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近期为何三番两次“曝光机密”?

  1月15号,在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军方交流、讨论包括“小鹰号”等问题之时,台湾当局“有关部门”却突然炒作已经冷却的“小鹰号”事件,向媒体提供所谓的中美两军舰艇在台湾海峡“28小时对峙”的“内幕”,有军事专家指出,从这个报道的内容上看,它应该列属台湾情报机构的绝对机密,按常理上看说,是绝不可能拿出来如此炒作的,无独有偶的是,同一天,台湾军方破例开放天弓导弹阵地供岛内外媒体采访。台湾军方高机密等级的导弹阵地曝光,这一事件,被媒体解读为似乎有向大陆解放军“隔空叫阵”的意味。台湾当局究竟为什么要三番两次“曝光机密”呢?

  本月中旬,正值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应邀访问中国,这是去年11月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访问香港风波之后,中美之间最高层级的军事交流。基廷这次访华,显示“小鹰号”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中美关系并未因此倒退,双方军事交流也未受到影响。但是,就在此时,台湾岛内的《中国时报》却以大篇幅报道“小鹰”号还有续集,令人产生不少联想。报道称这次所谓“28小时对峙”事件是1996年台海危机后,中美两军首度在台湾海峡发生海上军事对峙。除了主体报道以外,还有3则与事态相关的报道,整体报道立体地呈现出台海水面和水底那种的看似诡谲的局面。有报道称,该报道的内容应该列属绝对机密,按照《中国时报》一向在新闻处理上较严谨的作风,这则报道不会是胡编乱造的,相信一定是台湾“有关方面”放料给他们。

  巧合的是,在15号当天,台湾军方特别安排岛内外多家媒体前往台北县,主动展示担负台湾北部主要防空任务的天弓导弹营阵地及战备演练。一直以来,天弓系列导弹一直被冠以“神秘”名头,从不对外开放,导弹实体和部署位置更是机密中的机密。在记者参观过程中,台湾军方也多次称,由于天弓防空导弹部队属“重要军事机密单位”,在媒体进入前,要求进场记者签下保密协定,并在现场严格管制摄录影音及手机使用,只许看不许拍。

  除了上述两桩台湾当局主动曝光的所谓“机密”外,今年元旦的时候,陈水扁在新年讲话中也透露出一个“天大”的秘密,他称据他所掌握的情报显示大陆对台导弹达1328枚。数字如此的精确,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3年11月30日,陈水扁主动曝光称大陆有496枚飞弹对准台湾。

  对于《中国时报》报道所谓的中美两军舰艇“28小时对峙”这件事情,它当然不会披露是如何得到机密数据的,其它传媒也没有途径查证报道是否真实,人们只能从客观的事态发展来分析这则报道。从时机上来看,报道出现在基廷访华期间。这个“巧合”反映出台湾方面试图透过这则报道巧妙地表达“不要忘了台湾”的信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交往当然不会因为一篇报道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大局。实际上在“小鹰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到访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时谈到此事,当时,布什说事件已经过去了。此后,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及美国海军新闻室等部门也相继对此事进行表态予以否认。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在当地时间14日称,“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返航一路平静无事,美国海军新闻室14日晚间也表示,“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返航途中,“并没什么不寻常的事”。美军太平洋舰队随后也针对这个传闻进行澄清。另外,基廷在北京记者招待会上表达了美国对战舰穿越台湾海峡的立场,说是因为“坏天气”的缘故。另据报道,基廷17号在香港表示对于台湾报章的报道,他很惊讶。他说他亲自向美军总部查证后证实,“这项报道并无根据。”由此可以看出,在中美的议程中“小鹰号”事件已成“过去时”。

  台湾军方公开曝光的天弓导弹一直被台当局寄予厚望,计划是在美国“爱国者-3”导弹采购案完成之后,“爱国者导弹”部署在台湾西部,“天弓”导弹则将重点部署到台湾东部和外岛地区,协防“爱国者-3”构成所谓的“完美的防空网络”。不过,台湾军方的这一愿景并不被台湾军事分析人士看好,因为这一构想看上去挺不错,可它忽略了“天弓”导弹的现实技术条件。有台湾民意代表曾强烈质疑,这种新型导弹的性能尚不稳定、存在极高风险,关键技术依然是美国的,而且难以形成战斗力。从这个角度分析,台军之所以主动展示天弓导弹部队,高调宣传所谓的“神秘武器”,除了向民众展示防卫实力,借此暗示这些耗费巨资研制的武器“物有所值”,无非是希望得到外界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军事预算。

  陈水扁元旦抛出“解放军1328枚导弹对准台湾”的讯息,本想通过刻意制造两岸气氛紧张的局面,赢得选票,但是未曾料到台湾民众未被迷惑,民进党在民意代表选举中惨败。当然,陈水扁是不会甘心,也不会就此接受失败的,这不,在选战结束后,台湾军方马上就开放反导弹阵地供媒体采访,借此炫耀所谓的“实力”。纵观台湾当局的种种小动作,我们可以想象,在今年3月大选前,台湾当局可能会时不时放出些“猛料”来,刻意制造两岸紧张气氛,大肆渲染大陆军事威胁,挑动两岸敏感神经的。对这种小动作,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并且保持警惕!

(作者:刘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