后妻的儿子象,儿,要杀害舜,都被舜逃脱。平时,找其它小过失来处罚,舜,都以顺从的态度,对待父亲、后母和弟弟。舜,长年累月笃诚小心,从不懈怠。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亲善友爱,孝悌德行,天下闻名,这时候,尧帝,在位七十载,年事已高,需要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便向渚侯、四岳征求意见。众人,异口同声推荐了舜。于是,尧帝,便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观察他怎样治家;又派九个儿子,与之相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湾里,家居和行为认真不苟,尧的女儿,不敢因为身份高贵而骄傲,侍奉舜的亲人,谨守妇道;尧的九个儿子,也都更加友爱。舜,在历山耕种、雷泽捕渔,与人谦让相处;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沿河两岸,出产的陶器,不敢有粗制滥造的。他所仕的地方,一、两年,便形成了村庄和城邑。但是;瞽叟,还是想要害死舜,要舜,到仓廪上去涂合缝隙,却乘机,从下面放火焚烧仓廪,舜,利川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逃脱不死。后来,瞽叟又要舜挖井。舜,在挖井时,特别开了个隐蔽的小孔道,可以从旁边出来。当舜深入井中,瞽叟,与象合力倾泥土把井填实,以为舜必死无疑,于是,商量着分舜的财产。象,打算将尧给舜的两个女儿,和一把琴留自己,将牛羊和仓廪,分给父母。没有想到,舜,竟然从秘密孔道,逃了山来。舜,虽连续遭此暗害,仍然孝敬父母,友爱弟弟,更加谨慎。舜,二十岁以孝顺闻名,到三十岁时,尧举用了他。舜,作为,奉行孝悌德行的典范,首倡了伦理道德之风,实现了家庭和睦,是尧,禅位给舜的主要因素。
舜,从五十岁时开始,代行天子之事起,在帝位达五十九年。舜帝,一上台当政,就任用了高辛氏,八个好儿子的后代,被称之为“八元”的,担任伦理道德教化官,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宣扬于四方,从而“内平外成”,家庭融洽,社会祥和。将伦理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予以张扬推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性创举,是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的进步标志。
猴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紧接着,进一步论述道:“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他对摩尔根的人类社会历史,研究成果非常赞赏,称之为“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想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赞同摩尔根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历史分期法,研究,发现了三种婚姻形式,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婚姻,与文明时代相适应。并着重,研究了属于史前期的,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以及向第三个时代的过渡,从而得出“亲属关系,在一切蒙昧民族,和野蛮民族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这一结论。这,对于舜帝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上古时代中国社会,《吕氏春秋一阵君览》中,有着与猴子恩格斯,对史前社会类似的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上古的时候,没有国家所以,也不会有君主,人们,过着群居的部落生活,一夫一妻制家庭,还没有出现,社会,依照母权制来计算世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平等而简单。这种原始,共有的母权社会,是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处于蒙昧,或野蛮状态的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富余,引发了财产的私有,继而,出现了财产的继承问题。于是,对蒙昧或野蛮状态,起决定作用的亲属关系,引导原有的,氏族共有制经济,向家庭私有制经济演变,母权社会,开始崩溃,父权社会,逐渐形成。联系舜帝,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处于这样的转折时期。舜,及舜以上的五帝,都是以男性,活动记载为主的社会。然而,当人们步入这样一个新时代,其社会关系的变化,经历了漫长而紊乱的过程。直到舜帝当政,将伦理道德,正式作为社会的共同规范,安排有修为的人,担任专职的道德教化官,全力以赴地,加以推行实施,才推动社会,真正进入文明时代。
