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 阳光底下无新事

一个懒人,喜欢胡思乱想,擅长胡言乱语,生平最怕严谨,得过且过就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实在是出乎意料,我一开始重读这本书,就放不下手。不但如此,我一反我一贯的恨不得一口气读到底的习惯,我居然逐字逐句地去领会雨果的每一个段落。今天在送孩子们上琴课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为什么。我的人生历练到了能够理解雨果程度,我读着那些以前贲觉枯燥的句子,现在是贲觉深刻贴切。好象把我最近的思考整个理清,并且用我不可企及的精准透彻的词汇总结着对社会,人物,哲学,信仰的分解透析。雨果对人世的评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有些还依然切中时弊,怎不叫人感叹“阳光底下无新事”呢!

我才读了第一部“芳汀”的第一卷“一个正直的人”(指卞汝福主教),第二卷“沉沦”(冉阿让的背景及和主教相遇后的转变)。主教作为书的开头,因为他是整本书的奠基石。没有主教的背景,就不能理解他和冉阿让相遇时的作为,没有主教那一次的言行,冉阿让就会是一个堕落的苦役释放犯,或死或回监狱,书就没有了。

鉴于篇幅,电影从来不把主教的理念放到屏幕上的。主教的理念,是雨果的理念,也许导演不一定完全赞同,或者还没有导演,编导有这个才能把这些理性图像化。但是,今天,我读这些段落,心中被激起多少共鸣,即使没有醍醐灌顶,也至少口角噙香。摘录及小段:

主教的基本教义:
“人有肉体,这肉体同时就是人的负担和诱惑。人拖着它并受它的支配。

“人应当监视它,约束它,抑制它,必须是到了最后才服从它。在那样的服从里,也还可以有过失;但那样犯下的过失是可蒙赦宥的。那是一种堕落,但只落在膝头上,在祈祷中还可以自赎。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

“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错误就象一种地心吸力。”

当他看见大家吵闹并且轻易动怒时,他常笑嘻嘻地说:“看来这就是我们大家都在犯的严重罪行呢。现在只因为假面具被揭穿急于申明和掩饰罢了。

他对于人类社会所压迫的妇女和穷人总是宽厚的。他说:“凡是妇女、孩子、仆役、没有力量的、贫困的和没有知识的人的过失,都是丈夫、父亲、主人、豪强者、有钱的和有学问的人的过失。”

他又说:“对无知识的人,你们应当尽你们所能的多多地教给他们;社会的罪在于不办义务教育;它负有制造黑暗的责任。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还有:“医生的门,永不应关,教士的门,应常开着。“

另一位智者对主教说的话:“正义是有愤怒的,主教先生,并且正义的愤怒是一种进步的因素。没关系,无论世人怎样说,法兰西革命是自从基督出世以来人类向前走得最得力的一步。不全面,当然是的,但是多么卓绝。它揭穿了社会上的一切黑幕。它涤荡了人们的习气,它起了安定、镇静、开化的作用,它曾使文化的洪流广被世界。”

冉阿让的出场也给了我震撼。荧幕上从来没有很多他入狱前的成长经历,19年苦役生涯的心路历程。书中给了详尽而又深入的资料。在出狱后,冉阿让被社会的抛弃,比之他先前的困苦和狱中的艰难,并不少了冤屈。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主教。主教把他当作客人,称他为先生,不向他传教,不问他的来历和苦楚。用主教妹妹的信中之语,雨果这样描写当时的情形:“有件事给了我强烈的印象。….我仔细想过以后,自信领会了我哥的心思。他心里想,那个叫作冉阿让的人,脑子里苦恼太多了,最好是装出完全没有事的样子,使他感到轻松自在,使他认为他是和旁人一样的一个人。那样,即使只是片刻,也是好的。那岂不是对慈善的最深切的了解吗?我慈祥的夫人,他那样撇开告诫、教训、暗示,岂不是体贴入微,确实高明无比吗?人有痛处,最好的爱护,难道不是绝不去碰它吗?”。

书中说: “冉阿让只是个无知识的人,并不是个愚蠢的人,他心里生来就燃着性灵的光。” 他在被全社会拒绝之后,在主教家饱食安睡后,再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被抓回来,主教帮他圆谎,还再送了他两个贵重的银烛台,他自己唯有的剩下的奢侈品,并告诉冉阿让:“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冉阿让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19年的苦难冤屈下的理性思考和戾气,与主教的平和救赎所引发的一系列回忆而带出的新体验(他一生中,从来没有人平等相待,更不要说爱了)不断地对抗着:“他已没有中立的余地,此后他如果不做最好的人,就会做最恶的人,现在他应当超过主教(不妨这样说),否则就会堕落到连苦役犯也不如,如果他情愿为善,就应当做天使,如果他甘心为恶,就一定做恶魔。…他从所谓牢狱的那种畸形而黑暗的东西里出来后,主教已伤了他的灵魂,正如一种太强烈的光会伤他那双刚从黑暗中出来的眼睛一样。将来的生活,摆在他眼前的那种永远纯洁、光彩、完全可能实现的生活,使他战栗惶感。他确实不知道怎么办。正如一只骤见日出的枭乌,这个罪犯也因见了美德而目眩,并且几乎失明。”。

在冉阿让的挣扎中,神智不很清醒的他又抢了一个小孩的一个小银角子。“抢那孩子的钱,那已不是他下得了手的事,那次的非常现象只是在他当时的思想情况下才有发生的可能。无论如何,这最后一次恶劣的行为对他起了一种决定性的效果。这次的恶劣行为突然穿过他的混乱思想并加以澄清,把黑暗的障碍置在一边,光明置在另一边,并且按照他当时的思想水平,影响他的心灵,正如某些化学反应体对一种混浊的混合物发生作用时的情况一样,它能使一种原素沉淀,另一种澄清。”

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 “他让烂灿光辉充实了那个可怜人的全部心灵。冉阿让哭了许久,淌着热泪,痛不成声,哭得比妇女更柔弱,比孩子更慌乱.”冉阿忏悔了!

我的心又一次被揪着,许多思想情感被激荡着,一时间纷乱不已。很多地方让我想到了现在,比如罪从何来,该谁负责任;怎样安慰人,怎样帮助人;是不是可以真的平等待人,不带偏见;。。。我没法深思,只能在继续读下去之前,勉强记下粗略的思绪,与大家分享,也不让自己忘了这份最初的感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