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专门研究起来大概也好出博士论文什么的,但是如果只是个人花晨月夕吟咏抒怀,格律实在是区区小技, 人人可以无师自通。
说到诗词格律, 第一个拦路虎是平仄声。酸秀才就爱摇头晃脑,“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吓唬人。确实也有不少人被这个拦路虎吓唬住。其实, 平仄声是最容易不过的。打开一本字典, 里面所有汉字,不管你识不识,两种而已: 非平即仄 。极 少数字可平可仄或仄当平用。 就像世界上的人,男人女人两类也 。极少数人不女不男似女实男此题外事咱不去论说了。
平仄是一种感觉,像冷和热,黑和白,高音和低音。正因为平仄是一种感觉,它才能有“音响效果”。好诗读起来荡气回肠, 就是有那么点儿音韵声响在肚肠里滚动、回旋。但是,平仄比温度、颜色、声音简单得多,温度、颜色、声音都是相对的, 是ANALOG 的东西,平仄是绝对的,是DIGITAL 的概念, 非 1 即 0 。知冷暖、知男女、知黑白的人, 当然必须是中国人,就一定有平仄的感觉。
据说小孩天生会游泳, 刚出生的婴儿丢到浴缸里都像条小鱼儿;长大了懂得性命要紧,学游泳才成了难事。平仄的困扰和学游泳有一定程度上的类似。平仄的困扰和懂得性命要紧当然无关, 但是和成了文化人有关。后天的学习有时泯灭人先天的本性。
关于平仄声有一种粗枝大叶然而误人不浅的说法,即:汉语有四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阳二声为平声, 上、去为仄声。不少人关于平仄的困扰都从这儿发源。诗词格律的平仄不是依普通话发声来规范的,要搞清平仄, 先得把这个先入为主的四声概念丢掉。待到搞清了平仄再捡起来不妨。
诗词格律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平包括阴平和阳平, 属平声;上、去、入都是仄声。普通话中入声没有了, 化入了“平、上、去”诸声调。普通话是个好东西, 但是它把流传了几千年的入声消化掉了。但是入声在许多方言里还存在。
识别“平、上、去、入”四声,不要翻诗韵, 不要查字典, 也不要听谁念,更不要死记硬背。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 只怕货比货,一比自明。小孩子识别颜色还不就靠眼睛看,没有人会去查不同颜色的光谱波长的。
下面把不同声调各举一组例子,只要是中国人,每组念三四遍,最好用你祖父祖母的口音,一定能找到平、仄的感觉。要是有疑惑, 找个同胞问问, 不用找喜欢诗啊词的人,越是土一点的人感觉越原始。平仄的感觉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请看实例, 为方便起见, 我故意选了些两字都是同一声调的词儿:
阴平:花招,功夫,秋风,谦虚,天津, 公卿, 家乡,声音,诗歌,青衫。
阳平:文明, 猴王,穷途,和平,鸣虫,楼房, 情人,云霞,秦皇, 流言。
上声:古典,把酒,拥挤,永远, 雨水,很好,美景,早点, 宝马,小丑。
去声:峻峭,叫唤1,后面,剑气,仗势,壮士, 上帝,唱戏,制度,散步。
入声:角落,独木,白石, 吃药,月色,歇脚,一切,惜别, 碧血,食物。
以上声调, 前两组为平, 后面都算仄声。受普通话影响深的人可能对入声识别有困难。所以要从方言入手。在我知道的方言里, 好像识别都不难。前人的诗词读多了, 对识别入声也有帮助。
从一数到十, 除了三是平声, 其余都是仄声。
分清平仄两大阵营,接下来就是操练的事了。最简便有效的操练办法就是背人家的诗词。越多越好,起码背一百首。要找到感觉,不然, 你读诗词就像色盲看彩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