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出少年

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儿子和中国功夫结缘是在老爸当校长的中文学校。那时,中文学校来了一位非裔青年,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要在中文学校开设少林功夫班,让老爸大吃一惊。但那年联系太晚,功夫班没开成。到老爸“退休”,新的校长接任,老爸自然以老校长的身份推荐,并把一向爱动的儿子推进了少林功夫班。没想到从此以后,儿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中文学校的班,儿子差不多每个周末还要去上两小时的课。儿子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象模象样,从开始的简单的出拳马步到现在的“打狗棍”法,从当初的黑色对襟衫到现在的灰色“和尚装”,居然在班里混了个“人模狗样”,当起“师兄”了--这后进班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得叫他“师兄”,排队行礼呢。老爸老妈常常打趣拿儿子打趣:“The feeling must be very good....”。

儿子的功夫一上路,虽是”花拳秀腿“,但还是挺受人欢迎的。本地华人中国新年晚会挣了一顿晚饭不说,连市里的公共图书室开张,儿子的功夫也得上去秀秀。老朋友在中文学校碰到了,还说:“你儿子的架势还真象回事了呢。”就不知道我这老爸挨过多少拳头了。

儿子生性腼腆, 不是那种大大方方的孩子。这功夫班三天两头的表演,也让他变得大气多了。连姐姐也注意到了:“He has no stage-shy now. Much better than he used to be. ”

(2/20/2008)

登录后才可评论.