更重要的是,中国文明史上,无论奴隶制,还是封建制的国家社会,都是一种“家天下”的,政治模式的延续,“朕为天子”,家即是国,国即是家。而虞舜,从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善的,孝悌之道出发,衍生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恰恰是为“家天下”服务的,政治道德。从家庭这个,最基础的社会单元,大而化之,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同样,要求人们尊卑有序,行事处世,都按规范的准则,和尺度去办,这样,就能达到“内平外成”的理想社会。于是,伦理道德,被整个文明时代,尊奉为正统思想。从周礼,到孔孟儒教,乃至儒释道合流的,教化思想中,诸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天、地、君、亲、师”,或者是“仁、义、礼、智、信”,等三纲五常,还有,专门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伦理道德,在中国社会,数千年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总的清算。猴子鲁迅,用他尖刻的笔,将封建礼教,归结为两个字:“吃人”。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在新民主主义时代变革的,巨大冲击中,发生着质的蜕变。剥除后来的统治者,堆砌在舜帝,基本伦理道德之上的,诸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各种外衣,“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今天,仍然是我们,以家庭为单元的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伦理道德精神。可以说,舜帝,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明之始祖。他的思想文化,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东方社会数千年,迄今,乃至今后,还将产生深远影响,是全人类,屈指可数的一位伟大人物。
观点之二:舜帝,施政有方,完成了,古代国家社会的打造-
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些阶级的工具。国家,大致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机关;它,为了维持自身,而要征收赋税;它,按地域而不再是,以血缘为标志,来划分所统治的国民。以往人们,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在谈到关于国家的起源时,往往言必称希腊罗马,以为,这一块老祖宗们,已研究得差不多了。至于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上古时代,国家的起源,则没有打算,作很多的了解,这不能不说是研究的缺憾。
舜帝,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四千二百多年以前。根据,猴子马克思和猴子恩格斯,关于历史社会划分原理,舜,以上及其包含,自身在内的五帝,大致上,属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英雄时代。黄帝战胜炎帝,禽杀蚩尤;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等等。帝颛顼高阳者,“静渊以有谋”,“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蹯木”,扩大了疆域。帝喾高辛者,广施恩泽,利及万物,却不为自己,“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明鬼神而敬事之”。尧帝时,委派羲氏、和氏编制了历法,“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涉及重大事情,尧帝,都要与诸侯百官商议。比如,关于由谁来接替羲、和治理国家,放齐,推荐了尧帝的儿子丹朱,谨兜,推荐了共工,均被尧帝否决了。时值“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尧帝,问四岳派谁去治理,四岳皆曰鲧可。尧帝,虽然不同意,在四岳的坚持下,让鲧还是去了,但是鲧,治水九年,都没有成功。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五帝时代,已经进入部落联盟式的,原始共和制社会。它,同时也孕育出国家的萌芽:
第一,黄帝子,其姓,标志着母系社会的解体,也是原始共产的,公有制的瓦解。家庭、私有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社会开始形成,也包含着,国家的产生,已经有了经济基础。
第二,尽管家庭、私有制,开始在五帝时代形成,但是,部落联盟领袖的传位,并不在家庭内部进行,而是,通过各部落首领的推荐产生,就连尧帝,问四岳的议事制度,也是民主协商。这,与古希腊;雅典社会英雄时代的,原始共和制,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
第三,氏族部落之间,从征战趋于联合、拓展,不仅扩大了,人们交流的范围,也解除了,按原有部落的血缘地域,划分管理的桎梏。
