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在中国是人大代表 返日后被迫扫厕所 (组图)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如果说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的话,那么,本篇所要讲述的爱,则是一切爱中最为纯洁、最为无私、最为沉重的爱。

   被爱者,是日本战败后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

   据有关方面调查,当时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数字在5000名以上,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人数超万人。全国除西藏外,其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这样的中国家庭,尤以受日本侵害最深的东北最多。

    有一位黑龙江的农民,被日本移民赶出自己的家园,全村人几被杀光,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被日本人害死,背负这样的深仇大恨,老人仍收养了一个被烫伤的日本孤儿,把他救活养大。

    这是一个民族何等宽阔的胸怀,何等善良的品性!

    但是,这些中国养父母和日本遗孤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在战后的日本,既没有人试图寻找原因,也没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
  

12632955_2005090615575857405500.jpg



   左上图:日本遗孤乌云(右二)在1940年与家人拍摄的全家福。

   右上图:乌云和她的中国养母合影。

   左下图:日本遗孤于德水。

   右下图:抗日战争期间,武装的日本移民团成员在伪满洲国北部佳木斯开垦土地。

   在中国是市人大代表 回日本被迫扫厕所接受救济; 20年前返日 开口仍是“他们日本咱们中国”
  
   感慨万千 返日孤儿融入社会难


   遗孤返回日本后称: “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没有人愿意给你讲在日本适应的艰难”

   从1973年中日恢复邦交以来,在黑龙江省和东北其他地区的日本遗孤和妇女就开始陆续返回日本。

   据官方统计数字,截止到1983年,共计有近万名日本遗孤和妇女返回了日本国内。那么这些遗孤和妇女返回日本后的生活又过得怎么样呢?
  
   “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受访人:永井真由美(何红)(简称永井)

   现状:日本遗孤援护局系长

   在中国从小没受苦 回日努力融入社会(科长)

   永井真由美是日本遗孤的幸运者和佼佼者。返日前,她是中学老师。

   永井的养父母对她非常好,因为是独生女,养父母家境又很殷实,永井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我进过幼儿园,那个时代没有几家有条件送孩子进幼儿园。”她说,虽然大家从小都知道她是日本人,但对她没有什么歧视。她接着说:“中国人的确比日本人心胸开阔。”

  嘱咐女儿莫称遗孤后代

   1981年,永井36岁时,参加了第一次寻亲团。因为养父母舍不得她离开,告诉了她一些假情报,所以寻亲落空。1985年,母亲告诉了她真实情况,她去日本寻亲很快找到了健在的父亲。寻到父亲后,永井夫妇和两个女儿一起回日本居住,他们夫妇均参加了工作。

   永井说,日本与中国正相反。中国人如果知道谁是外国人,一般来说,会比对自己同胞更好,她在中国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而日本人对外国人比较冷淡,当然对西方人例外。而且日本人有欺负比自己弱的人的习惯。永井嘱咐女儿不要说是遗孤的后代。她解释说,这不是让孩子忘记中国,而是为了让孩子少受伤。
  
  在日本就要超过日本人


   丈夫是中国人,在中国是数学老师。刚到日本时,因为日语不好周围同事都欺负他。后来他就每天把做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如果被“栽赃”,就拿记录。日本人发现他头脑清楚,就不敢再找事。日本公司每年要考试,如果拿到一个“免许”就可以涨一次工资,她丈夫工作十几年,拿了十几个“免许”,工资远远高过做同样工作的日本人。

   永井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刚到援护局工作时,由于日语不行,加上不了解日本的习惯,也有过不少挫折。永井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一再强调,在日本一定要超过日本人。

   “日本人咋那么没有人情味呢”

   返日20年 开口“他们日本咱们中国”


   受访人: 山本斗男(陈万海) 现状: 日本企业员工

   山本斗男是典型的关东汉子,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日本我是待得够够的了,等两年后我熬到退休立即回中国。”

   山本夫妇在20世纪80年代和5个子女相继来日。因为哥哥是企业家,所以,他们全家的生活比一般的遗孤要好一些。

  山本说:“当初为什么会有我们被遗弃的事,国家是要负责的。后来日本政府把我们要回来,又不安排我们的生活,把我们完全当成了包袱。”

   “日本人咋那么没有人情味呢?我工作的工厂里的日本人,见我儿女每个月给我点钱,或是给我买点东西,他们就指责我不该要孩子的钱。我就和他们辩论,为什么父母可以无私地养子女,而子女却不孝敬父母?日本社会简直糟透了……”

