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加入了小童子军,今年第一次卖童子军饼干,为自己的“队伍”筹集经费。加入童子军之前我和我先生就一直在心里打小鼓:那些华而不实的饼干能有人买吗?而女儿也一度畏畏缩缩,不敢出门。但今天的经历却让我大开眼界。
女儿是沿着附近街道一户一户敲门去卖饼干的。而我们大人都只在站在街对面确定她的安全。每户开门的人家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一个七岁小孩热情招呼,而且几乎每户至少买一盒饼干,以兹鼓励。他们都会仔细询问剩余饼干的种类,确认价钱,有的甚至亲切问候一两句来安慰因第一次卖东西而紧张的小女儿。不到半个小时,女儿便卖光手中的饼干可以打道回家了。
难道老美天生比老中傻?看不出那些饼干并不值那个价?——我们附近邻居虽不能说个个是行业精英,但却都在各自领域精明能干,而且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其中也不乏精明的生意人。但在六岁小孩面前却个个愿当冤大头。
这也许便是中美教育之根本不同。中国人天天讲要鼓励和培养自己孩子的社会能力,但一遇到买东西赞助或捐款,便紧紧捂住自己的口袋,锱铢必较地算计能少出便少出。有人即使愿为自己的孩子捐款出力,对这种利他性的,明显被抢银子的买卖,也是一概回绝。而老美却用每个家庭的实际行动去形成一种氛围,鼓励着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而自己的孩子也同时受益——每卖掉一盒饼干,女儿的信心便增加一分,后面即使偶尔遇到一两户不买的也并不会气馁。试想如果十之八九都是拒绝的话,一个七岁的小孩到哪里再去找勇气去敲第十一户的门呢?我相信明年小女儿不会再为卖饼干而发愁,而在她未来的日子里也决不会对这一类工作有所畏缩。——这也许是正是让小童子军们去卖饼干的真正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