第四,氏族部落,开始有了统一的精神寄托,“明鬼神,而敬事之”,不管这个图腾或崇拜,偶像是什么,都为将来的,国家统一意志,做了充分准备。然而,任何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或消亡都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会是一蹴而就。中国古代国家利:会的框架,是在舜帝时代打造出来的。
舜帝,经过四岳的推举,和尧帝的“摄行天子政”的考察,才得以受禅继帝位。他,在未当政之前,本着孝悌德行的修为,就有着亲民的善举。无沦是,在历山耕种,雷泽捕渔,还是在河滨制陶,他,都能与人谦让相处,帮助人们安居乐业。“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从参政到在帝位,前后施政,长达七十年。概略地讲,他治政承前启后,实施了推行五教、分职善任、稳定农业、匡划九州、贡纳赋税等,五大政略,基本上,完成了古代国家社会的打造。
关于,推行五教的事情,前面,已经有了较详的阐述。这里,还要再指出的是,舜帝,孝悌为本的,五教伦理,缘于人类社会的,宗法关系。中国古代社会,后来之所以进入奴隶主宗法制,和封建宗法制的帝制国家,而没有走向共和道路,这与舜帝,推行五教伦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于,分职善任的事情,早在尧帝时代,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都已举闻,但是,吏治不明,没有确定适当职务,而人浮于事。舜帝,“谋于四岳”,任命禹,为司空辅助政事,后稷,主管农业,契,为司徒主管教化,皋陶,为士(法官)主管刑罚,垂,为共工管工务,益,管山泽等等,共安排二十二人,到恰当的位置。对他们,每三年考核一次政绩,经过三次考核,该降级的降级,该升迁的升迁,初步,形成了一套吏制。同时,广开言路,让各个诸侯,都来评论天子的言行,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谗佞的人,该疏远的疏远,该亲近的亲近,于是一切事业,都兴旺起来。
关于,稳定农业的事情,主要是,治理山川,扫除自然界,制约农业发展的障碍。禹和益、后稷,奉了舜帝的命令,发动诸侯、百姓,与大自然作了——场旷日持久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禹,深感其父-鲧,未能完成治水大业,而遭受诛罚,便劳苦身躯、竭智尽虑的,投入治水工作,十三年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导通了九大山,整治了九大泽,疏浚了九大河,让农业生产,有了一个较为安宁的,自然环境,从而,改写了中国古代史,使上古时代,开始进入了农耕社会的大发展时期。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关于,匡划九州的事情,主要是,彻底打破部落领地的,管理界限,为国家奠定管理基础。禹,在治理山川的时候,将测量平、直、高、低、远、近的准绳,和规矩随身携带,既是治理工程的武器,也是,量划州域面积的工具。经过长时间、多方面考察,界定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大州。同时,安抚了南方的交趾、北发,西方的戎、发、肃慎,析枝、渠嗖、氐羌,北方的山戎,发、肃慎,东方的长夷、鸟夷,使九州的内部,和外部都安定下来。
关于,贡纳赋税的事情,主要是,结合土地出产的丰饶贫瘠,地域的远近,确定地分九等,域分五服的,赋税贡纳方式。地分九等,在出川治理过程中,已作了考察认定。域分五服,是以天子国的王城为中心,王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伺服,伺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服,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按照五服的概念,当时,氏族部落联盟的疆域,方圆在五千里以上。
不过,向天子之国,贡纳赋税,主要是甸服与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则是按天子之国的要求,教化管理而自保平衡。
史学界,一般认为,夏王朝,是中国的奴隶社会的开端,上古时代的国家,也是从夏王朝开始。仔细研究过,舜帝时代之后,我们以为,既有的判断,可以而且必须作出新的调整。那就是,在舜帝时代,就已经完成了,古代国家机器的打造,从而形成了,在精神和物质上,都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文明。
观点之三:舜帝,与零陵的渊源,有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奥秘-
由于舜帝,伦理道德和政治修为的完善,人们,对他留下了许多传说。尤其是“
舜勤民事而野死”,他,就连死,都死在考察巡视:正作的路途上,葬于永州的九疑山,这,就有了很多的话题。这里选取两段。
第一,关于零陵域名的由来-
永州、零陵,一地两名,零陵为最古。司马迁先生,虽然在《史记》白序中说过,自己,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其中,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的记载,但是,南游,对于“是为零陵”写得很简略,舜帝葬在九疑山,这就叫作零陵。于是,也很有人做了一番探讨。陵,是帝王的坟墓,这没有异义,关键是前,而的“零”如何解释。有的说“零”就是没有,零陵,也就是舜帝虽葬于此,但是,没有找到他的陵墓,李白《远别离》诗中,“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张泽槐先生《永州史话》,将“零”取其本意,是雨徐徐下的样子,引申为掉眼泪、落树叶的意思,说是娥皇公主、女英公主,为了寻夫,挥泪泣血,感人至深,人们,便将舜陵,改为或称为零陵。