   “我常常看见日本的家庭主妇聊天,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一聊俩钟头,就是不请客人进去。这叫啥事儿?咱中国多好,生活有意思。”谈话的两个多小时,山本用的一直是他们日本……咱们中国……听得出尽管来日本快20年了,但他还没有真正“归化”。

   “没有人愿意给你讲在日本适应的艰难”

  返日泪水伴饭 不让儿子赴日定居


   受访人:长古川和子(周秀兰) 现状:经营按摩院

   长古川和子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有人愿意给你讲在日本适应的艰难。”

   “我12年前刚来时,每天都以泪水伴饭,我实在是不愿意回忆从前。我是找到了父亲的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我的几个异母兄弟姐妹提到我时,就对我父亲说‘你那个中国姑娘……’我来日本以后,先是开饭店、做服装、现在弄按摩院……我在中国是抚顺的小学教师。
  ”

   “我有三个儿子。现在还有两个儿子在中国。我不让他们来,来日本干什么,当三等公民?我是日本人都这副德性,孩子连日本人都不是,来了就更没什么意思。我给国内的两个儿子钱,也让他们来日本探亲,就是不让他们定居日本。他们也恨我不把他们办到日本,但我是他们亲妈,不能把他们往火坑里送。”

  “在中国可以指挥一帮人,每天活得很有成就感,而现在……”

   在中国曾是官员 返日领生活救济

   受访者:青山敬子(丛桂贞)(简称青山)

   现状:领取生活救济金


   青山5岁时被身为中国人的养父母所收养,养父是开鞋店的老板。大学毕业前夕,养父为了保护她,让她尽量选择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工作。因为没人知道她的身世,“文革”中她没受到伤害。后来,青山和大学同学结了婚,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从技术员、工程师做到高级工程师。

   继母不认我 我也不认她

   1985年,青山成为营口市人大代表、市妇联副主任。1986年,在丈夫的支持下,于1987年参加了访日寻亲活动。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当了寻亲团的副团长。

   有一天,日方有人要见她,来的人提出一些问题后,厚生省的官员说,97%可以肯定她就是对面那些日本人的亲戚。随后,她的异母妹妹告诉她,青山的继母表示可以来往,但拒绝相认。青山听后十分生气地说:“继母不认我,我也拒绝认他们。”

   朋友圈子基本都是遗孤

   回中国后,青山一如既往地工作。养父母分别去世之后,青山也没有想过回日本,她说:“知道养父母去世,他们都知道我不回日本,这对父母是个安慰。”促使青山回日本的真正动机是她的二儿子想去日本。

   青山是个要强的人,回日本后为了少拿救济金,她去农田为人家拔过草,扫过厕所,她说:“想到在中国可以指挥一帮人,每天活得很有成就感,而现在……”说这话时,青山的眼里闪着泪光,现在的青山要领取生活保护(社会救济金)。不过,她马上说,好在孩子们都好。青山的朋友圈子基本上都是遗孤。

  日本遗孤调查遗孤在日分布

   22% 东京

   9% 神奈川

   7% 爱知

   7% 大阪

   6% 千叶

   49% 其他

   与子女生活情况

   33% 与子女住在一起

   67% 与子女分开居住

   从业情况

   6.3% 保安及服务业

   0.4% 贩卖工作

   0.4% 事务性工作

   3.3% 专业技术类

   67% 技工、制造、建筑

   2.2% 农林渔业

   (1999年日本厚生省调查,总人数1416人)

   记者手记

   “如果此事发生在日本,就根本不会有遗孤,日本人对敌国的孩子必然杀掉。”

   日本人称中国人伟大


   从日本人对待遗孤的态度,可以看出日本民族中的某些特征。

   遗孤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尽管如此,普通的中国人在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将他们养大成人,在自己年迈古稀之际,能够尊重遗孤的选择,让子女回日本寻亲定居。

   相比之下,作为中国人的遗孤回到日本后却受到种种限制。如遗孤为男性,成年子女可以全部回日本生活,遗孤为女性,只能有一名成年子女回日本。


   在谈到中国人养育遗孤的问题上,日本人也心悦诚服地表示“中国人伟大”、“日本人做不到”。

   笔者问过许多日本人:“如果此事发生在日本,会怎么样?”尽管他们回答的态度不同,但结果却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如果此事发生在日本,就根本不会有遗孤,日本人对敌国的孩子必然杀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