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个热闹说圣诞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曾经跟着耶和华的见证人学《圣经》。临近圣诞节的时候免不了就会提到这个节日。我读了他们的学习小册子,里面有关于这个节日起源的考证。根据《圣经》描述,耶稣生于马厩,当时还有牧人在野外过夜,那就起码说明耶稣不是诞生于冬天,至少是秋天,天气暖得足以让人可以在户外过夜。

这个节日,是当时皈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定下来的。当时罗马帝国内,本地主流信仰是原始宗教,即大家都信奉罗马神话里的诸神。而12月25日,是罗马神话里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生日(为什么阿波罗这一天过生日,应该是与冬至这天接近),自此以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黑暗过后,生活又充满了新的希望。

皈依的信徒,多多少少会把旧的信仰或者文化里的东西带进来,所以罗马皇帝选了这一天作为耶稣诞生日加以庆祝。

这是一种关于圣诞的说法,大家听听,可以选择信,也可以选择不信。蜜瓜觉得这个推论是很有道理的。

由于基督教是西方的主流宗教,所以圣诞节既是西方的法定节日,又是西方主流人群的主流节日,在商业上来讲,就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犹太人,他们不庆祝圣诞节,但是他们不得不利用圣诞节去赚庆祝这个节日的人的钱。当满街的商店都竖着圣诞树,挂着彩灯彩带的时候,你的商店不摆,你的店还想不想生存了?这就是人们不得不入乡随俗的一个道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话说西风东渐,国内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过这个圣诞节,大学里有圣诞舞会,商店里搞圣诞促销,公司里搞圣诞聚餐等等。其实大多数人是在凑热闹,并不了解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就拿蜜瓜公司来说吧,外贸公司,这种洋节怎么能错过机会涅?十二月刚到,单证储运部的经理(女滴,这种事都是女滴积极)就跑到蜜瓜这里嘀咕嘀咕,然后拖着蜜瓜找到经理去软磨硬泡,硬是泡到一笔经费,到大街上去过了把购物瘾——工作时间拿着公款去买些个人消费品,你说兴奋不兴奋?于是众女同胞们扛回来一棵小松树,把买来的口红,香烟,打火机用彩纸包好,附上卡片,写上姓名,挂于树枝上,引得大家去找,找到了打开看看得到什么,然后嘻嘻哈哈一通,不亦乐乎。

女人的小把戏,乐在过程中。

圣诞大餐?早有厂家预定好,请公司全体人员去香格里拉吃圣诞大餐,还有抽奖,吃完跳舞唱歌。大家此时,也就是联络感情,有没有圣诞都一样,谁又真正去关心圣诞节有什么意义?什么人为什么庆祝这个圣诞节?

圣诞给我们礼物,圣诞给我们快乐,我们却不知道何为圣诞。

有关系吗?有!闯祸了。

女人们关心小礼物,男人们关心什么?尤其是经理级别的男人?他们自然关心订单,关心利润。所以西方节日一到,经理就用英语写了份传真,发给跟我们连联络的客户公司负责的员工和老伴,公司的每个人都签上自己的名字,洋洋洒洒阿两大张纸,煞是好看。

负责的员工是两夫妇,香港人,没问题。但是对方的老板却是个犹太人。犹太人不庆祝圣诞节,也是蜜瓜出国以后才整清楚,弄明白,彻底省悟到的。

生意归生意,这事情没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损害。但是对方的感受,我们不得而知。

蜜瓜对对方的感受,也是出国以后才明白的。

一个朋友是犹太人,跟中国有生意联系。也是圣诞的时候,跟他联络的小女孩给他发了张电子贺卡,说:“MERRY CHRISTMAS!”

这老兄也是个直爽人,干脆地回了一封邮件:“我是犹太人,犹太人不庆祝圣诞节。”

于是小姑娘再道歉。

呵呵呵,文化差异啊文化差异。大约中国人以为所有的白皮肤的老外都过圣诞节。其实西方,尤其是北美的大城市,早已经不是百年前的样子。各色人等,在不知道对方民族文化宗教背景的情况下,遇到法定假日,最保险的做法是说:“Happy holiday!”

否则遇到真正在意的人,祝福的和接受祝福的,都会很尴尬。

汉代蜜瓜 发表评论于
回复藿香的评论:

每次回国都需要扫盲, 呵呵, 出门要带地图

老外的长相, 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可也有走眼的时候

藿香 发表评论于
出国前觉得外国人长得都一样,现在一眼看过去基本知道其来路。可惜很多中国的事情又不知道了。比如那个万什么的。
汉代蜜瓜 发表评论于
You too~~~~
Tender 发表评论于
Happy holida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