我们以为,这个零的来由,与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数的要领有关。古人,常将三、六、九,及五、七等,举成数概极多,而零,是不成整数者,若数以百计,不满百数为零,以千计、以万计依次类推。因此,与概言极多的,举成数相对应,零,为极大。零陵,就是舜帝,这一位最伟大的帝王的,最后居所。
第二,关于舜帝的死因-
舜帝,虽然死在这里,也葬在这里,但是,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史书上,并没有讲明白。有说他是病死的,也有说,他是被禹贬死的,等等。这些都属于推测,没有足实的佐证。
唐朝元和九年,柳宗元先生,写了《湘源二妃庙碑》、《道州毁鼻亭神记》,这两篇文章,一褒一贬,都与舜帝,有直接关系。为,湘源二妃庙重建,柳宗元先生,撰文赞舜帝,和二妃曰:“渊懿承圣,舜妻尧女。德形妫油,神位湘浒。揆兹有初,克硕厥字。”至于毁象祠,就大不一样了。当初,舜即帝位后,“封弟-象,为诸侯”。象,封于有庳(一作有鼻),今人考证,在永州市,双牌县江村一带。唐以前,这里尚有象祠,以祭祀象。元和九年,柳宗元先生的,老乡河东,薛伯高先生,任道州刺史,“考民风,披地图,得是祠。骇曰:‘象之道,以为子则傲,以为弟则贼,君有鼻,而天子之吏实理,以恶德而专世祀,殆非化,吾人之意哉!’命丞去之。”这个薛伯高先生,真是嫉恶如分,敢恨敢为。难怪柳宗元先生,听到这一消息,大为赞许,“斥一祠,而二教兴焉”,拆毁一个象祠,可以让孝、悌两个伦理教化,流行起来,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哟!不过,读书到此,倒有两个疑团难解。一个是,象,既然如此名声不好,鼻,亭神这个象祠,为何“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呢?是不是,象,屡次加害于舜不成,反而,受到封侯的礼遇后,到了有庳之地,革新洗面、重新做人,从而,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呢?如果是这样,也应是,舜的伦理道德感化的成果;如果,是这样,薛伯高先生,岂不是错拆了象祠?此乃疑之一。舜,南巡驾崩之处,就在,象,封侯的地方不远。不知舜,来此时,象,还在不在有庳?如果在的话,舜,是否有意来看他?如果象,还是跟从前一样没有改正,是否?会再一次乘机加害于舜?而舜的死,是否与象有关?此乃疑之二。
由于这方面史料的缺乏,我们今天,只能是大胆地设想,和揣测而已。
参考书目:
(M)司马迁《史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M)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M)《柳宗元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M)张泽槐《永州史话》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J)毛寄颖《舜陵辩疑》零陵师专学报1995年1期
(翟满桂系零陵师专中文系副教授,蔡自新系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舜帝历史,文化研究之探求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舜 http://boxun.com/hero/2007/xooxman2002/32_1.shtml
shùn
象形。小篆字形。从舛,也象蔓连向背之形,舛亦声。
本义:一种蔓草
舜,舜草也。楚,谓之葍,秦,谓之蔓,蔓地连华,象形。――《说文》
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详细资料见后)。
假借为“蕣”。木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有女同车》
又如:舜华,舜英(木槿花);舜颜(美如木槿花的容貌)
【舜的生平】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先生,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华”,字都君。但是,《史记》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先生,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 。”似,认为舜,是河东县人。唐代,蒲州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治所在,今蒲州镇。孟子先生,认为舜,是东夷人。《孟子》先生:"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是,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一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 ,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是,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是,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先生,《毛诗正义》引皇甫谧先生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省永济县。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是,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湖南宁远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疑古学派的评价】
