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的小说和“海岩剧” 之三

邯郸学步,永远不会走出个性;保持真实的自我,低调内敛,让充满多变和浮躁的灵魂冷静;不断地摄取营养和自我更新,生活才不至于无聊乏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3.

我个人认为:中国大陆这几十年的通俗小说中,《玉观音》如果不算最好的,应该也是最好的之一。两年前,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丛书,入选多是获茅盾文学奖(如陈忠实、王安忆等)之类主流作家的作品,《玉观音》居然入选,可见这部小说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

在《玉观音》中,又出现了一位女警察。这是海岩第三次写女警察了,他以后的作品还会继续出现女警察——海岩年轻时做过几年警察,所以对他的这种偏好应该充分理解。这一次,海岩塑造了一个经历曲折、性格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要注意的是,除了早期作品《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民这个人物,海岩后来所塑造的主角,往往有某种个性缺陷,或者犯有某种过失。《玉观音》的女主角安心,因为一次偶然的婚外情,导致她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丈夫被毒贩枪杀,自己被婆家赶走;为躲避毒贩的报复,她只有脱离警界,改名换姓,带着幼儿到北京艰难谋生。在北京,她偶然认识了杨瑞,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但在他们准备结婚时,恶运再次降临:毒贩来报复,杨瑞身受重伤,安心死里逃生,最后毒贩虽被惩处,安心的儿子却被毒贩杀死。痛定思痛的安心终于离开自己的爱人,重上缉毒战场。

这样一个故事当然好看,拍过电视剧《永不瞑目》的海润公司毫不犹豫地拍摄了27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导演是丁黑。许多人认识到:谁演安心谁就会走红,幸运之神却眷顾了十九岁的上海姑娘孙俪。

“海岩剧”一向启用新人的传统这一次又成功了。电视剧播出后大获好评,两位主演孙俪和佟大为马上窜红,片约不断。说实话,孙俪和佟大为尽管比较稚嫩,表现却比预想的要好。特别是孙俪,初中毕业就入伍,也没有演戏的经验,去扮演一个经历曲折的少妇有相当难度,但是她基本上能在所有重要的场景表演到位,特别是几场哭戏感人。另外,剧中演得最好的是两位主要配角演员:青年演员海清(扮演钟灵)和老演员杜源(扮演潘队长)。他们为该剧增色不少,应该得到肯定。

我很欣赏丁黑的导演功力:全剧的情节展开张弛有度、流畅自如,有些画面非常漂亮,又有一些诗意般抒情味道,很有感染力。另外,该剧的音乐也值得称道,大名鼎鼎的叶小钢自荐作曲,足见小说的影响力。我特别喜欢每一剧集开始的那段前奏:画面上,一只玉观音微微摆动,钢琴奏出了安心主题旋律。这一段旋律在全剧中好多次慢慢响起,凄婉、优美,令人心酸动容、浮想连翩。

看完电视剧,我再次翻翻海岩的原作,进一步断定了海岩写作功力不足之处:小说是从杨瑞从加拿大回国寻找安心开始,以杨瑞的一段段回忆展开故事。但是,回忆的文字非常平板,缺少灵动变化,缺乏感情色彩,因而读起来不流畅。而且,海岩在叙事时不太留意行文的节奏,用词造句不太讲究,这都是一个作家应当克服的严重缺陷。看来海岩不懂得或者不太愿意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近期中央电视台正播映海岩的《五星大饭店》,他会见记者时说:他的社会阅历多,善于编故事,王安忆等人不如他。看来海岩过于自负了,对一个作家来说,“编故事”是一个方面,但文字功夫却是一个好作家的基本要求。王安忆的文字风格深受张爱玲的影响,无论是张爱玲,还是王安忆,其在文字上的功力,海岩是远远达不到的——在某种意义上,掌握文字的功力取决于个人素养,年轻时耽误了,以后就很难补救。海岩毕竟只读过小学,还是谦虚点好。