本世纪初,疑古学派认为,尧舜禹的传说,出现较晚,而尧舜,更晚于禹,故其传说,为后人编造,其人,纯属子虚乌有。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虽为传说,但是,自有其历史价值。有的学者特别指出,舜任命“八元”、“八恺”和皋陶等人,各有执掌,反映出,部落联盟议事会,已经开始蜕变为,贵族的议事机构。说明,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舜的传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
【舜设官分职】
舜即位后,将尧时的,部落联盟议事会,改革为贵族议事机构。尧,议事会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彼此之间,无具体分工。舜,根据各人所长,分别委以不同职务:禹,担任司空,主平水土;后稷,主持农业,播种百谷;契,为司徙,掌管教化;皋陶,为司法官,掌刑;倕,为共工,主管手工业;益,为虞官,掌山林原隰的草木鸟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典礼;夔为曲乐,负责教育贵族子弟;龙,为纳言,专门传达舜的命令,和转达下情。舜,还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有成绩者,加以提拔,不称职者,予以撤换。舜,设官分职,使官员职守分明,办事效率提高,百业由此兴旺。
(舜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舜的传说 http://boxun.com/hero/2007/xooxman2002/33_1.shtml
中国网 | 时间: 2007-05-16 | 文章来源: 黄河新闻网
舜,生于今永济县,的诸冯村。他姓姚,因眼里有双瞳,故名叫重华。母亲,生下他,不久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室,生一男一女,男的叫象,女的叫阔首,就是舜的异母弟妹了。
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对舜都很不好,所以,舜从小就饱受著家庭的折磨。后来在家,实在住不下去了,便到历山(今中条山西南)脚下,搭了一间茅屋,独自生活著。他,勤劳朴实,乐于助人。他在历山耕种,历山的农夫,让给他田界;他到雷泽(今芮城县北)捕鱼,渔民们,请他到家里居住;他,到陶城(今永济县蒲坂北)学制陶器,一学就会,而且,製作十分美观。现在在稷山、夏县,都有出土上古的陶器,它,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的劳动成果。他,敬重别人,别人也都敬重他。因此,在他所居住的地方,第一年,就成了村庄,第二年,就成了城镇,第三年,就简直象繁华热闹的都市了。可见群众,是怎样拥护和爱戴他啊!
舜,离家到历山耕种,其原因,就是他父母对他的虐待。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不计前嫌。有一天,他看见一只母斑鸠,带著一只小斑鸠在飞,那母斑鸠,不时捕捉飞虫来喂小斑鸠,十分劬劳。舜,感动了。他,想念著哺育自己的父母,便情不自禁地,唱起《思亲操》歌曲来:"陟彼舜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没张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住如驰,父母运兮吾将安归。"意思是:
登上那崔嵬的历山,
见两只斑鸠在空中飞旋。
日与月啊如梭如箭,
思念父母啊有家难还!
舜,确实是个大孝子,二十岁时,就以孝名闻于天下。
那时,尧帝,选拔贤才,四岳之长,就向尧帝举荐了舜。于是,尧帝就选他作自己的继承人,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公主、女英公主,配给舜作妻子。尧帝赏赐给他,一大批牛羊,还给他,修了高大的仓库。舜,由一个穷人一下子富了起来。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听到舜富了,就顿起不良之心,设计陷害,要把舜的财产夺过来。一天,他们借修仓库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烧死在仓库里;没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公主、女英公主给他的风衣,舜,从大火中飞走了。一天,他们又借掏井为名,想投石下井,把舜淹死在深井里;没料到,舜穿了娥皇公主、女英公主给他的龙衣,又从井底游走了。一计不成,二计失败,他们又借吃饭为名,酒中下毒,想要把舜毒死;然而舜,有蛾皇公主、女英公主保护,事先,让他服了仙药,毒酒下肚,也安然无事。
原来,舜的异母妹妹生性善良,当她,听到父兄要陷害舜的消息时,便悄悄告诉给二位嫂嫂,这就使得娥皇公主、女英公主,能够从容对付恶人的诡计,帮助舜,死里逃生。而舜呢,宽宏大量,不计旧恶,他一如既往,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不过,经历过这番风波之后,舜,更把二妃,当作自己生死不渝的伴侣了。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均见《列女传有虞二妃》。
后来,舜,为天子,巡视南方,死在苍梧之野(今湖南九嶷山)。娥皇公主、女英公主,听到舜死南方的消息,便立即动身前往探视,她俩一路走,一路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竹子,就呈现出许多斑点,后人,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也叫斑竹。她俩到了湘江,渡江时遇暴风,船被打翻,二妃被淹死。
出运城,北门行三十里,有鸣条冈,冈上,有一座舜帝陵庙,河东群众,称它为舜帝庙。据《蒲州府志》,和《解州州志》载:这座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明嘉靖年间,因地震毁坏,万历年间,依旧规模重建,经清代多次缮修,至今保存尚好。舜帝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个部分。皇城内有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东西两翼,有廊房和钟、鼓二楼。正殿内,有舜帝头戴冕旒的塑像(今已毁)。寝宫,为舜的二妃--娥皇公主、女英公主的住处。舜帝庙,结构宏伟,布局合理,总共佔地面积,一百五十亩,是我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佔地,一百五十亩的陵庙,来祭祀一个上古时代的君王,而且韆鞦百代,永垂不衰,这除了舜,都蒲坂位于河东,这个原因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舜,有大功于民。
当尧帝,把自己的女儿--蛾皇公主、女英公主,许配给舜以后,在长期的考察中,知道舜,不但宽厚仁慈,而且英明能干,于是,就让他担负重要职务,独当一面。尧帝,让他做掌握天下土地,和人民的司徒,他以美好的道德,教育人民,使人民做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上下都和睦相处。尧帝,让他做总管天下百事工役的司空,他,把诸事办得井井有条,绝无荒废。尧帝,让他出使四面兄弟部落,他,同兄弟部落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尧帝,派他单独到深山老林,或边远地区去巡视,在狂风暴雨中,他不迷路,碰到虎包、豹豺狼他不畏怯。
当舜,五十岁时,尧帝,把天下大事託付给他。他总摄大权,统领百官,作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他,向尧帝推荐了高阳氏苍舒、叔达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接著,又举荐了高辛氏伯奋、促堪等八位能人,谓之"八元"。这十六位贤人,帮助他辅佐尧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举贤任能的同时,又把使势倚强、横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惩处。把号"穷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号"浑沌"的欢兜,发配到崇山,把号"桃杌"的鲧,囚贬到羽山,把号"饕餮"的三苗,驱逐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于是,天下大治大安。尧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对他进行考察、培养和试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这才把天下正式禅让给他。
舜受尧禅,在蒲坂(今永济)即帝位,就以蒲坂为都,为有虞氏。舜帝即位,因政绩卓著,传说,天上有五星化为五老,游于蒲坂,舜,以师道尊之。今永济有"五老峰"和"五星湖",就是这个故事的遗迹。
那时,洪水氾滥,舜帝,命禹治理,禹,治水有功,就拜禹为司空,总理百官。他又请懂得稼穑的后稷,管理农业,契,管理教育,皋掏,管理司法,垂,管理手工业,益,管理出泽,伯夷,负责天下的典礼,夔,制谱作乐,龙,传达君主命令:谓之"九官"。
尧帝,去世之后,舜帝,办事更加谨慎,他征聘贤人辅政,立诽谤之木,设进谏之豉,让人民提意见,以改正自己的过失。他,又让乐师制了九抬、九韶等古乐。因用箫笛演奏,故称"箫韶"。这种古乐,雍容典雅,清扬婉转,演奏起来,据说,凤凰也会飞来起舞的。舜帝本人,也很爱音乐,他的古琴,弹得好极了。有一次,他登上熏风楼,面对浩渺的百里盐池,弹唱著自己谱写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译成现代汉语是:
南风多么和薰啊,
可以解除老百姓的痛苦。
南风多么及时啊,
可以增加老百姓的财富。
舜帝,到了晚年,因见自己的儿子不肖,便把天下禅让给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