小说文字上的缺陷,丁黑通过视听效果在电视剧中完美地补救了。我注意到剧中对小说的细节有几处改动和增添,相当不错。就我记得的几处谈一下:

第一处。电视剧的第一集场景在加拿大(小说中是在美国),大体是小说第一章的内容。小说第一章的内容很简单,文字粗糙,杨瑞突然悔婚,显得非常突兀。电视剧中加了许多生活细节,突出的有杨瑞放听陈晓东唱《比我幸福》(这是安心喜欢的歌);另一个加上的细节更重要:杨瑞同贝贝到海湾玩看到一座吊桥,镜头显现出杨瑞若有所思的表情,传来安心的画外音:“在我的老家清绵,山永远是绿的,水永远清得见底。从我家到县城,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索桥,桥底下,就是有名的清绵江。十年前,我就是从这条长长的索桥上走出来的。”这一段画外音在全剧中还有两次出现。它把杨瑞的情感及以后的回忆串联了起来。

第二处。小说中,安心同毛杰有过三次肉体关系,电视剧中改成安心酒醉失身。为此孙俪还设计了一个小动作以表现安心事后的懊悔。

笫三处。电视剧第十九集,小熊病了,处于困境中的杨瑞和安心四处求贷无门。由于杨父辱骂安心,杨瑞同父亲大吵后,愤愤出门。我们看到的画面是:大雨中,安心抱着孩子,打着伞紧跟着杨瑞,安心说:“杨瑞,你为了我同你爸爸闹成这样,我心里特别难受……要知道,他是你爸爸,生你养你二十年了。可我,我和小熊什么都不是……”杨瑞转身,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雨水混着泪水流淌。那只黑色的雨伞落在地上……

全剧中,杨瑞和安心处于最困苦阶段的那些感情戏,两个年轻演员表现十分投入,很有些精彩段落,观剧时可以慢慢品味。

    第四处。南德之行回京,安心遭逢大难不死,孩子却被杀了。安心十分痛苦,情绪低落。杨瑞为了让安心散心,同安心到跆拳道馆去玩,两人进行对练。安心奋力将杨瑞打倒,脸上出现一丝微笑,眼晴发亮……这一段戏加得特别好,它暗示安心内心深藏的那种斗志和使命感被激发了。这为最后安心重返南德缉毒前线有一个很合理的心理铺垫。

最后,对这个电视剧我要说一点小小的遗憾。小说的结尾一段表达的内容很精彩(但是海岩的用词造句很别扭),原文是这样的:

除了一周两次去挣那份家教的钱之外,我每天下了班都按时回家。我睡觉时总要摘下那颗被体温捂热的玉观音,端端正正地摆在身边空着的枕头上,象征着安心与我同床而眠。每天熄灯前,我从不遗忘地要把卧室和客厅之间的那扇门敞开来,我怕睡着了万一听不见深夜响起的敲门声。

这最后一句话满含期待,也令人心痛。可是怎样用画面表达这种意境?真是个难题。剧中最后的镜头是:杨瑞小心地将挂在脖子上的玉观音取下,放在枕边,然后安静地入睡。安心主题的音乐声响起……这种处理方式有点平常,没有将杨瑞的心理表现出来。还有,小说中,杨瑞在墓地遇到潘队长时,有一些内心独白,电视剧也没有表现出来。我想,是不是可以加上一点旁白?但全剧只有安心谈索桥的一段旁白,如果加上杨瑞的旁白,会不会破坏全剧的统一风格?这真是不好办。

我认为,电视剧《玉观音》可能成为一部经典之作。与此对照的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竟然要拍电影《玉观音》,她用了谢霆锋、赵薇、柳云龙一批演员,阵容不能说不强,但电影公映后却是恶评如潮。我在网上看了那部电影,很奇怪香港那些导演怎么就理解不了大陆的作品,也许是他们生活背景的差异所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